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王裴,魏冬梅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王裴,魏冬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居住空间,特征,数字化,建模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裴,魏冬梅[1](2019)在《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数字化建模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建筑叁维重建相关研究成果存在建模精度低、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基于关系匹配的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数字化模型。依据预设规律,每次由左影像中筛选出一个像素,利用该像素核线在右影像找到相应同名核线,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取两条同名核线解析式,基于所得解析式获取核线上的像素坐标。依据所得坐标位置,实现指标像素点采样,并依据设定规则按从小至大顺序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获取水平核线影像,迭代上述过程,直到核线覆盖整幅影像,得到同名近似核线影像。对影像实行常规直方图平衡处理,并对原始影像和处理之后的影像在尽可能大的空间范围内完成映射,使两者转换之后均能够消除灰度冗余,实现影像处理。基于处理后的图像结构特征或者关系特征间存在的关联,利用目标影像和检索影像两个关系集合间总距离定义关系匹配原则,实现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匹配,完成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和建模效率较高,具有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7期)

林伟[2](2019)在《城市共享居住形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本质上是以空间设计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的需求与使用方式对于空间设计至关重要。与城市居民密切关联的居住空间始终受到较大的关注,居住空间的设计与居民的居住生活方式,空间使用方式密切相关。传统住宅小区的居住形态下,因出现公共空间缺失、邻里交往较弱、社区氛围感不强等问题,加之人口集中的发达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城市居民一方面要负担高额的居住成本,另一方面社会交往的情感需要又无法得到满足。共享居住是当今共享经济在城市居住领域的新现象和新形态,加之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现基本生存的物理空间层面,而更加渴求情感层面的满足。因共享居住所提倡的“共享生活、合作居住”的生活理念切中了人们对于居住空间情感渴望的关键所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共享居住形态与传统住宅小区居住形态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并已有不少实践,但缺乏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本论文在探讨共享居住概念界定、共享居住形态相关的居住方式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对应的空间特征,以求在理论上对其进行补充。文章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在当前缺乏共享居住相关概念界定的情况下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进行界定,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相关研究综述,明确研究的内容与目的,进而建构研究方法与框架,作为全文立论。第二章进行基础研究。梳理共享居住的理念发展与实践启示,概括共享资源的构成要素,对共享居住进行模式与类型解析和划分,为下文的具体研究开展做先导性铺垫。第叁章进行居住方式层面的共享生活特征研究。主要论述居民的同质基础、社区文化的营造过程与方式、邻里交往生活的主要特征。第四章进行居住建筑形态层面的空间特征研究。分别研究其区位与建筑类型选择、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场地空间设计和建筑立面设计等特征、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功能组成与布局、空间的共享形式、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等空间特征。第五部分进行总结和未来探索。结合入住、访谈和调研总结住户对共享居住的整体评价,归纳共享居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的居住实践和探索性居住理念,进行共享居住的未来探索。(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4)

冯伟,秦亚梅,武芳,车媛洁[3](2019)在《基于空间形态特征的小城镇城市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发掘陕北佳县城市固有空间特色为目标,针对佳县建成区进行实态调查,试图通过对该城镇固有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推导城镇城市空间控制策略。在城镇整体空间层面解析山、水、城空间构架特征,归纳土地属性、景观体系和城镇天际线的空间特征。在城镇街区层面解析空间肌理、公共空间以及建筑尺度的特征。在归纳城镇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空间控制策略:第一,整体空间构架层面保持原有空间互动关系,强化自然山水与城镇的空间格局;第二,城镇的局部地段进行空间修复,保持传统建筑空间风貌;第叁,城镇历史性建筑遗址周边地段,严格控制街区空间的尺度及比例关系。(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杜军,宁晓刚,刘纪平,邱士可,王浩[4](2019)在《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格局与形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90年、2002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北京城区边界信息提取,从城市扩展过程、空间形态、扩展类型、空间结构演变4个方面对北京市城区空间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3年北京市辖区城区面积扩展了559.20 km~2,2013年的城区面积是1990年的2.29倍,城区面积扩展明显;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显着的阶段性,1990—2002年、2002—2013年两个时段的城市扩展面积及速率均呈显着增加趋势,前期以中心城区外围的"片状"扩展为主,后期以内部填充的集约式扩展为主。(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王宁,许先升,许晓倩[5](2019)在《基于空间句法的海甸溪城市河流廊道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空间形态角度,以海甸溪城市河流廊道为例,运用空间句法量化理论从整合度、选择度与连接值叁方面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得出其可达性不高,开放性及渗透性较弱的结论,并针对特征提出优化河流廊道空间路网结构、动静态空间相结合、布置吸引性较强的元素、滨河岸线的自然性与趣味性处理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海口城市生态建设。(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9年01期)

曾庆怡,关瑞明[6](2019)在《福州长乐市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演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演化形成的城市空间形态有着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当地独特的环境,探索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智慧,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对福建省长乐市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对比其城市形态演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总结长乐从古代至现代城市建设的智慧和经验,对长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并提出对未来长乐城市发展的启示,以期为长乐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及今后的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项清,阚瑷珂,刘飞,杨枭,何杰[7](2019)在《基于产业用地拓展的山地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以攀枝花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把攀枝花市作为山地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研究对象,选取1986—2016年城市用地与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利用拓展指数、形状指数、集成度、空间效率等指标,对攀枝花市全面建设期和协调发展期的产业空间拓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明确攀枝花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时序特征,探究产业空间拓展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关联机制,以期为攀枝花的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攀枝花的产业扩展和城市形态演变呈现出相同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空间演变的直接动力,产业空间拓展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组团式演变,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提高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集约水平。未来攀枝花可通过优化产业承载空间,形成紧凑集约型和山水生态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提高城市的集聚能力和空间效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城市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本文来源于《资源与产业》期刊2019年01期)

陆小波,杨俊宴[8](2018)在《中型平原水网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规律,总结归纳平原水网城市结构特征和形态构成规律,通过对空间形态结构要素特征的提取,从城市规模、区域地理环境、本体自然地貌及城市格局等多方面,建构该类型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模型,并将模型解构成七大特征区域,即簇核区、阴影区、基质区、交通线、水绿楔、边缘区和半城镇化区。在此类空间形态模型基础上,结合叁个案例进行模型拓扑和模型适用性说明。(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8年12期)

刘玲,张瑞霞,孙燕红[9](2018)在《湖南省县级城市城区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当前我国县级城市已成为容纳新增城镇人口的重要空间载体,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化空间发展演变特征与机制的物化体现,亦呈现出新特征。从省级层面把握县级城市城区空间形态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分类指导县级城市规划建设与解决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湖南省87个县级城市,基于遥感影像图等数据进行城区空间形态提取与分类,并从多视角进行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发现:(1)区域分布方面带型城市主要分布于大湘西、放射型城市主要分布于湘南;(2)地形地貌方面带型城市匹配河谷型地貌、组团型城市匹配平原型地貌;(3)用地规模方面呈现由带型→组团型与放射型→集中型的增长趋势;(4)人地关系方面组团型城市人地关系与用地结构双协调程度高。综合以上特征进行城区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分析,发现:(1)地形地貌条件是城区形态原型的决定因素;(2)城镇化发展是城区形态演变的根本动力。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湖南省推进分类指导县级城市城区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期刊2018-11-24)

许凯,孙彤宇[10](2018)在《城市创意社区空间形态的自组织特征研究——以国内四个创意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意产业嵌入城市,与所在城区既有的功能与空间紧密关联,形成创意社区。该现象揭示了产业推动下的、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可行的,且能创造一定的城市特色。基于自组织理论,研究认为创意社区中以产业为核心的功能系统是开放的耗散系统,它的发展是由系统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的,社区的空间形态也必然显示出自组织的相应特征。研究选取国内四个创意社区案例,通过对选址空间特质、空间发展机制、空间形态的"动态性特征"、"关联性特征"及"微观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创意社区空间形态的自组织特征及发展规律。研究结论能够加深对创意社区的认识,并为旨在创造适宜创意社区的环境、或引导创意社区的发展的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筑本质上是以空间设计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的需求与使用方式对于空间设计至关重要。与城市居民密切关联的居住空间始终受到较大的关注,居住空间的设计与居民的居住生活方式,空间使用方式密切相关。传统住宅小区的居住形态下,因出现公共空间缺失、邻里交往较弱、社区氛围感不强等问题,加之人口集中的发达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城市居民一方面要负担高额的居住成本,另一方面社会交往的情感需要又无法得到满足。共享居住是当今共享经济在城市居住领域的新现象和新形态,加之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现基本生存的物理空间层面,而更加渴求情感层面的满足。因共享居住所提倡的“共享生活、合作居住”的生活理念切中了人们对于居住空间情感渴望的关键所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共享居住形态与传统住宅小区居住形态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并已有不少实践,但缺乏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本论文在探讨共享居住概念界定、共享居住形态相关的居住方式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对应的空间特征,以求在理论上对其进行补充。文章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在当前缺乏共享居住相关概念界定的情况下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进行界定,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相关研究综述,明确研究的内容与目的,进而建构研究方法与框架,作为全文立论。第二章进行基础研究。梳理共享居住的理念发展与实践启示,概括共享资源的构成要素,对共享居住进行模式与类型解析和划分,为下文的具体研究开展做先导性铺垫。第叁章进行居住方式层面的共享生活特征研究。主要论述居民的同质基础、社区文化的营造过程与方式、邻里交往生活的主要特征。第四章进行居住建筑形态层面的空间特征研究。分别研究其区位与建筑类型选择、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场地空间设计和建筑立面设计等特征、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功能组成与布局、空间的共享形式、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等空间特征。第五部分进行总结和未来探索。结合入住、访谈和调研总结住户对共享居住的整体评价,归纳共享居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的居住实践和探索性居住理念,进行共享居住的未来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王裴,魏冬梅.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数字化建模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2].林伟.城市共享居住形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冯伟,秦亚梅,武芳,车媛洁.基于空间形态特征的小城镇城市设计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9

[4].杜军,宁晓刚,刘纪平,邱士可,王浩.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格局与形态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5].王宁,许先升,许晓倩.基于空间句法的海甸溪城市河流廊道空间形态特征分析[J].广东园林.2019

[6].曾庆怡,关瑞明.福州长乐市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演化发展[J].华中建筑.2019

[7].项清,阚瑷珂,刘飞,杨枭,何杰.基于产业用地拓展的山地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以攀枝花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9

[8].陆小波,杨俊宴.中型平原水网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2018

[9].刘玲,张瑞霞,孙燕红.湖南省县级城市城区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8

[10].许凯,孙彤宇.城市创意社区空间形态的自组织特征研究——以国内四个创意社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

标签:;  ;  ;  ;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论文-王裴,魏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