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社会。不同种族的移民拥有各自的宗教、语言和文化。他们虽然拥有共同的“新加坡国籍”的政治身份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建立。民族“想像共同体”依赖于社会最小成员彼此连结的意象,是理想化了的“人民全体"的一种“心理的、主观的‘远景’”。这是一种“文化的人造物”,它指涉着“共享的意义”,是一种超越政治认同的“文化认同”。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渗透在社会符号机制的方方面面,提供“个人与其实在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的表述”,塑造民族“想像共同体”。旅游符号机制就是其中之一,它从一个侧面描述、甚至部分定义了“新加坡特点”和“新加坡文化”。这些最终通过建构抵达大众的符号,省略了背后各种力量讨价还价的过程的过程。本文尝试解读新加坡的旅游文本,还原其背后被隐匿的“国家意识形态”。论文的第一章交代了“非常新加坡”旅游口号诞生的背景,分析了旅游文本中所塑造的“两个融合”的新加坡整体认同,即“多种族的融合”和“现代与传统的融合”。这“两个融合”提供了一个策略性的“想象空间”。“多种族的融合”回应了新加坡社会存在的“多种族文化认同碎片化”的问题;“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又恰好回应了“代际文化认同碎片化”的问题。“两个融合”将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捏合。本身具有潜在矛盾的元素相交了。第二、三章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分别论述了“两个融合”中的“多种族”认同、“现代”认同和“传统”认同。笔者描述了旅游文本所塑造的“伪理想现状”(Pseudo-events),与现实情况作出对比,从而剖析藏匿在旅游文本背后的文化议程和政治议程。脉络如下表所示:旅游文本里强调“多种族的融合”,多处出现种族间“互敬互助”、“和睦相处”的描述,传递着亲密无间的同胞之爱,吻合官方“新加坡民族”的话语。这种认同与种族“和平划清界限”的现状并不相符,它是“受到威胁的上层阶级”对群众性方言种族所产生的反应。如果地方“种族”对国家整体“民族”造成威胁的话,那么“民族认同”的使命便是经由社会符号机制包装成为合理现状或是“历史宿命”,从而对“永无止境”的经由交配传递下来的“种族认同”进行实质上的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文本中的“多种族融合”其实是一种“文化整合”:在不抬高或压低任何一族文化的前提下,把多种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命名为新加坡文化,从而唤起“共同体精神”。在文本操作中,“多种族融合”的话语附和了政府对于种族的制度化分类:旅游文化区的设置强化了每个人极端清晰的自我种族想象。文本将种族与宗教勾连,同时又世俗化了宗教。宗教神圣而层级的旧世界观的没落,虚席以待“民族”这种世俗而水平的共同体想象。旅游文本强调“现代"认同。突出新加坡是给人“无限惊喜”的“花园城市”,也是代表“新亚洲”的“东南亚中心”。这两个称呼几乎成为了新加坡的代名词。当新加坡被“现代化”的新命名包裹起来时,新加坡人也被卷入其内。来自社会符号机制的话语强刺激,在每个新加坡人的头上扣下了“花园城市居民”的光环。持续的刺激有助于改变新加坡人的集体记忆。意识内部的深刻变化会随之带来其特有的健忘症——忘记这个如今“新”的、“现代”的城市曾经“旧”的一面,忘记他们自己的移民后代身份。这种“源自新加坡民族自体的强烈认同”是一种“文化覆盖”——让新加坡认同成为一种统摄全体的一致性,笼罩在四分五裂的种族认同之上,成为社会个人与其实在生存条件想象关系的权威表述。最新的“非常新加坡”口号下的“两个融合”,强调新加坡“现代”的外貌里装着“传统”的灵魂,指向文化的历时性,关心那些过去有的、希望现在仍能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种混搭意象挪用了“传统”,对之前过度的“现代”认同造成的“西化”问题进行扭转或弥补。通过这种世俗的话语,时间的鸿沟被填平。一条叙述之线穿越过同质而空洞的时间,“新”与“旧”被理解为共时性的。这种意义解说,与其说是对传统的继承,不如说是对传统的“复制”。正是因为传统已经丧失殆尽,旅游符号机制才有这个可能、才有这个权力、也才有这个必要“为死者发言”。通过这种无限的可复制性,传统文化景观再现历史以释放出某种压力。对景点的每一次参观、对旅游文本的每一次浏览,都是对权威意志的一次膜拜,都是一次修复共识的仪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旅游文本英译中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文化生态平衡视角的旅游文本英译的文化补偿[J]. 现代交际 2020(06)
- [3].连贯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以云冈石窟英译本为例[J]. 汉字文化 2020(07)
- [4].文化差异对旅游文本英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5].广州市红色旅游文本撰写的现状调查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10)
- [6].中英旅游文本修辞策略对比分析——以故宫和白金汉宫简介为例[J]. 国际公关 2020(08)
- [7].大连旅游文本英语翻译[J]. 海外英语 2020(14)
- [8].旅游文本英译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3)
- [9].山西佛教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9)
- [10].延安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策略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 [11].红色旅游文本之语用分析与翻译[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11)
- [12].目的论视阈下的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研究——以浙江为例[J]. 海外英语 2017(02)
- [13].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旅游文本英译[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21)
- [14].万变不离其宗——旅游文本中引文的英译策略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10)
- [15].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红色旅游文本语言分析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06)
- [16].延安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7].基于语料库的旅游文本英译文词汇特征及翻译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8].功能主义视角下西藏旅游文本英译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9].细微之处显奥妙——反观旅游文本之翻译[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20)
- [20].旅游文本的英译原则——以武汉市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译为例[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 [21].基于功能视角的旅游文本英译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9)
- [22].旅游文本英译的受众关照[J]. 当代旅游 2020(07)
- [23].基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旅游文本汉英翻译[J]. 家庭生活指南 2018(11)
- [24].西安旅游文本英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旅游 2019(06)
- [25].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英译[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2(03)
- [26].汉日旅游文本的特点及日译策略——以贵州景点为例[J]. 明日风尚 2017(02)
- [27].论湘西旅游文本中民俗文化承载词的翻译策略[J]. 长江丛刊 2017(04)
- [28].旅游文本的特点与翻译初探[J]. 校园英语 2017(23)
- [29].从结构型与信息型的转变看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18)
- [30].管窥旅游文本的特征及其英语翻译策略[J]. 山西青年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