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的亲手犯

论刑法中的亲手犯

论文摘要

亲手犯是指主体和行为不可分离,必须由正犯直接实施实行行为的犯罪形态。亲手犯的理论在出现之初,是为了限制间接正犯的适用范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研究亲手犯理论。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关于间接正犯和亲手犯的规定,以至于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对亲手犯研究的比较少,取得的成果也不多。笔者在分析各种关于亲手犯的既存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对我国亲手犯理论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实证以及历史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别的国家的对比,结合司法实践,对亲手犯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亲手犯的理论界定,本部分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亲手犯的由来、亲手犯的概念和分类、亲手犯的特征以及亲手犯的价值等。亲手犯的由来主要介绍了亲手犯产生的理论背景,以及各国对亲手犯的研究现状。亲手犯的概念中,笔者提出亲手犯是指主体和行为不可分离,必须由正犯直接实施实行行为的犯罪形态。为了更好的理解亲手犯,能够解释为什么有的犯罪属于亲手犯,仍然有间接正犯存在的可能,笔者赞同将亲手犯分为双向亲手犯和单向亲手犯,即亲手犯和间接正犯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单向亲手犯中完全有成立间接正犯的可能。第一部分还论述了亲手犯的特征以及亲手犯在限制间接正犯的扩张和完善共同犯罪理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论文的第二部分论述亲手犯的体系性地位,此部分从应否肯定间接正犯的概念入手,论述了理论界对应否存在亲手犯的争论,指出亲手犯确实存在,应予肯定。在肯定亲手犯存在的前提下,笔者接着论述了亲手犯在犯罪体系中的地位,指出亲手犯是一种犯罪形态,间接正犯是犯罪人的一种,二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第三部分论述亲手犯的存在形态。该部分对身份犯、目的犯、不作为犯、举动犯、表现犯中的亲手犯予以辩证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犯罪类型中确实存在亲手犯,但是不能将亲手犯与以上任一类型的犯罪相等同。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论述中国刑法对亲手犯理论的借鉴。本部分首先论述我国刑法学界对亲手犯研究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刑法学界对亲手犯理论鲜有研究,但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足以借鉴,是我们继续研究亲手犯理论的宝贵参考资料。该部分接着论述了亲手犯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指出该理论是如何影响定罪量刑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认为,亲手犯理论的出现,会对“一人既遂,全部既遂”这一共犯处罚原则产生冲击,因为在亲手犯的共同正犯中,确实存在既遂未遂并存一案的局面,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司法实践的认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亲手犯的理论界定
  • 一、亲手犯的由来
  • 二、亲手犯的概念
  • (一) 亲手犯的不同定义方式
  • (二) 亲手犯定义的确定
  • (三) 亲手犯的价值
  • 三、亲手犯的分类
  • (一) 观点分歧
  • (二) 观点评析
  • (三) 笔者观点
  • 四、亲手犯的特征
  • (一) 主体与行为的不可分割性
  • (二) 亲手犯是一种犯罪形态
  • 第二部分 亲手犯的体系性地位
  • 一、间接正犯的相关问题
  • (一) 间接正犯综述
  • (二) 间接正犯的存废之争
  • (三)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
  • (四) 研究间接正犯的意义
  • 二、亲手犯应否存在之争
  • (一) 否定说
  • (二) 肯定说
  • (三) 观点评析及本文观点
  • 三、亲手犯的体系性地位
  • (一) 共犯、正犯关系的辨析
  • (二) 亲手犯在我国犯罪体系中的地位
  • 第三部分 亲手犯的存在形态
  • 一、身份犯中的亲手犯
  • 二、目的犯中的亲手犯
  • 三、不作为犯中的亲手犯
  • 四、举动犯中的亲手犯
  • 五、表现犯中的亲手犯
  • 第四部分 中国刑法对亲手犯理论的借鉴
  • 一、亲手犯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二、亲手犯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 (一) 亲手犯理论在定罪中的应用
  • (二) 亲手犯理论影响共同犯罪中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等犯罪形态的认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著作类
  • 二、论文类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刑法典修正视野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科学关系研究[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6)
    • [2].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J]. 法制博览 2020(02)
    • [3].刑法法律地位在司法中运用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03)
    • [4].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5].提升刑法工作科学性的措施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6].探讨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之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7].版权法与刑法的衔接——以法益的立法保护为路径[J]. 中国出版 2020(06)
    • [8].刑法的伦理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9].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10].科技风险的刑法焦虑与回应[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11].预防刑法差异化表现及其本质初探[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刑法的社会定位及其回归路径[J]. 农家参谋 2020(11)
    • [13].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4)
    • [14].网络刑法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9)
    • [15].刑法类型化的规范功能与刑法价值功能[J]. 时代法学 2020(03)
    • [16].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7].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8].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辩证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9].刑法法理之展开范式:逻辑下的“论证”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关于经济刑法重构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论刑法目的解释[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22].金融创新的刑法禁区[J]. 法制博览 2020(25)
    • [23].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浅析[J]. 法制博览 2019(18)
    • [24].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1)
    • [25].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9(33)
    • [26].从平等到对等:刑法平等原则的教义学深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27].转型期中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历次刑法修正评估与刑法立法科学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 人民检察 2017(21)
    • [28].公安院校刑法教学模式改革之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2)
    • [29].刑法的理性探讨[J]. 中国市场 2016(45)
    • [30].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2)

    标签:;  ;  ;  ;  

    论刑法中的亲手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