论文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取材方便、体外能大量扩增,近年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MSCs主要来源于骨髓和脂肪组织,其次也可从脐血、外周血、胎盘、肺、羊水、肌肉、网膜等组织获得。它能够向血管、心肌、骨、脂肪、神经和皮肤等多个胚层组织分化,是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在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创伤下许多受损的组织和脏器需要及时的修复和替代,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塑性使其有可能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力手段。MSCs的免疫原性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CD86等协同刺激分子。研究表明,MSCs能够提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支持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和成熟。另外,它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诱导免疫耐受,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应用胶原酶消化骨片的方法成功分离小鼠MSCs,并在体外进行培养。这种方法获得的细胞有均一的表型,不表达造血和内皮的标记分子CD11b、CD31、CD45、CD34,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29、CD44、CD105和干细胞标志Sca-1。其具有贴壁性,能够向脂肪、成骨和软骨诱导分化,符合MSCs的鉴定标准。体外稳定高效的标记细胞,对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迁移、增殖及分化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动物实验中,往往需要处死大批动物后才能获得实验结果,很难直观、活体、动态地连续观察细胞的分布迁移情况,限制了对细胞,尤其是早期细胞的分布、迁移、增殖、分化、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的研究和评价。因此,建立便于检测的细胞标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实验室研究常用的一些体外细胞标记方法有荧光染料标记方法、荧光报告基团及生物发光方法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法等。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萤火虫荧光素酶双标技术(firefly luciferase,Fluc)就是将化学发光和荧光成像技术结合起来,化学发光技术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然后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该技术在干细胞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迄今在国内的报道还为数不多,其不仅继承了RFP或Fluc单标技术的优势,而且突破了后者的局限性,结合活体成像技术,可以直接监测干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是研究细胞输注后在实验动物体内分布和分化的强有力手段,在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慢病毒系统能够有效地感染各类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在细胞内的稳定表达,对双报告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萤火虫荧光素酶和红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纯化获得具有高滴度和感染活性的慢病毒颗粒,转导特定细胞系(Hela),采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RFP和Fluc双报告基因的表达。采用酶切和测序的方法证实rfp和fluc基因成功连入目的载体,所构建pLenti-Fluc-RFP慢病毒重组质粒序列符合预期。获得的慢病毒滴度测定为1×107TU/ml。将病毒转导Hela细胞系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RFP表达阳性细胞,荧光发光检测仪也能通过检测发光单位证实转导细胞具有较高的荧光素酶活性。慢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动态分布奠定了基础。在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中MSCs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仍不是很清楚。目前有许多关于MSCs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其能否转化成恶性肿瘤细胞及在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各研究结果不同。而且目前关于MSCs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对其体内分布、归巢、增殖和定植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MSCs移植的方法和最佳时机等还不确定。经体外分离、培养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植入机体后是否有癌变的可能,对于MSCs的横向分化潜能,也有科学家提出质疑。由于目前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较少,病例数较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循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延到不同的部位,如骨髓、肺、肝、脾、心脏、脑部、胰岛等;经静脉注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初的分布器官是肺、肝、肾,特别在注射后第一天就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滞留于肺泡,而注射七天后才发现在肌肉、心脏、脑和脾的分布;在机体组织受损伤时,骨髓MSCs可经骨髓动员自发到达损伤部位,并在局部微环境诱导下分化为特异的组织细胞参与自身修复;动员循环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延到特定组织或器官的相关机制尚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涉及多种分子及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应用制备的表达双报告基因系统的慢病毒颗粒体外标记感染小鼠MSCs,经检测感染后的MSCs能够稳定表达RFP和Fluc报告基因,且形态均一,呈成纤维样生长,通过细胞表型和体外诱导分化鉴定证实细胞一般生物学特性未受病毒影响,同时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使RFP/Fluc双标表达率接近100%,为后期体外大量扩增培养细胞,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稳定感染细胞在小鼠体内深部组织的分布情况的实验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细胞色素氧化酶3A4启动子报告基因的构建及其活性检测[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02)
- [2].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环境砷离子生物检测体系的构建[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07)
- [3].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04)
- [4].铁蛋白报告基因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2)
- [5].双启动子双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07)
- [6].表达EGFP报告基因口蹄疫病毒亚基因组复制子的构建[J]. 微生物学通报 2016(08)
- [7].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报告基因经多种途径转染至大鼠肾脏[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09)
- [8].高压水动力法建立肝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报告基因小鼠模型[J]. 军事医学 2017(04)
- [9].构建用以验证小RNA靶基因的荧光报告基因microRNA表达载体(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09(00)
- [10].利用报告基因的人7型腺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 生物技术通讯 2018(06)
- [11].GUS报告基因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应用[J]. 作物研究 2008(S1)
- [12].报告基因法在生物技术药物活性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19(02)
- [13].报告基因法测定聚乙二醇化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01)
- [14].人MUC5AC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的构建与分析[J]. 海南医学 2016(15)
- [15].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模型的建立[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20(10)
- [16].EGFP-LacZ双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01)
- [17].超声微泡介导双报告基因在椎间盘髓核中表达的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6)
- [18].NF-κB报告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活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19].MrMYB1-MrbHLH1:一个有潜力的园艺植物转基因可视化报告基因[J]. 园艺学报 2017(12)
- [20].高迁移率族蛋白B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8(03)
- [2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J]. 科技资讯 2012(21)
- [22].不同截短的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在家蚕组织中的表达[J]. 蚕业科学 2010(03)
- [23].MEF2C调控DOK5基因的表达[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9(04)
- [24].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表面表达系统建立和报告基因检测[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 [25].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转基因植物[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02)
- [26].PD-1核心启动子的获得及活性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03)
- [27].高迁移率蛋白B1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2协同促进白细胞介素-2报告基因转录表达[J]. 创伤外科杂志 2009(05)
- [28].光声成像报告基因研究进展[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8(04)
- [29].腺病毒介导转铁蛋白受体报告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MRI中的初步观察[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05)
- [30].孕烷X受体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活性检测[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