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历,总结临床资料,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回顾性调查,探讨慢性心衰的证候演变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观察方法:根据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回顾性研究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病程、临床表现、中医辨证、治法方药、西药用法共9项内容。根据病历资料,对基础心脏病的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辨证等进行重复诊断与辨证,确保其准确性,重点观察中医辨证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2.治疗方法:将118例确诊为心衰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心功能分级,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适合各证型的中药,150ml/次,每日2次。制剂由武汉市中医院制剂室生产。具体西药常规治疗为:常规应用利尿剂、ACEI、洋地黄类药物,具体方法是氢氯噻嗪12.5~25mg,每日1~3次;螺内酯(安体舒通)20~40mg,每日1~3次;洛汀新(盐酸苯那普利片)5~10mg,每日1~2次:地高辛0.125~0.25mg,每日1次。必要时可酌情应用速尿、西地兰、酚妥拉明、单硝酸异山梨酯针等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不用任何中成药及中药针剂等。3.统计方法统计全部病例的证型并进行分类分析,观察疗效,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F检验。结果1.心功能Ⅱ级患者中以痰饮阻肺证为主,病位在肺,以实证为主,其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比与其他五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心功能Ⅲ级患者中以气虚血瘀证及阳虚水泛证为主,以虚实夹杂为主,其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比与其他四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两种证型之间心功能分级构成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心功能Ⅳ级患者中以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及心肾阳虚证为主,病位在心肺肾,以虚证为主,其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比与其他三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肺气虚证及心肾阳虚证之间心功能分级构成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根据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后总有效率依次为痰饮阻肺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心肺气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结论慢性心衰的证型演变规律为实证—虚证,气虚—阳虚。中医的证候是病情的反映,证候不同,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证候的演变是病情进展的结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病例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