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知识扩散是知识重用及价值复制的桥梁和基础,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传统的知识扩散研究集中在单一主体领域,学者力图通过构建扩散模型促进主体内部知识扩散。结合项目这一特定的组织形式,学者在单一主体项目内文化差异、地域分布、信任程度等障碍对知识扩散造成的影响、构建促进扩散的有效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随着供应链、虚拟企业等多主体组织形式兴起,多主体间知识扩散为运营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多主体间知识扩散成为研究热点。就多主体项目而言,由于项目成员归属不同主体,文化差异、地域分布、信任程度等知识扩散障碍更为显著,并且项目的临时性、资源约束性特征更加凸显,其临时性特征导致不同主体对知识扩散消极参与甚至抵制,资源约束性特征对知识扩散的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并且无效知识外溢进一步加剧不同主体对参与知识扩散的抵触情绪,因此多主体项目中知识扩散的难度更大,这一特定环境中知识扩散所面临的管理瓶颈已经从促进扩散转移到提高扩散效率上,选择并优化多主体项目环境下的知识扩散路径成为提高扩散效率的重要举措。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相对单一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而言主体利益归属性更强,并且知识的核心竞争力地位造成不同主体对核心知识外溢顾虑增加,从而进一步降低项目主体参与知识扩散的主动性;项目的目标渐近特征造成知识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由此增加全领域知识扩散的无效性;知识以信息系统为载体呈高度封装状态,扩散需要来自不同主体的项目成员反复交流沟通以及体验,从而进一步强调知识扩散对项目资源的耗用。因此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面临扩散主动性弱与扩散必要性强、扩散有效性低与资源有限性高的双重矛盾,选择与优化知识扩散路径显得尤为迫切。为验证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具有充分知识扩散的客观要求,在对该类型项目进行定义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知识扩散对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构成显著影响的假设,针对其质量评价指标难以建立的客观情况,建立以数据质量、数据价值和数据成本评价为核心的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调查、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验证假设成立,从而证实知识扩散是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同时从项目多主体性、项目目标渐近性以及资源约束性特征出发,分析知识扩散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环境下所面临的制约,得到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环境下知识扩散必要性与其面临制约之间的矛盾。在验证与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环境下知识扩散所面临的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知识扩散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影响机理。通过扩展传统的学习曲线,建立信息系统集成过程的知识积累模型,通过模型演算得到知识共享程度、系统集成创新度(集成难度)以及参与主体的知识获取能力对系统集成项目时间、成本以及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价值。通过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知识扩散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并得到知识共享程度、系统集成创新度(集成难度)以及参与主体学习能力是导致知识扩散对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产生显著影响的本质原因。在得到多主体信息系统项目环境下知识扩散所面临矛盾以及知识扩散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扩散必要性与主体积极性、扩散充分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提出“无效知识扩散”是矛盾产生的根源,并借鉴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在多主体、多知识域方面与信息系统集成过程的相似性,引入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DSM模型,提出知识域依赖概念,建立知识域依赖矩阵(KRM)模型。同时,指出全领域知识扩散忽视知识域特征的不合理性,结合知识扩散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影响机理,研究依赖关系下知识域静态特征(知识共享程度、参与主体学习能力以及参与主体心理友好态度)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对扩散路径进一步细化,提出依赖关系下的扩散路径取舍优化策略。针对项目目标渐近特征所造成的知识域动态性,建立知识域变动形态(KAM)模型刻画知识域变动形态,结合知识域依赖关系与变动形态,从扩散时间序列的角度提出依赖关系下的扩散路径优化策略,同时在知识域静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知识域变动幅度对依赖关系的影响,将依赖关系下的扩散路径进一步细分取舍优化。通过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际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对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的知识扩散路径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