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宋代城池防御探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专门史
作者: 马继业
导师: 仝晰纲
关键词: 宋代,城池,防御
文献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简单说来,城池防御就是以城池为依托进行作战。它原本是指战术层面的防御性行动,但是如果这种战斗形式具有普遍性和国家的宏观指导,它就自然上升到战略层面。由于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环境,城池防御兼具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的意义。本文将要论述的城池防御是一个广义的范畴,除了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寨外,还有位于高山和丘陵地区的山城,江河湖泊地区的水寨,以及各种军、镇、关、堡等,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名称各异,但都属于城池性质的军事堡垒。宋朝与辽、夏、金、元并存的政治格局,使传统的长城防御线支离破碎,并失去了东北和西北两块出产优质战马的地方。面临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威胁,宋朝丧失了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和游牧骑兵在马背上一较短长的机会。游牧民族的攻坚能力不断提高,抛石机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火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也给宋代的城池防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作战对象的不同和城池防御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宋代城池防御大致可以分为宋辽、宋夏、宋金、宋蒙(元)四个阶段。宋朝的政治精英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城池防御问题纷纷发表见解和主张,形成了多次规模较大的论争。对于为什么进行城池防御、如何进行有效的城池防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进行了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索。所有这些努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城池防御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经过曲折的探索,宋朝举国上下最终认识到了城池防御的重要性。北宋在河北和河东两个地区所采取的城池防御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遏制了辽国骑兵南下,取得了澶渊之战等战役的胜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威慑,维持了两国之间的长期和平。宋辽战争期间取得的成功经验给同时进行的宋夏战争提供了宝贵借鉴。在宋夏战争中,北宋吸取战争初期急躁冒进的教训,最终确定了城寨防御战略。北宋不仅依托城寨稳定了战局,还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城寨进筑战略,逐渐反守为攻,取得了坐制西夏的胜利。由于北宋忽视两淮地区的城池建设,造成南宋初年大溃败。凭借忠臣义民坚守孤城和山水寨防御网络,南宋才最终稳定了战局。宋金战争时期的城池防御理论日臻完善,涌现出了一大批和城池防御相关的专门著作,极大促进了南宋城池防御理论的发展。蒙古族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英勇善战的民族之一,它在短时间内横扫欧亚,却在南下攻宋的行动中耗去了四十六年时间,这给宋蒙(元)战争时期的南宋城池防御作了最好的注脚。这一时期的城池建筑材料已经砖石化,城池防御工事具备了明清城池的雏形,城池大纵深防御战略在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中也已经比较成熟。在北方游牧民族一浪高过一浪的南下过程中,宋朝面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不曾有过的巨大压力,它依托城池顽强抵抗,屹然坚守了三百一十六年,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宋代在城池防御工事的建设和改进、城池防御战术的探索和总结、城池大纵深防御理论的归纳和运用、城池防御的国防经济学分析以及对城池防御战略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宋代城池防御也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其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宋代以前的城池防御概况
(一) 夏商周时期的城池防御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防御
(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城池防御
二、宋代城池防御所面临的挑战
(一)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冲击
(二) 传统线式防御体系的局限性
(三) 火器的进步和抛石机的发展
三、选题意义与价值
(一) 宋代城池防御概念的界定
(二) 宋代城池防御的研究现状
(三) 本文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 宋辽战争中的城池防御
一、北宋立国之初的地缘政治环境
(一) 燕云十六州的失陷
(二) 产马地的丧失
(三) 定都汴梁的失策
二、辽军的特点
(一) 成熟的骑兵野战战术
(二) 薄弱的攻坚能力
(三) 落后的后勤保障
三、宋初防御手段的探索
(一) 立边镇、植榆柳
(二) 以步制骑
(三) 建设塘泺、方田
(四) 城池防御策略的论争
四、河北路城池防御
(一) 河北城防的初步加强
(二) 河北城防大略
(三) 遂城保卫战
五、河东路城池防御
(一) 重建太原城
(二) 代州保卫战
六、澶渊之役中的城池防御
(一) 河北城防体系的调整
(二) 辽军南下与瀛洲保卫战
(三) 城下之盟
七、澶渊之盟后的河北城防
(一) 城防建设的隐蔽进行
(二) 兴建大名城
(三) 富弼的河北城防计划
(四) 夏竦的河北城防计划
(五) 熙宁年间的河北城防
(六) 北宋末年的河北城防
八、城防视角中的两河地区
(一) 筑城人员的组织
(二) 城池的日常维护
(三) 守城人员的征集
(四) 两河地区的军事化
第二部分 宋夏战争中的城池防御
一、北宋筑城御夏理论的酝酿
(一) 灵州保卫战
(二) 曹玮凿壕、筑城的初步尝试
二、西夏军队的特点
(一) 陕北军事地理
(二) 薄弱的后勤和攻坚能力
(三) 机动灵活的战术
三、持重守御政策的确立
(一) 三川口之败
(二) 好水川之败
(三) 定川寨之败
(四) 关中城防的初步加强
四、堡寨进筑战略的日趋成熟
(一) 种世衡筑清涧城
(二) 张亢守麟府
(三) 蕃部与堡寨
(四) 范仲淹的进筑城寨战略
五、宋神宗时期的城寨进筑
(一) 大顺城保卫战
(二) 种谔进筑绥州与罗兀城
(三) 范祥、王韶进筑熙河
(四) 李宪进筑兰州
(五) 徐禧进筑永乐
(六) 兰州保卫战
六、城寨进筑战略的胜利
(一) 洪德城之战
(二) “浅攻”战略的局限
(三) 进筑天都山、横山
(四) 章楶的城寨理论
(五) “筑城战”的扭曲
七、陕北城寨的修筑原则
(一) 城寨选址
(二) 进筑的法式与组织
(三) 筑城花费
(四) 城寨图的作用
(五) 城寨的配套工程
(六) 城寨的管理
八、城寨进筑战略的意义
(一) 进程回顾
(二) 堡寨数量
(三) 深远影响
九、北宋城防理论浅析
(一) 筑城法式
(二) 城防设施
(三) 建筑材料和功限
(四) 城防器械
(五) 城防战术与战备
第三部分 宋金战争中的城池防御
一、金军的特点
(一) 金军四长
(二) 擅长攻坚
二、开封城池建设
(一) 城墙夯筑
(二) 城建布局
(三) 雄壮的外城
(四) 城防工事
三、北宋末年的城池防御战
(一)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
(二) 王禀坚守太原
(三) 第二次汴京保卫战
四、南宋初期的孤城防守
(一) 宗泽守汴
(二) 河淮地区的城池防御
(三) 金南侵中的城池防御
五、两淮山水寨
(一) 山水寨的兴起过程
(二) 山水寨建设
(三) 华岳的山水寨理论
(四) 山水寨的经验教训
六、南宋经典守城战
(一) 仙人关之战
(二) 顺昌保卫战
(三) 毕再遇守六和
(四) 赵方守枣阳
七、陈规与《守城录》
(一) 成书过程
(二) 反对“唯武器论”
(三) “先策、精思”
(四) 大纵深防御理论
(五) 守为战备
(六) 重视内部稳定
(七) 专门的防炮体系
(八) 研发守城新装备
八、南宋后期的守城理论
(一) 《襄阳守城录》
(二) 《开禧德安守城录》
(三) 《辛巳泣蕲录》
(四) 《勉斋集》
第四部分 宋蒙(元)战争中的城市防御
一、蒙古军队的特点和战术
(一) 骑兵之盛
(二) 灵活的战略、战术
(三) 极强的攻坚能力
二、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建立
(一) 四川城防的崩溃
(二) 山城设防构想的酝酿
(三) 山城防御体系的初步建立
(四) 山城防御体系的良好效果
三、荆襄、两淮的城池防御
(一) 荆襄城防体系的崩溃
(二) 孟珙守黄州
(三) 杜杲守安丰
(四) 庐州保卫战
(五) 寿春争夺战
四、《数学九章》中的淮郡城制
(一) 城建法式
(二) 城墙结构与材料
(三) 耗费物资总数
五、蒙哥汗时期的南宋城防
(一) 两淮城防的加强
(二) 长江南岸的城池防御
(三) 蒙哥汗攻蜀
(四) 钓鱼城之战
(五) 贾似道守鄂
(六) 潭州之役
六、襄樊战役
(一) 坚固城防
(二) 筑垒长围
(三) 积极入援
(四) 水军与大炮
(五) 各个击破
(六) 深远影响
(七) 其他战场的城池防御
七、伯颜平宋中的南宋城防
(一) 浮汉入江
(二) 潭州保卫战
(三) 常州之战
(四) 扬州保卫战
(五) 静江保卫战
(六) 川东山城的最终陷落
八、四川山城的建筑特点
(一) 控扼水道
(二) 因山为城
(三) 自给自足
(四) 就地取材
(五) 独特的城防设施
(六) 统一规划
宋代城池防御总结
注释
参考文献
科研活动及成果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26
参考文献
- [1].韩琦与宋夏战争三题述论[D]. 董亚亚.山东大学2006
- [2].北宋陕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D]. 马沈阳.延安大学2017
- [3].宋夏战争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 金勇强.陕西师范大学2007
- [4].北宋政治家韩琦研究[D]. 刘思丽.上海师范大学2009
- [5].韩琦与北宋中期政治[D]. 张尧均.暨南大学2000
相关论文
- [1].南宋的御营司与机速房[D]. 刘春.西北大学2007
- [2].宋朝兵器研究[D]. 孙垂利.西南大学2007
- [3].宋初对辽战争中军粮供应诸问题研究[D]. 杨玮燕.西北大学2007
- [4].北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城寨堡体系演变研究[D]. 孙伟.陕西师范大学2005
- [5].宋代阵法与阵图初探[D]. 王路平.西北大学2006
- [6].北宋冷兵器述论[D]. 周荣.西北大学2006
- [7].北宋西北地区城寨制度研究[D]. 刘缙.西北大学2005
- [8].先秦主要格斗兵器浅析[D]. 石晓霆.郑州大学2006
- [9].北宋军法研究[D]. 张明.西北大学2001
- [10].试论南宋初武将权力地位的提高[D]. 程圩.西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