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吉林乾安油田北部、两井油田储油层为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层数多、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目前,油田储层描述的层次,纵向上到沉积单元,平面上到沉积微相,尚不能充分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特征。特别是关于单砂体识别与描述技术的研究,尽管国内外大批学者从野外地质露头和现代河流沉积进行了探索,但尚没有一套成熟的适用于松辽盆地南部的描述方法和技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广泛调研,针对吉林乾安油田北部、两井油田开发区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发育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情况,基于测井资料、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质统计学及层次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单砂体识别与描述技术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建立了单砂体识别与描述的技术体系。自主创新技术主要是:河流相沉积储层单砂体识别与描述技术,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单砂体识别与描述技术,曲流河复合砂体中单一点坝体识别方法。本论文研究成果具体应用于4个典型区块,既完善了方法和技术,还通过实践认识到这一套方法和技术的推广价值,可以为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析特别是储层内部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同时,本论文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表征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工作流程四、主要研究工作五、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一章 研究区概述1.1 研究区地理位置1.2 勘探概况1.3 地质概况1.4 区域构造特征1.5 构造演化史1.6 区域沉积背景1.7 地层特征1.8 储层岩性特征1.9 储层分布特征第二章 河道-三角洲砂体地震识别与描述方法研究2.1 地震属性预测识别方法研究2.1.1 地震属性的基本概念2.1.2 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研究2.1.3 地震属性特征2.1.4 地震属性优化分析2.1.5 目前常用的地震属性研究方法2.1.6 地震属性提取方法分析2.2 谱分解2.3 地震资料反演研究2.3.1 波阻抗反演方法的选择2.3.2 稀疏脉冲反演的基本原理2.3.3 波阻抗反演流程第三章 河流—三角洲单砂体地质识别与描述方法研究3.1 单砂体的概念3.2 单砂体的识别与划分方法研究3.3 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单砂体分布模式3.3.1 河流沉积体系及单砂体分布模式3.3.2 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单砂体分布模式3.4 单砂体三维追踪与描述技术3.4.1 以基于地质过程-沉积响应相控对比沉积单元(小层)技术为基础3.4.2 以沉积微相识别技术为指导3.4.3 以单砂体识别技术为重点第四章 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形模式4.1 基本概念4.1.1 结构单元4.1.2 分级界面4.2 速度4.2.1 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微相类型4.2.2 河道构形特征第五章 曲流河点坝体识别与划分方法5.1 河间砂发育位置识别与划分5.2 废弃河道识别与划分5.2.1 废弃河道平面组合5.2.2 废弃河道剖面组合5.3 砂体厚度变化位置识别与划分5.4 砂体渗透率变化位置识别与划分5.5 砂体的剖面层位变化位置识别与划分第六章 砂体识别与描述研究实例6.1 让5-5 井区地震属性识别青三段单砂体6.1.1 地质概况6.1.2 构造特征6.1.3 储层特征6.1.4 地震反射特征6.1.5 属性分析成果6.2 海坨北地区谱分解技术识别泉四段河道砂体6.2.1 地质概述6.2.2 谱分解技术识别河道砂体6.3 让30 井区地震反演预测识别青三段单砂体6.3.1 储层岩性特征6.3.2 构造特征6.3.3 地震反演识别青三段河道砂体6.4 让11 井区扶余油层河流相砂体识别6.4.1 研究区基本特征6.4.2 测井曲线的沉积分析应用6.4.3 曲流河砂体圈定与表征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河流与三角洲论文; 单砂体论文; 识别与描述论文; 地震技术论文; 均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