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长江流域的开发成就了长江三角洲的辉煌,但也造成了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中下游地区,这无疑不利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长江流域的开发战略要将重心转移到后发优势明显的长江上游地区,加大对其的投资和扶持力度,促进长江上游经济实力的提升,使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经济更具活力,从而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从整体上看,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中下游地区,同时,由于其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相当大,因而在长江上游地区内部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鉴于一定时期内用于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财力、物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把开发重点放在对长江上游全局发展起关键作用和见效最快、效益最高的地区,即我们所说的经济中心,以此作为向次发达和欠发达的其他地区展开布局的出发点和依托,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扩散作用,最终实现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全面发展。重庆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内河口岸,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在长江上游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现实基础使重庆具备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条件,通过强化其自身的综合实力,辐射周边的广大地区,重庆发挥着带动和促进长江上游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区域非平衡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界定了经济中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在借鉴国外大河流域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寻求适合长江上游地区特点的开发模式,即凭借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建设,并以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例,分析其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推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实施重点。本文的内容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阐明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理论综述。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区域非平衡发展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梯度理论、中心-外围模型、点轴开发理论以及区域创新网络等,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回顾和评述,提出自己对经济中心的理解和认识,并重点阐述了经济中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第三部分是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模式研究。该部分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大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上游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找到符合长江上游地区客观实际的开发模式,即在长江上游地区选择一个增长点即经济中心,通过经济中心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建设。第四部分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该部分通过对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功能定位的定性分析,得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五部分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现状分析。该部分是实证分析,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出发,通过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对重庆距离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还相距甚远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六部分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机遇与挑战。该部分通过分析新时期重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了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第七部分是推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实施重点。该部分根据之前的相关理论和重庆的内外环境和现实条件,对如何推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进行探讨,主要提出了加快推动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创新网络、建立健全经济网络等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