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走出教学误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浅析如何走出教学误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蔡丽新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高中英语大纲》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强调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活动中人的因素,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一种根本的重要的位置上,从根本上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把学生看成是积极的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它要求外语教育应该是多元目标的全面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应包括思维、语言能力、意志、自信心、文化知识、意识和学习策略等的全面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应当看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英语课堂中已得到体现,其积极效果正逐步被人们承认。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所沿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还是根深蒂固的,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入教学的误区,做出大量的违背“以人为本”的教学行为。

误区一:以教案为本。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案,走进教室如同进入加工车间,一字不改地按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转弯抹角,千方百计,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迹”。如遇启而不发的学生,或弃置一旁,请出“高手”代劳了事,或亲自上阵,自圆其说,以保证课堂教学进程顺畅,教学任务按时完成。

以上是典型的以教案为本的课堂教学现象。从表面上看,这些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他们完成的只是写在教案上的任务。这些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各自的问题。因此,这些教师所考虑和关注的是物(教案),而不是人(学生)。

误区二:以课本为本。有些教师过于注重课本。他们把教材当着不可改变的“圣旨”,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绝对限定在课本内容之内,不敢越雷池一步。自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SEFC(修订本),特别是2003年高一英语教学开始启用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以来,许多教师抱怨生词太多,阅读量太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于是,他们便采取加班加点、星期补课、多讲少练、减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等办法,以保证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唯恐少教一篇课文,或少讲几个单词或词组会影响考试成绩。

毫无疑问,这种静止的和绝对的教材观是不实际,不科学,也是不正确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或者扩展教学内容、活动步骤以及调整教学顺序等。这就为灵活处理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版块结构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系统训练,这样的设置给了教师较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我们可以用一课时将Welcometotheunit和Workbook上的Listening上完,再花一课时上Wordpower和Task,而对于Wordpower和Task内容较容易或枯燥的单元,只把涉及的语言点讲一下,内容就跳过不上了,Module6的Wordpower和Module4的Task。Reading一般是用一课时进行整体阅读处理,再花一节课将语言点处理一下,总共花两课时,若阅读文章较难,语言点较多,也可以多花点时间。

误区三:以统一的标准为本。有些教师过于拘泥于统一标准。具体表现为:用所谓的“四统一”来规范教学行为,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和统一教学作业。这种“求同、划一”的思想其实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的具体表现。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是十分有害的。实践证明,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会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以中等学生为依据的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兼顾两头,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只有根据学生各自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

误区四:大搞精英教育,造成拔苗助长。有些教师过于相信严师必能出高徒的古训,急于求成,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随意加大练习难度。偏题、怪题、题海战术使学生谈题色变;堂堂过关,课课过关,人人过关使学生不堪重负。

严格要求,加强操练,这并没有错,我们要培养出合格人才,严格要求必不可少。但是,如果仅凭教师自己的主观想象,不能很好地把握“严”的尺度,那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正确把握“严”的程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Krashen“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in-put)的观点,教学输入的质和量应该是“i+1”,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对严格尺度的把握。“i”指学生先有的实际水平或原有的基础,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我们要科学地考虑“1”,把握好合理的“严格”尺度。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指望通过一堂课就能消化和巩固。

误区五:误以为失败必定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他们在命题出卷时喜欢出怪题、偏题和难题,离纲离本,设置陷阱,故意不让学生轻易“过关”。

这不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为了防止骄傲自满,让学生通过失败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这种方法偶尔为之末尝不可。殊不知,失败过多,积极性是会受到伤害的,心灵甚至也是会被扭曲的。

误区六:以媒体为本。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反客为主,使学生完全被冷冰冰的机器控制了。有些课件从开头的课文标号、题目,到结尾的“Thankyou.”,把课堂45分钟或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多媒体课件控制起来。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活动呈现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实现这一模式的“机器操作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画面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一个不通人性的机器隔断了;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教学活动不断被打断。造成的后果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教师,更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课件。

这种方式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性原则,也违背了现代外语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多变的变量,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学生可能的变化;同时,还应充分体现教案的灵活性,认真考虑各种应变的措施。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必过分强调课件的整体性,而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作一些诸如“插播片”、“片段片”、“素材片”等积件(Integrableware);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利用这些积件,使媒体真正起到辅助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实施

1.活化固定教材丰富参与内容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材几乎都是固定的教材,教材的局限性给外语课堂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阻碍课堂活动的开展。此外,各个班的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固定的教材模式必然不适应于所有的班级。

教材的活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回归生活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对外语课堂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这类独立的活动并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常常用于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语言运用技能。如“猜测游戏”是最常用的活动之一。猜测游戏的基本规则是:有人知道答案,有人不知道。要想找到答案的人就要去听、说(问)、读(看)、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例:WhatdidIdo?

WhatwasIdoingjustnow?

目的:复习一般过去时,学习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方法:一个学生上来领一张纸条,按照纸条上所写的内容(关门、关窗、写字、读书、晾衣服、扫地等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来做各种动作,让其他人来猜。

2)适当穿插竞赛活动

在复习、巩固一些旧知识时,有些学生往往心不在焉,因此觉得复习课难上。老师煞费苦心地复习归纳,然而学生吸收的效果并不理想,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在实践中,我觉得不妨将所学的知识编成竞赛题,把基础的知识设为必答题,稍难点的设为抢答题,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来参赛。这样,在保证学生参与量的基础上又刺激了各组的竞争。学生的集体观念很强,必然齐心协力共同为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努力。结果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复习的教学目的。

3)课前5分钟发言

人本主义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教育者的明智之处在于能从似乎差不多的人中,发现每个人特有的兴趣和专长,大胆地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英语课堂正是这样一个多彩的舞台,一个优秀的教师正如一个主持人,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广大空间。课前5分钟英语发言就是一种还学生更多学习主动性的好方式。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才。

A.自由选材演讲。要求学生事先找好内容,题材不限,但不许重复。演讲时,不许看稿,尔后提一、两个问题,达到听的目的。

B.撰稿演讲。一般命题写作。如教Module6Unit4时,要求学生仿写一篇,并以此提出问题,互相问答。

C.同桌对话。对话内容依照课本或重新编写,要求对话不得少于三轮。

为了保证演讲质量,我通常在演讲结束后作出应有的评价。每个学生的程度不同,评价的尺度不同,评价的尺度须灵活掌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2.重视语境教学,激发参与兴趣

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利偌斯基(Malinouski)曾指出:“语境即为话语的环境和话语所处的情景;语言是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说明真实的情景能将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融入背景之中,为学生感知环境中的真实用语和分析相应的相互作用影响下的自行和他人的行为举止,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使他们能充分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达到语言传递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包括词组语境、句子语境、段落语境和篇章语境,以及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整个自然、社会文化环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Module2Unit3时,可利用音频播放木乃伊的影片,将学生带入语言教学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3.运用表演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提高活动效益,搞活、激活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表演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已被广大教师所共识和运用,原因是:①中学生年龄小,胆子大,思想活跃,自我表现强,迎合了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②教材中有许多可供学生表演的素材,只要教师稍加改造,就能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与未来工作关系密切的语言情景;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表现自我,享受、体验成功的乐趣;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方法:

(1)个人才艺比试

突出个人师范作用,以鼓舞或激励他人奋发向上,往往以英语成绩优秀或口语优秀者为佳。要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可通过dutyreport(值日生报告)、freetalk(自由谈话)。那流利纯正的英语、优美动听的声音,催人奋进,努力学习。又如,在教高一新教材第8单元“Sports”时,当学生习得“What’syourfavouritesport?”“Whichsportdoyoulikebest?”“Iprefer...to...”“I’dratherwatchitthanplayit.”后,教师利用教室场景,在墙上张贴体育运动的图画或标语,桌上摆放运动器材,如球、球拍、气枪、毽子等,叫一位口语优秀生上台进行室内实物问答训练,可以提问同学,也可提问老师,然后口头描述“MyFavouriteSports”。

(2)角色扮演

这里所说的角色扮演不同于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要想象自己是某种角色、某个特定情景下的某个人物。如学生习得Askingfordirectionsandgivingdirections习语后,让学生进行模拟问路和指点方向的操练,有的扮作去看望生病的家人,有的扮作陌生人,有的扮作身穿警服的警官,有的扮作少先队员,既把学生带入实际的情景中,同时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加强了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新启用的高一英语新教材实践性很强,有许多内容极具表演性。如Module1Unit2。可以让学生分组将其排成一个短剧,在表演中掌握课文内容,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3)即兴讲话

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接收和传递信息的即兴表达能力是英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反映。事实上,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当丰富,想法多多,他们迫切希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却苦于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抑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即兴讲话正好满足了这个需要,使学生从会说什么才说什么变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师生对讲;生生对讲;命题讲话;命题讨论;命题辩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教Module5Unit2时,将学生分成正方(Positive)和反方(Negtive),让他们就人们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看法进行辩论。结果是各抒己见,争论激烈,情绪高涨,学生参与率很高,许多生词一下子就记住了。

4.利用课外娱乐活动,提高参与积极性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活动当中,增长知识,受到熏陶,培养兴趣。通过开展书法比赛,学生的规范化书写意识增强了,他们的书法质量大大提高了;语言流畅,语音语调优美动听的英语演讲活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英语角设有格言、警句,介绍西方文化、风俗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唱英文歌曲能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了心灵,增强了美的意识。

“以人为本”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当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学习真正的主人,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为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浅析如何走出教学误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