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择时放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er1,Per2,胶质瘤,放射治疗
择时放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延辉[1](2012)在《Period1、Period2调控鼠胶质瘤细胞生物节律性及择时放疗应用的体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内研究生物钟基因Period1(Per1)、Period2(Per2)对鼠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细胞中的表达节律及在不同时间段对胶质瘤细胞的放疗调控作用,观察在Per1、Per2不同时间段放疗后对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胶质瘤C6细胞接种于SD大鼠右侧的尾状核区,建立SD大鼠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建好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12h光照/12h黑暗的光暗条件下饲养3周,建立大鼠的生物节律模型。将建好的SD大鼠生物节律模型分别在4h,8h,12h,16h,20h,24h等不同时段处死,取右侧的胶质瘤组织和对侧的正常脑组织标记后迅速放于液氮中保存。应用Real-timePCR在转录水平上定量观察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和正常脑组织细胞Per1、Per2mRNA的及肿瘤组织Per1、Per2蛋白表达情况。利用直线加速器,在4h,8h,12h,16h,20h,24h等不同时段对建好的SD大鼠的节律模型进行照射,利用PC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胶质瘤细胞及正常脑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及正常脑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Per1、Per2基因在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都呈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胶质瘤细胞中,Per1、Per2的振荡节律约为12小时,在这种节律表达中Per1的表达峰值在ZT4,ZT16,谷值在ZT12,ZT24,其中最高点在ZT4,最低点在ZT24;Per2的表达峰值在ZT12,ZT24,谷值在ZT8,ZT20,其中最高点在ZT24,最低点在ZT20;在正常脑组织细胞中,Per1、 Per2的振荡节律约为24小时,在这种节律表达中Per1的表达峰值在ZT8,谷值在ZT24,其中最高点在ZT8,最低点在ZT24;Per2的表达峰值在ZT12,谷值在ZT24,其中最高点在ZT12,最低点在ZT24。肿瘤组织24h蛋白表达也显示出与mRNA表达相接近结果,也呈现出12h的节律表达。放疗后利用PCNA检测增殖情况显示,在胶质瘤组织细胞中,Per1在其高表达及低表达时间点细胞的增值能力没有显着差异,在此时间点的正常脑组织细胞的增值能力无显着差异;在胶质瘤组织细胞中,Per2高表达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低表达时间点,同时在此时间点的正常脑组织细胞的增值能力无显着差异。放疗后利用Tunel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及正常脑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胶质瘤组织细胞中,Per1在其高表达和低表达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凋亡无显着差异,在此时间点的正常脑组织细胞凋亡无显着差异;Per2在其高表达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高于其低表达时间点,而此时间点的正常脑组织细胞凋亡无显着差异。结论:本实验证实了Per1、Per2基因在大鼠体内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节律为12小时,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节律为24小时。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Per基因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组织细胞的的增值,促进肿瘤组织的凋亡。同时也初步摸索了胶质瘤对射线的敏感节律性,为胶质瘤时间治疗在放射治疗上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2-03-01)
袁振洲,沈晓洁,王汉华,朱海文,邵林湖[2](2010)在《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时段分别在6:00~8:00和16:00~18:00的A组和B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在择时放疗前和放疗后1周作DWI检查。选择与放疗前增强扫描图中显示最大直径≥1.0 cm以上实质性转移瘤病灶的放疗前后一致层面的DWI图,依据ADC伪彩图,分别计算出肿瘤实质感兴趣区(ROI)的ADC值。结果:放疗前A、B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09±0.26)×10-3、(1.05±0.21)×10-3mm2.s-1,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A、B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34±0.17)×10-3、(1.12±0.09)×10-3mm2.s-1。A组放疗前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放疗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A、B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取择时放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张菁,刘延友,李颖,朱彬,华慧[3](2007)在《择时放疗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时间治疗学的原理为基础对放射治疗进行改良,以获得更佳的疗效。方法首先将肿瘤细胞LLC细胞悬液接种至已接受2周光暗适应的雄性C57BL/6J小鼠皮下。待肿瘤长至直径1.0厘米时,按特定时间点分组(组照射时间11HALO,组照射时间为23HALO)对小鼠行~(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之后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对肿瘤组织行HE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进而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和增值情况。结果组较组而言,肿瘤再生长的速度更加缓慢,且出现更明显的细胞退行性变和区域性坏死,同时PC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在11HALO行放射治疗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比23HALO行放射治疗的小鼠和未经放射治疗的小鼠缓慢,肿瘤组织受损也相对严重。说明在该时间点行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放疗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07年02期)
朱彬[4](2006)在《节律基因mPer2对肿瘤细胞γ射线损伤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择时放疗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大约70%的肿瘤患者需要放疗的介入。理论上,足够大的放射剂量能够杀死所有肿瘤细胞,但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限制了肿瘤治疗剂量的进一步增加,在有限治疗剂量下,寻求能够影响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干预措施,无疑将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时间生物学研究发现,生物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在细胞生理、生化等生长代谢的生命活动中均存在生物节律性,根据生物体的节律特征进行施治,已证实可以提高疗效并且降低机体对治疗措施本身的毒副反应。本课题即首先探讨了主要生物节律基因之一mPer2对60Co-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增值以及DNA损伤程度对mPer2影响细胞射线敏感性的高低作出判断,进而在体内、体外肿瘤细胞mPer2节律表达的不同时间对细胞及荷瘤动物进行照射,观察择时放射对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照射对小鼠毒副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mPer2在射线照射过程中对其下游钟控基因,包括DNA损伤修复基因,细胞增殖、凋亡等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可能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探讨,阐明节律基因mPer2影响细胞射线损伤敏感性的分子作用机制,为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1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构建好的mPer2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Per2转染入肿瘤细胞,并以pcDNA3.1(+)-vector空载体及单独加入脂质体空白组为对照,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照射下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进一步通过生存拟合曲线得出相应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及N值),同时通过DNA断片分析及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不同组细胞受射线照射后(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15)
择时放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时段分别在6:00~8:00和16:00~18:00的A组和B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在择时放疗前和放疗后1周作DWI检查。选择与放疗前增强扫描图中显示最大直径≥1.0 cm以上实质性转移瘤病灶的放疗前后一致层面的DWI图,依据ADC伪彩图,分别计算出肿瘤实质感兴趣区(ROI)的ADC值。结果:放疗前A、B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09±0.26)×10-3、(1.05±0.21)×10-3mm2.s-1,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A、B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34±0.17)×10-3、(1.12±0.09)×10-3mm2.s-1。A组放疗前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放疗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A、B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取择时放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择时放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延辉.Period1、Period2调控鼠胶质瘤细胞生物节律性及择时放疗应用的体内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2
[2].袁振洲,沈晓洁,王汉华,朱海文,邵林湖.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张菁,刘延友,李颖,朱彬,华慧.择时放疗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J].西部医学.2007
[4].朱彬.节律基因mPer2对肿瘤细胞γ射线损伤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择时放疗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