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湖南衡阳421513
2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临床分别采用溶栓治疗、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84例研究对象的选择来源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确诊AMI患者,根据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溶栓39例)、B组(急诊PCI17例)和C组(延迟PCI28例),对比三组冠脉再通率、补救PCI率以及死亡率。结果:B、C组冠脉再通率均高于A组,补救性PCI率及死亡率A组则高于B、C组,差异均为P<0.05。结论:在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PCI及延迟PCI方案的冠脉再通率均较高,对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及心脏功能保护作用均优于溶栓治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经皮冠脉介入
因增龄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双向加持,急性心肌梗死(AMI)这一急危重心脏系统疾病频频发生,危及广大患者生命安全。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AMI的一线方案,但其挽救心肌的效果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密切相关,愈早溶栓挽救的心肌细胞就愈多。而针对已失去溶栓最佳时机或溶栓失败的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成为其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1]。本文即针对溶栓、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AMI的近期疗效展开研究,并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4例研究对象的选择来源为我院胸痛中心2017年2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确诊AMI患者,排除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及手术禁忌患者。根据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溶栓39例)、B组(急诊PCI17例)和C组(延迟PCI28例),A组男女性别比21:18,平均年龄(62.1±4.6)岁,起病至入院平均(5.0±1.3)h,病变部位:前壁20例,下壁13例,正后壁或右室壁6例;B组男女性别比9:8,平均年龄(60.7±5.2)岁,起病至入院平均(4.8±1.2)h,病变部位:前壁6例,下壁7例,正后壁或右室壁4例;C组男女性别比15:13,平均年龄(62.3±3.6)岁,起病至入院平均(5.1±1.4)h,病变部位:前壁15例,下壁9例,正后壁或右室壁4例。三组基线资料分析未有明显差异,可比。
1.2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吸氧镇痛及生命体征监测,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及血、尿、大便等常规检查,全面评估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各300mg口服及4000mIU肝素静脉注射。A组患者在发病6h以内将20mg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于3min内经静脉注射完毕;再予30mg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于90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经静脉滴注完毕;B组在发病12h内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250~300s,并据此决定肝素追加量,根据患者静脉情况予替罗非班应用,初始负荷10μg/kg,静脉推注3min,后以0.15μg/kg·min滴速静注。以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及具体的梗死情况,管腔狭窄75%以上为支架放置标准,介入治疗之后残余管腔狭窄在20%以下,远端TIMI血流分级3级以上为冠通成功。C组于溶栓治疗7~10d之后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法同B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1.3观察指标统计三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补救PCI率以及死亡率。以下条件符合其二即可判定冠脉再通成功:①胸痛症状消失;②术后2h内18导联心电图检测抬高ST导联下降50%以上;③心肌酶检测峰值前移,CK<16h,CK-MB<12h;④再灌注心律失常,但仅①与④出现不能判定为冠脉再通。行冠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情况进行观察,达TIMI2级或3级判定为再通。
1.4数据解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完成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值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俱以(x±s)表述,而计数资料则以(n,%)表述。数据检验方法分别采用t和x2,并以P<0.05为具统计学意义的体现。
2结果
2.1治疗效果相较如表1,B、C组冠脉再通率均高于A组,补救性PCI率及死亡率A组则高于B、C组,差异均为P<0.05。
3讨论
临床对于AMI的治疗原则即为及时恢复梗死血管血运,实现心肌再灌注,从而为濒危心肌组织供应足够的氧气与血液,达到挽救心肌细胞,提高生存率的治疗目标。溶栓治疗是临床采用的无创方法之一,在梗死血管的再通及持续开放方面有积极意义。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提出凡无明确禁忌指征,AMI患者应尽早予以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早期及时实现再灌注可有效修复并保护心脏功能,保障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稳定,从而规避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室重构的发生,降低AMI病死率[2]。
随着医学界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针对因各种原因贻误溶栓时机及失败AMI患者采用有创PCI治疗,在缩小梗死面积、挽救心肌细胞、修复心脏功能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亦有优异效果。而且与溶栓治疗相较,其冠脉再通率更高,且出血等并发症较少。有学者认为急诊PCI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梗死血管的再通和维持开放,更快达成TIMI3级血流目标,从而改善预后。延迟PCI与之相比,冠脉再通率虽相差无几,但心脏不良事件及临床病死率有所增高。本组研究结果亦证实,A组溶栓治疗方案的冠脉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CI方案,且A组的补救性PCI率高于其他两组,病死率A组最高,C组次之,B组无死亡案例。说明,A组住院期间再次心肌梗死的几率更高,其心脏功能改善作用较其他两组差。
综上,在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PCI及延迟PCI方案的冠脉再通率均较高,对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及心脏功能保护作用均优于溶栓治疗方案。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实施急诊PCI,或在溶栓治疗之后积极实施延迟PCI治疗,以降低临床病死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柴丽菊,许永顺.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7):74-75
[2]王晓宇.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