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论文摘要

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Bres.)Sing.]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otina)、伞菌目(Ag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蘑属(lepista)。白香蘑属草腐生好气性真菌,夏秋季在山坡草丛中及草原上丛生或群生,并形成蘑菇带或蘑菇圈,主要分布在吉林、山西、新疆。白香蘑气味浓香,鲜美可口,并可预防治疗多种疾病,且价格昂贵。近年来,白香蘑逐步被世人所认识、了解并受到欢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受利益的驱使人们掠夺式的采集,使野生白香蘑资源逐年减少,濒临灭绝,很难满足市场需要,人工栽培势在必行。但有关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对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1.白香蘑菌丝能在多种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其次是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其次是硫酸钙。采用L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以蔗糖25g·L-1、蛋白胨2g·L-1、硫酸镁0.5g·L-1、琼脂20g·L-1为最佳。2.白香蘑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pH值范围为4~10,最适范围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以暗培养为宜;适量的通气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3.白香蘑菌丝在以玉米粒为原种的培养基上生长,其菌丝浓密、洁白、粗壮,且日均长速0.39mm/d和满瓶时间31d均优于其他处理,是理想的原种培养料;白香蘑人工栽培以稻草和玉米芯为主料,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为辅料的培养基为适宜,并得到了子实体,菌丝在未加入初期辅助碳源的培养料中生长,明显好于加入初期辅助碳源。适当提高培养料中氮源的比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概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试验材料
  • 1.1 供试材料
  • 1.2 供试培养基
  • 2.试验方法
  • 2.1 白香蘑菌丝体营养条件研究
  • 2.1.1 不同碳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1.2 不同氮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1.3 不同无机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1.4 正交试验
  • 2.2 白香蘑菌丝环境条件研究
  • 2.2.1 不同温度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pH值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2.3 不同光照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通气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3 白香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 2.3.1 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 2.3.2 栽培袋培养料筛选
  • 2.3.3 白香蘑栽培袋培养料的优化
  • 3.结果与分析
  • 3.1 白香蘑菌丝体营养条件研究
  • 3.1.1 不同碳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1.2 不同氮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1.3 不同无机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1.4 正交试验
  • 3.2 白香蘑菌丝体环境条件研究
  • 3.2.1 不同温度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pH值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2.3 不同光照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2.4 不同通气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3 白香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 3.3.1 不同原种培养基配方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3.2 栽培袋培养料筛选
  • 3.3.3 白香蘑栽培袋培养料的优化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株野生紫丁香蘑的鉴定与液体菌种培养初探[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2)
    • [2].花脸香蘑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 2020(03)
    • [3].野生花脸香蘑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探[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7)
    • [4].黑龙江省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的氨基酸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3)
    • [5].紫丁香蘑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初探[J]. 食用菌 2017(04)
    • [6].花脸香蘑液体发酵液抗菌活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8)
    • [7].紫丁香蘑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0)
    • [8].一株野生紫丁香蘑的分离纯化与鉴定[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9].一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性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6)
    • [10].花脸香蘑8个菌株液体菌种比较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9(11)
    • [11].紫丁香蘑菌丝纯培养物的分类鉴定及最佳培养基筛选[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12)
    • [12].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22)
    • [13].紫丁香蘑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4)
    • [14].秦皇岛山区乳菇属食用菌“小香蘑”的野生生境调查[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15].袋料杏香蘑栽培新技术[J]. 农技服务 2014(09)
    • [16].紫丁香蘑二级种培养基的筛选[J]. 食用菌 2015(05)
    • [17].野生花脸香蘑多糖提取工艺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7)
    • [18].花脸香蘑3种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J]. 中国食用菌 2014(05)
    • [19].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2)
    • [20].花脸香蘑酯酶同工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21].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 [22].我国香蘑属真菌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3)
    • [23].花脸香蘑功能饮料的研制[J]. 食用菌 2010(02)
    • [24].培养条件对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 2010(03)
    • [25].白香蘑菌丝体营养特性初报[J]. 食用菌 2009(02)
    • [26].花脸香蘑发酵全液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 2009(04)
    • [27].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19(03)
    • [28].一株野生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J]. 食用菌学报 2017(01)
    • [29].花脸香蘑液体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3)
    • [30].左家保护区的野生紫丁香蘑生物学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8)

    标签:;  ;  ;  ;  

    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