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翰林院研究 ——以《玉堂丛语》为中心

明代翰林院研究 ——以《玉堂丛语》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本文以明人焦竑所作的《玉堂丛语》为中心,考察明代翰林院在明代朝政体系中的地位、职能之演变,并对翰林院所体现的政治文化意蕴做初步考察。明代翰林院在继承唐、宋以来翰林院设置的基础上,体制更加完备。初置之时,是为了尊道重贤,承担备顾问、讲经史、掌内外制等职能。宰相制废除后,翰林院地位得到提升。永乐时,在翰林内制职能扩大的基础上产生了内阁。内阁产生后分割了翰林职掌,翰林院地位下降。正统初年,经筵制度设立后,翰林入直备顾问之制也取消。随着阁权的发展,内阁逐步确立了对翰林院的领导地位,经筵讲官由内阁题请,讲章也由内阁看定。从明代经筵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经筵初置之时,就存在因势分尊严,导致皇帝有疑不问,讲官不能尽讲的问题。且每朝中后期经筵开设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与明初翰林备顾问、讨论政事相比,经筵不过是具文之设。这种弊病一直到明末都没得到解决。明中后期以来,皇帝除了朝讲和经筵外很少召见大臣,随着君臣关系的变化,自成化以后讲筵变成了以溢美之词为主,缺乏劝诫意义。《玉堂丛语》是焦竑所作的万历以前翰林人物言行的记载。其中有大量关于翰林职掌的记载,结合其他史籍可梳理翰林院制定礼乐、纂修书史、担任讲读官、出使、献纳直言等职掌。此外,与同时期其他翰林著作相比,此书特点在于记载了大量翰林人物的风节,通过选取的翰林与皇权、内阁以及宦官关系的材料可以看出焦竑对翰林人物的评价标准。在焦竑所处的嘉万时期,内阁权盛,翰林院被看作内阁的属官。同时,翰林因担任内书堂教习与一些宦官有师生之谊。正统以来,内阁和司礼监在朝政运作中的地位凸显,在二者的角逐中,翰林院实际上处于不独立的地位。且明中后期以来,庶吉士的储养制度也存在问题。焦竑著写此书,目的在于劝诫居官翰林者具备一定的风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明代翰林院的建制与沿革
  • (一) 明代翰林院的设置
  • (二) 内阁的产生与翰林院
  • (三) 翰林的出身与迁转
  • 二、《玉堂丛语》与翰林职掌
  • (一) 参与定礼乐制度
  • (二) 掌内外制
  • (三) 担任讲读官
  • (四) 献纳直言
  • (五) 纂修书史
  • (六) 出使
  • (七) 考官
  • (八) 掌教习
  • 三、《玉堂丛语》中的翰林人格
  • (一) 翰林出身官员的作为
  • (二) 翰林风节
  • (三) 焦竑对翰林的期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堂丛语》史料来源辨析[J]. 四库学 2018(02)
    • [2].论焦竑《玉堂丛语》的体例及内容特色[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3].有一种抗御叫崇高[J]. 杭州(生活品质) 2010(04)
    • [4].官员日记[J]. 读者(原创版) 2012(08)
    • [5].古人交友习惯用语集释(下)[J]. 课外语文(初中) 2008(12)
    • [6].“紏”字别解[J]. 汉字文化 2013(05)
    • [7].诱惑当前,自诫“不可”[J]. 政工学刊 2016(08)
    • [8].官员日记[J]. 中外文摘 2012(19)
    • [9].《玉堂丛语》文献史料探源[J]. 兰台世界 2014(08)
    • [10].散叶[J]. 国家人文历史 2016(16)

    标签:;  ;  ;  

    明代翰林院研究 ——以《玉堂丛语》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