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研究 ——以灵宝市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研究 ——以灵宝市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为例

论文摘要

世界历史潮流下的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叶,从英格兰向世界范围开始了城镇化。20世纪上半期,快速城镇化仅仅是先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城镇化还没有蔓延至世界范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3%以上①,已经进入城乡差异较小的后工业化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的城镇化飞速发展,截止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这一时期,城市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等地位日益突出,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Robert V.O’neill在1999年就指出人类经济活动是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决策者。如今,市场经济趋势下的工业化的浪潮中,人口成倍聚集、环境日趋恶化、河流区域污染严重、工作和生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不平衡等等的一系列问题矛盾突出,因此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之一的河流区域景观,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以上研究背景下,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设计的方法,在目前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从景观规划的角度,在河流区域建设的规划阶段,采取有效的方法思路对河流区域的景观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游憩学原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旨在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和河流区域生态共同发展的平衡。本研究从分析城镇化和河流区域景观的背景着手,对城镇化及河流区域景观的范围、概念界定和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就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的相关理论发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对河流区域景观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河流区域景观所常见的几个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法——景观模块,依据城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并研究出适合不同阶段河流区域景观的建设模式——景观模式,并且对所提出的景观模式、景观模块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检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镇化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 1.1.2 河流景观发展的状况
  • 1.1.3 项目实践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2.2 研究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2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 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 2.1.1 城镇化的概念
  • 2.1.2 当代世界的城镇化的特点
  • 2.1.3 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 2.2 河流区域景观的概念界定
  • 2.2.1 河流区域景观的概念
  • 2.2.2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的内容和特点
  • 2.2.3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的地位和作用
  • 2.3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的概念界定
  • 2.3.1 三个景观模式的理论推导和概念分类
  • 2.3.2 四个类型景观模块的概念和构成
  • 2.3.3 河流区域景观设计的切入点分析
  • 3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的实践分析
  • 3.1 相关实践研究
  • 3.1.1 理想的景观模式解读——武汉江滩的景观实践
  • 3.1.2 意境模式之四模块解读武汉江滩公园区域景观
  • 3.2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 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综合分析
  • 4 城镇化进程中的河流景观模式
  • 4.1 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的设计理念
  • 4.2 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的理论框架
  • 4.3 四类模块下的河流区域
  • 4.3.1 安全模块下的河流区域
  • 4.3.2 生态模块下的河流区域
  • 4.3.3 人文模块下的河流区域
  • 4.3.4 行为模块下的河流区域
  • 4.4 河流区域景观模式规划
  • 4.4.1 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的特点
  • 4.4.2 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的建设目标
  • 4.4.3 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的一些政策误区和解决方法探究
  • 5 景观模式在灵宝市弘农涧河区域景观中的应用——新灵桥至铁路桥地块详细规划
  • 5.1 现状分析
  • 5.1.1 灵宝市概况
  • 5.1.2 弘农涧河概况
  • 5.1.3 规划设计依据
  • 5.1.4 弘农涧河现状分析
  • 5.2 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的定位和目标
  • 5.2.1 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的定位
  • 5.2.2 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的目标
  • 5.2.3 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的总体构思
  • 5.3 景观模式解读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
  • 5.3.1 安全模块
  • 5.3.2 生态模块
  • 5.3.3 人文模块
  • 5.3.4 行为模块
  • 5.3.5 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分期建设建议
  • 5.4 河流区域景观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模式总结
  • 6.2 城镇化展望视角下的河流景观
  • 致谢
  • 附录(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07)
    • [2].整体规划布局幼儿园室外游戏区域景观的主题设计项目方案研究[J]. 门窗 2019(24)
    • [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怀化市区域景观系统构建研究[J]. 广东园林 2019(05)
    • [4].智慧社区下的儿童活动区域景观优化研究[J]. 创意设计源 2020(05)
    • [5].《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8(05)
    • [6].保龙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景观技术研究[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7].CBERS-02B CCD数据在区域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0(05)
    • [8].基于区域景观审美实践的旅游美学课程设计[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6)
    • [9].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城市化的媒介 查尔斯河口城市波士顿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发展[J]. 风景园林 2015(09)
    • [10].火车站枢纽区域景观空间组织的视觉性解析[J]. 中外建筑 2016(10)
    • [11].环洱海区域景观变迁调查[J]. 新西部 2016(04)
    • [12].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区域景观特色的应用[J]. 上海艺术家 2011(04)
    • [13].长白山区域景观生态林建设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8(22)
    • [14].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4)
    • [15].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景观格局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3)
    • [16].韩国首尔汉江沿江区域景观营建探析——兼论对我国沿江城市的借鉴与启示[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4)
    • [17].区域景观生态林建设技术分析[J]. 绿色科技 2016(13)
    • [18].城市边缘区域景观规划模式探索[J]. 安徽建筑 2013(03)
    • [19].区域聚落演变视角下关中平原人居环境特征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8(07)
    • [20].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沈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景观方案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 2017(10)
    • [21].提升区域景观品质 优化园区投资环境——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为例[J]. 城市 2008(08)
    • [22].鄱阳湖湿地南部区域景观格局演变与动态模拟[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06)
    • [23].居住区的区域景观设计体系及概要[J]. 建筑设计管理 2014(12)
    • [24].以农业景观为主体的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区域景观研究[J]. 风景园林 2015(08)
    • [25].21世纪国产都市电影的审美范式[J]. 电影文学 2016(11)
    • [26].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二期绿廊景观设计实践[J]. 景观设计 2019(04)
    • [27].区域景观游憩适宜性分析——以服务多功能绿道网络规划实施决策为目的[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8].景观都市主义在桥头区域景观整合中的应用——以杨泗港大桥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5(12)
    • [29].面向可持续的区域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决策探析[J]. 中国园林 2016(01)
    • [30].基于遥感信息的区域景观指数自动提取[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3)

    标签:;  ;  ;  ;  ;  

    城镇化进程中河流区域景观模式研究 ——以灵宝市弘农涧河区域景观规划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