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康德关于两个世界划分的比较

柏拉图和康德关于两个世界划分的比较

论文摘要

两个世界划分的问题,是哲学史上讨论最为系统和完备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一问题作过研究,因此,在哲学史上留下了广博而深邃的思想成果。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柏拉图和康德。他们二人虽身处不同时代,却都对两个世界划分的问题给予深切的关注。二人的理论虽有很强的承接性,但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对二人在两个世界划分理论上的异同比较,就是本文要面对的中心问题。两个世界划分问题,实质上就是形而上学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批判和颠覆,开启了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时代。传统哲学的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批驳、挑战。究竟要不要形而上学?是否还应该坚持形而上学的地位?是否还应该保留传统形而上学的合法性?本文将在最后一部分,认真面对这些质疑。全文包括前言在内共分四大部分。前言部分主要对选题意义,选题原因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对柏拉图和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区别进行分析,主要从认识目的、认识方式及认识终点三个角度去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在认识目的上,柏拉图划分两个世界就是为了揭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而康德划分的目的有三个:限制人的认识能力、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矛盾以及调和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在认识方式上,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四线段”理论,而康德则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对象依照知识”的认识方式。在认识终点上,柏拉图走向了可知论,而康德则走到了相反的不可知论的道路上。第二部分对二人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主要在数学知识对二人的影响,对善的追求以及形而上学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二人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形成和建立都深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两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划分意义进行分析,表明这一问题具有的现实意义。虽然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学派首先举起了反形而上学的大旗,后来又有卡尔纳普和尼采等人更进一步的批判,但形而上学不会因此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缘起
  • (二) 为何选择柏拉图和康德的两个世界划分理论进行比较
  • 1 各自理论所具有的代表性
  • 2 康德本人对柏拉图的理解
  •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 一 柏拉图和康德关于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区别
  • (一) 二人关于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内容
  • 1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划分理论
  • 2 康德的两个世界划分理论
  • (二) 二人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区别
  • 1 划分目的的区别
  • 2 对两个世界认识方式的区别
  • 3 认识论的不同终点
  • 二 柏拉图和康德关于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共同之处
  • (一) 数学知识对二人理论的影响
  • 1 数学对柏拉图两个世界划分的影响
  • 2 数学对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的影响
  • (二) 对善的追求
  • 1 柏拉图对善的追求
  • 2 康德对善的追求
  • (三) 对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
  • 1 柏拉图对形而上学的初步建立
  • 2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拯救
  • 三 两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后世影响及其意义
  • (一) 柏拉图两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 (二) 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 (三) 两个世界划分问题的现时代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形而上学的沉思(节选)[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02)
    • [2].论叔本华“美的形而上学”[J]. 青年文学家 2016(05)
    • [3].形而上学的发生现象学基础[J].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10(00)
    • [4].康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探析[J]. 青春岁月 2011(18)
    • [5].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J].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11(00)
    • [6].形而上学及其他——对“史与思”学术会议中若干问题的回应[J]. 思想与文化 2011(00)
    • [7].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考[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8(02)
    • [8].以一个梨子的形式存在[J]. 青海湖 2013(04)
    • [9].“有限性”视阈下马克思哲学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超越[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2)
    • [10].重构中国式形而上学[J]. 文艺理论研究 2014(03)
    • [11].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研究述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11)
    • [12].试论作为“美的艺术”的中国形而上学[J]. 美与时代(下) 2013(05)
    • [13].论施蒂纳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限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4].建构一种中国化的形而上学[J]. 学术界 2012(10)
    • [15].“形而上学终结”之后的哲学主题[J].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1)
    • [16].浅析“如何理解形而上学”[J]. 才智 2010(04)
    • [17].“‘德’—‘道’”理型与形而上学的中国形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8].论《纯粹理性批判》如何成为“基础形而上学”[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4)
    • [19].拒斥消费主义,重构形而上学的当代意义[J]. 当代社科视野 2010(09)
    • [20].分析的形而上学:脉络与主题[J]. 哲学动态 2009(02)
    • [21].论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深层关系——“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而上维度的拯救”[J]. 哲学研究 2009(10)
    • [22].科学形而上学存在的基础是何物?——解读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J]. 改革与开放 2009(11)
    • [23].马克思的感性概念及其对形而上学之谜的解答[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4].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哲学的道路[J]. 长白学刊 2008(01)
    • [25].古希腊形而上学之思[J]. 理论学习 2008(06)
    • [26].中观作为形而上学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 2008(10)
    • [27].在形而上学与日常知识之间——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三个基本命题[J]. 哲学动态 2008(10)
    • [28].论金岳霖形而上学“道”的思想[J]. 学园 2017(12)
    • [29].形而上学与超越[J]. 思想与文化 2008(00)
    • [30].依据形而上学之本质而做的杜伊诺哀歌阐释 哀歌第一作为对近代哲学“人是什么”问题的回答[J]. 知识分子论丛 2009(01)

    标签:;  ;  ;  ;  

    柏拉图和康德关于两个世界划分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