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陕北富县探区长6段储集砂体发育演化及评价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王明献
导师: 陈景山,沈昭国,焦方正
关键词: 储集砂体,发育,演化,评价,长段,富县探区
文献来源: 西南石油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以及露头剖面等资料的综合精细分析,在陕西省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中识别出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三种沉积相。其中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决口扇、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湖底重力流水道、远源浊积、浅湖漫流席状砂、砂质滩坝等砂体。它们发育于富县三角洲的高速生长时期,是控制本区长6段储集砂体发育与分布的先天性地质因素。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详细研究,将本区长6段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由4~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组成。根据储集砂体的发育和时空分布主要受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旋回控制这一事实,提出以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隔层为边界的储集砂体划分方案,据此将本区长6段储集砂体划分为3个砂组。以砂组为作图单位,分别展示了本区3个砂组的地层厚度、砂岩厚度以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化验测试资料的分析,本区长6段储集砂体主要由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属于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类型,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等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及导致孔隙度增加的溶蚀作用,现今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B期。砂体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分布于1.7%~16.3%,主要分布在7%~12%之间,渗透率变化于0.01~19.6×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明了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指出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控制,四种不同类型的层内非均质性则与微相类型、沉积序列、成岩改造等有关。将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有机结合起来,恢复了砂体的原始孔隙度为37%左右,经过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变化,到白垩纪中、晚期油气充注时孔隙度降低为14%左右,后因原油降解生成沥青充填部分孔隙,导致孔隙度减小到现今的9%左右,并探讨了砂体的“四史”配置关系。采用三阶段的建模策略,运用地质原型模型和随机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长6段砂体的地层构造格架模型、三维沉积相模型和三维储层参数模型。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储集砂体进行分类评价,指出本区长6段不发育Ⅰ类好砂体,Ⅱ类较好砂体仅在局部零星发育,广泛发育的是Ⅲ类一般砂体。
论文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富县探区油气勘探研究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构造
2.3 地层
3 沉积相特征与砂体成因类型
3.1 延长组沉积古地理背景
3.2 长6段沉积相划分
3.3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3.4 湖泊相沉积特征
3.5 湖底扇相沉积特征
3.6 砂体成因类型
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其与储集砂体发育的关系
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4.2 长6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4.3 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
4.4 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及叠加样式
4.5 层序地层格架及等时地层对比
4.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发育的关系
4.7 砂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5 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
5.1 砂岩的碎屑成分
5.2 砂岩的填隙物成分
5.3 砂岩的结构及粒度特征
5.4 成岩作用和成岩变化
6 储集砂体的储渗特征及演化
6.1 储集空间类型
6.2 孔渗分布特征
6.3 孔隙结构特征
6.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6.5 储集砂体的“四史”演化及其配置关系研究
7 储集砂体的三维可视化及评价研究
7.1 储集砂体三维可视化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2 长6段砂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7.3 储集砂体分类评价研究
8 结论与建议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发布时间: 2006-01-11
参考文献
- [1].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源—汇体系特征与有利储集砂体预测[D]. 唐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 [2].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D]. 金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相关论文
- [1].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 谢渊.成都理工大学2002
- [2].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及含油性研究[D]. 杨华.成都理工大学2004
- [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窦伟坦.成都理工大学2005
- [4].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1、2段沉积体系与成藏组合研究[D]. 王起琮.西北大学2005
- [5].潍北凹陷储层精细描述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研究[D]. 张振宇.西南石油学院2005
- [6].储层参数模型建立[D]. 张公社.西南石油学院2005
- [7].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研究[D]. 任宝生.西南石油学院2005
- [8].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D]. 陈更生.西南石油学院2005
- [9].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D]. 毛超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10].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郭艳琴.西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