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马尼拉框架的提出到亚洲债券市场的建立及亚洲货币单位提上议事日程,体现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在信息协调和资源协调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其在汇率协调以及共同货币区的建立等更深层次的合作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进展相当缓慢。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强有力的进出口及强大的外资吸引能力使得中国在东亚国家中的“市场提供者”角色日益显现。人民币币值长期持续稳定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得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日益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和研究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经济、非经济因素障碍及其在汇率合作方面进展缓慢的原因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随着人民币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及其在东亚货币合作中作用的显现,进而推动整个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等问题成为了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注重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综合运用了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同时,从文献研究入手,在充分借鉴国际经济理论、收集整理相关经济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强化了实证研究,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地位的理论研究密切围绕国际经济特别是东亚国家和我国的实际,注重理论的可解释性,思路对策的合理性。从内容安排上看,全文共分为六章,其主要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的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内容安排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主要通过构建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相容性模型,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选择。在这样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以“美元霸权体制”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进而深入分析东亚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性。第三章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该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首先从传统静态指标方面比较和衡量了东亚地区与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差距;接着重点从贸易金融一体化与经济趋同性的动态作用方向与力度入手,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围绕对内生性假说的实证检验探索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能性。第四章首先从信息协调、资源协调、汇率协调等方面详细描述当前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取得的成绩,接着系统分析了影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非经济因素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因素,探讨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以及导致区域货币合作特别是汇率合作进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第五章在综合给定一国货币成为东亚区域主导货币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运用相应的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直观的统计图表,系统地分析了人民币满足区域主导货币的条件及其在东亚国家和地区中的地位。第六章在进一步分析中国和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给中国经济、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探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分析指出这一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应特别关注和正确处理与美国、日本及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相容性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实和阶段性选择应为通过区域货币合作最终向世界货币的统一。同时,在当前以“美元霸权体制”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持续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争取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合理地位,东亚各国应积极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第二,从经济层面而言,东亚各国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最优货币区的相关指标,同时在动态层面上也满足内生性假定,东亚地区已基本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必要条件。第三,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制度、主权意识、“亚洲传统”以及区域内大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纷争等非经济因素障碍。同时,导致区域货币合作特别是汇率合作进展缓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东亚区域主导货币的缺失,区域内缺乏公认的领导者和强有力的推动者。第四,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市场提供者角色的显现、人民币货币价值的稳定以及人民币区域化的市场行为等充分体现了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区域主导货币的条件,有望成为东亚区域主导货币。第五,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实际上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进程给中国经济、金融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区域化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积极作用,同时人民币地位的提高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推动需要建立在正确处理与美国、日本及东盟各国关系的基础上。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比较和衡量东亚地区与最优货币区传统静态指标的差距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重点对贸易金融一体化和经济趋同性的动态作用方向与力度进行科学的计量,从内生性假说入手探索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能性。(二)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运用相应的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直观的统计图表,分析指出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区域主导货币的条件,有望成为东亚区域主导货币。(三)系统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制度、主权意识、“亚洲传统”以及区域内大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纷争等非经济因素障碍。强调指出,东亚汇率合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东亚区域内缺乏公认的“领导者”和相应的主导货币。(四)通过构建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相容性模型,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选择。并结合当前“美元霸权”体制不可持续的现实,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分析[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 [2].推进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J]. 时代金融 2014(26)
- [3].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及法制环境分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4].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献述评[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1)
- [5].中国与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研究[J]. 中国商贸 2012(18)
- [6].东盟区域货币合作难点浅析[J]. 时代金融 2010(01)
- [7].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 中国外资 2010(03)
- [8].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2)
- [9].从理论、实践及中国的作用浅析亚洲区域货币合作[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1)
- [10].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思想战线 2009(02)
- [11].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回顾与反思[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2].欧债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13(07)
- [13].人民币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化发展分析[J]. 商业时代 2014(18)
- [14].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基础与演变发展[J]. 金融发展研究 2011(02)
- [15].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比较与近期选择[J]. 管理现代化 2010(02)
- [16].区域货币合作模式及东亚的选择[J]. 商场现代化 2009(03)
- [17].基于国际金融多元竞争格局演变的区域货币合作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9(04)
- [18].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基础与演变发展[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01)
- [19].推进区域货币合作 有效防范金融危机[J]. 中国财政 2009(09)
- [20].构建互利共赢的货币合作模式[J]. 中国金融 2016(21)
- [21].金融危机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改革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12)
- [22].从OCA指数理论看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4)
- [23].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研究[J]. 金融研究 2008(05)
- [24].亚洲区域货币合作迈出历史性一步[J]. 中国外汇 2009(11)
- [25].基于国际金融多元竞争格局演变的区域货币合作[J]. 亚太经济 2013(05)
- [26].区域货币合作的典范——纪念欧元诞生十周年[J]. 领导之友 2009(03)
- [27].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成本分析——基于宏观经济冲击非对称性[J]. 思想战线 2008(S4)
- [28].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J]. 财经问题研究 2012(01)
- [29].从货币发展史角度看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前景[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 [30].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思考[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