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830054
摘要:基于本人长期的内初班音乐合唱教学中发现了问题,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论证之后,提出了内初班合唱训练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内初班合唱教学对策
2004年秋季,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参照内高班的办班模式,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8个城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我校作为区内初中班的办班学校,这些主要来自农三师和吐鲁番地区的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学生,他们对合唱的理解仅仅局限于齐唱。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集体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教育载体。音乐老师在教学中纠正内初班学生对合唱的错误认识,逐步加强内初班学生的音乐知识,增强内初班学生的音乐素质,从音色、声部、音准等角度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初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和声乐感较弱。在内初班课堂合唱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有很多:作为内初班的学生来说,尤其民考民学生,在小学时以母语学习为主,缺少基本的音乐合唱学习环境,因此合唱基础非常薄弱。区内班学生90%为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南疆的喀什地区,可以说个个能歌善舞,欢快的民族音乐一经播放,教室立刻成了歌舞的海洋。可是由于平时音乐综合知识的积累薄弱,声部训练缺乏,感性体验不和谐,缺乏合唱的成功体验。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曲调演唱不顺畅,音区较难,学生难唱,声部合作不协调的现象等。而这些民族的学生一旦考入内初班,他们将直接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对于我校少数民族合唱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合唱教学的学习成为了他们音乐学习最大的障碍。
2.聆听环境缺乏。让学生多聆听好的合唱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没有声响不足为乐,透过音乐的这个特质,我们便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聆听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研究家Stephen·Handel曾说过:“每个人成为聚精会神的观察者,而听则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一个参与者”,在聆听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我们也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了参与者。听得准,才能唱得准。很多孩子没有认真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不会聆听声部之间的旋律走向,加之对音乐记忆能力差,导致合唱学习出现声部不和谐……
3.风格把握欠佳。风格的把握需要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敏锐的感受力,选取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训练是感受音乐的重要环节。经常通过让学生演唱具有特性风格的歌曲来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在欣赏我校参加全市合唱比赛的新疆作品《哈密瓜熟了》时,通过分析伴奏声部从头至尾采用的新疆民间舞蹈中常用的固定节奏型、旋律声部特有的固定节奏与固定旋律线条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新疆人豪迈的性格激昂的情绪。
二、内初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对策
1.课堂导入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初班学生天性活泼,培养其对合唱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有良好表现,友好合作。因此,合唱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提升内初班学生合唱兴趣,就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性的合唱教学活动,例如师生问好导入合唱练习。
或者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然后将各小组汇合在一起进行合唱练习,以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合唱教学的趣味性。其次,针对当前小学生合唱基础不均衡的现状,需要我们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有目标的合唱教学,例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先进行单独授课与训练再将其带领回合唱队伍之中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乐理知识、音乐技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2.感受音乐是合唱教学的基础。被国际乐坛赞誉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的杨鸿年指挥家在二十余年的合唱教学与实践中,始终把使受教育者“感受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方法手段,并贯穿了他整个合唱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学生们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的特质、特征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学习音乐提高了兴趣,为进一步理解、表现音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把内初班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用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3.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渗透合唱教学的手段。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由此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在教学初期,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不会保持气息等现象,采用他们能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解决了这些疑问,才能更好地将合唱教学进行到底。能够成功地控制歌唱时呼吸系统的气息流动,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是最基础的能力。没有气息,歌唱也就无从谈起。气息的控制能力、咬字发音等也直接决定了声乐表演者的技术水平。能够成功地控制歌唱、准确咬字吐字,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是最基础的能力。
4.不同声部的音准训练是合唱的保障。本人近年来在对我校音乐教师的采访中发现,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所用的音乐教材对于合唱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初中教材为例,《桑塔·露琪亚》、《一二三四歌》、《红河谷》这几首合唱教材的难度很大,另外还有一些合唱曲目难度也是不可小觑的。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既然第一声部易给他们较深的印象,可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先教下面声部,待学生对其他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唱第一声部。如:二声部歌曲《欢乐颂》,这首歌的第一声部都耳熟能详,第二声部相对陌生。我们可以先唱二声部,待唱准后,两声部便能直接合起来。即对于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作不同安排。这种训练,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地位,而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唱好、唱准各声部旋律为前提。
5.激发合作意识提高合唱的表现力。合唱相对于独唱、大齐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团队分工协作,而且这种分工合作准确性要求很高,每个声部的旋律要很清楚,每个声部的旋律在第几拍出现学生也要非常清楚。在这种既有合又有分工的团队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将得到提升。同时,演唱时的队形排列与变换、动作的编排、表情与情绪的正确表达等,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选择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作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多样的艺术作品处理增强学生的理解。合唱教学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熏陶的,要使合唱的声音和谐动听,关键是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和意境,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各种表现方式来加深对合唱歌曲的理解。
(1)用肢体语言帮助理解。如:无伴奏合唱歌《牧歌》。在歌曲的引子部分,我让各声部的同学边唱边自编动作,有的蹲着、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背靠着背正凝视着上空,整个画面是由多个小组合作组成,也要掌握一定的舞台艺术,因为表演与生活毕竟是有一定的区别,老师该“收尾时要做到保留学生原有的想法,在原来的基础上纠正动作、位置、神态等,切不可扼杀学生原有的想象力。
(2)用创作情景来帮助理解。如:二声部合唱《送别》。是我国20世纪初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采用了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作品《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第一遍放多媒体欣赏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关注天之涯、地之角这段合唱进行有什么特点,第二遍欣赏的时候让学生伴着音乐合唱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歌词独自惆怅的意境。在合唱训练中,要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意境中。这时,老师与学生一起选择音色演唱这首合唱《送别》,并把这些声音录成CD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学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教、用心去导,不断地领悟、渗透、逐渐积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内初班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合唱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合唱教学内容,运用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合唱教学的水平,使学生逐步掌握合唱技能,提高合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