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影响着整个水体系统的生态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针对富营养化问题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实质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却甚微。本课题尝试引用生态位的理念,将造成富营养化问题的常见藻种经过人工改造后,作为一种全新的特殊物种对模拟含磷污水进行处理,以期对富营养化问题的改善与解决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研究的第一步选取引起富营养化问题的常见藻——铜绿微囊藻,进行实验室培养。依据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优势,选用10%的聚乙烯醇(PVA)和1%的海藻酸钠(SA)包埋铜绿微囊藻,并交联4%的氯化钙(CaC12)溶液,将所制得的藻球驯化一段时间,其间通过分别测定藻球和培养液中叶绿素a的含量判断固定在载体上的铜绿微囊藻是否具有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不仅能够在载体上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而且能够很好地依附在载体上、不发生流失。课题第二步,以第一步制成的固定化藻球为研究对象,分成经过驯化和未经驯化的两组进行对照试验,研究固定化藻球作为一种特殊生物在环境中存在所应具备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能长时间浸泡在溶液中,几乎不发生形态改变:能在高达2000r/min的水流转速中维持自身完整性、破裂程度甚微;对pH的耐受性扩大到6-10,存在的最佳pH值为8;此外,电镜展示了固定化藻球独一无二的内部结构,由外往内依次为表层皱状结构、规则柱形放射状中间层、整齐蜂窝内部支撑层,并且在中间层拥有高密度藻附着量。虽然驯化后的藻球较未驯化的藻球综合性能要优越,但相差值在合理范围内。考虑到实际污水处理中时间制约因素,可尝试用未驯化藻球进行预处理,以期在第一时间使污水问题得到初步控制。课题第三步仍以经过驯化和未经驯化的藻球为对照组,在提供培养基和纯合成含磷污水量种设计试验条件下,研究对磷的去除效果。在纯合成含磷污水处理中增加空白凝胶球,以推断对磷的去除起关键作用的是固定化载体还是藻类。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的藻球在有无培养基的条件下对磷的去除率范围为80.3%-77.7%,比未经驯化的藻球(82.7%-76.3%)在除磷效果和性能上都要稳定,此外即使外界没有充足的营养源,固定化藻球依然有较高的除磷率;固定化载体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除磷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吸附的磷会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固定在载体上的铜绿微囊藻对磷的去除起决定作用,而且它是将磷作为一种营养盐而吸收,通过自身转化为能量,这种除磷作用是永久性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氮磷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0(01)
- [2].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J]. 环境化学 2018(12)
- [3].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4].9种黏土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07)
- [5].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6].有毒铜绿微囊藻胁迫下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J]. 生物学杂志 2015(01)
- [7].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1)
- [8].铜绿微囊藻衰亡过程中产甲烷动态及关键影响因子[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19(05)
- [9].扰动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J]. 环境科技 2018(01)
- [10].基于实验室培养的一株铜绿微囊藻生长动力参数率定及生长数值模拟[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03)
- [11].铜绿微囊藻对有机毒物菲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9)
- [12].菹草与铜绿微囊藻化感互作及其对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3].典型微量金属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5)
- [14].铜绿微囊藻对磷酸盐的代谢及动力学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9)
- [15].池塘养殖中铜绿微囊藻防治试验[J]. 中国水产 2008(05)
- [16].光照对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7].果胶酶对铜绿微囊藻蛋白表达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7)
- [18].不同品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比较[J]. 中学生物教学 2018(08)
- [19].我校“中草药黄连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项目获国际先进水平[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3(03)
- [20].铜绿微囊藻污染下滇池草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J]. 湿地科学 2018(06)
- [21].无机碳对铜绿微囊藻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4)
- [22].4种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的比较[J]. 四川环境 2019(05)
- [23].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4].中药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J]. 给水排水 2018(04)
- [25].铜绿微囊藻与浮萍联合生长对净化水体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6].不同干燥法对微生物溶藻剂溶解铜绿微囊藻能力的影响[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7)
- [27].微囊藻毒素-LR和铜绿微囊藻裂解液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11)
- [28].利用real-time RT-PCR研究大型蚤对铜绿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转录水平影响[J]. 湖泊科学 2011(01)
- [29].重金属镉对铜绿微囊藻的分层胞外聚合物淬灭机制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0].铜绿微囊藻增殖与产毒过程中的氮磷限制与主控因子研究[J]. 水资源保护 2019(05)
标签: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固定化铜绿微囊藻论文; 性能特征论文; 生物活性论文; 除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