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陈璇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陈璇

陈璇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血站高级护理;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血站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23例给予护理干预及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色苍白、呕吐、恶心、出大汗)、血液报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给予无偿献血者护理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促进整体采血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站;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血液报废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035-01

血站采血工作是为采集爱心人士捐献的血液,为身陷险境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保障,旨在为临床抢救生命撑起一片蓝天。由于血液取之不易,且其用途主要为临床患者用血,因此血站采血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不仅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进而壮大献血队伍的原因之一。因此,不断改进血站采血护理方法与措施,实现对采血全过程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尤其重要。有研究资料表明,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已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血站采血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5例血站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分为研究组(n=23例)、对照组(n=22例),2组身体均健康,且献血前均通过相关检验,并符合标准。研究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28±5.14)岁,文化程度16例为大专以上,7例为小学至中专;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76±5.27)岁,文化程度18例为大专以上,4例为小学至中专。2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健康教育以及加强采血期间的巡回等;研究组则实施护理干预及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全面护理质量管理

(1)通过培训改变采血人员“知识、技能、态度”。(2)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以采血科负责人为组长,质量监督员为组员,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每月对采血过程中短信满意度反馈分析、采血一针率达标情况、献血反应发生率、血液不足量报废率、献血者电话回访反馈内容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对有效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和血液质量提出改进策略。(3)建立动态督查机制,质量监督员不定期督查采血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化操作等过程,关注细节管理。(4)建立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将护理质量不断提升与推进。

1.2.2注重细节护理

(1)团队组织献血前准备与健康指导:与组织者沟通、采血环境、献血流程、健康宣教准备、献血知情同意、献血者身体准备,献血前强调主动服务,加强健康指导。通过健康指导使献血者有充足的睡眠、清淡的饮食、充足的血容量、充沛的精神,达到预期的身体准备。献血前准备工作与健康指导,直接决定无偿献血者在献血中、献血后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1]。(2)献血中护理:巡回护士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帮助,充分掌握采血总时间控制,加强观察,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献血中护理是全程护理的最重要部分,必须配备至少2名以上医护人员加强巡回,同时注意保护献血者自尊,直至献血者完全恢复后护理人员才能离开。(3)献血后护理:帮助献血者,提供细节服务;观察献血者面色、姿势、表情;提供点心、饮料;告知献血后饮食、休息、睡眠、针眼护理;献血后跟踪回访。

1.2.3注重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献血者为首次献血,穿刺易引起其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慌、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以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其交感神经张力,使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态。对于情绪异常焦躁者,护士指导其开展腹式呼吸训练和转移注意力,献血过程中可播放柔美轻音乐,指导患者放松心态,进入冥想状态,以此缓解焦虑情绪。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色苍白、呕吐、恶心、出大汗)、血液报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采用半自动分析仪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或通过速率法对血液进行筛查。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若评分为90分或以上则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5~89分则为满意,75分以下即不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血站采集血液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护理工作,且各环节护理质量的高低可对采血一针率及整体护理水平造成直接影响。本文分别给予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常规护理,结果表明,对照组血液报废率(36.3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1.82%)均显著比研究组(4.35%)高;护理总满意度(59.09%)显著比研究组(91.30%)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持续质量改进主要包括了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细节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不良反应的护理等措施,不仅护理内容较为全面,且护理措施也较为人性化,对保证血液采集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有积极的影响[2]。同时,通过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细节护理以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不仅端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还规范了其护理操作行为,且在采血过程中如献血者出现大汗、呕吐、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采血护士马上停止采血,并指导献血者取头低脚高的姿势,同时对献血者的合谷、人中等穴位进行适当按压,并给予饮用糖水或注射适量葡萄糖等,有效缓解了献血者的不良症状,并降低血液报废率。

参考文献:

[1]方璐瑜.试析血站采血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的有效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6,(9):221.

[2]马敏,朱阳泉.一次性采血护理包在血站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7,26(10):344~345.

标签:;  ;  ;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陈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