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系潜山论文-靳宝珍,杨云霄,邱京卫,田信民,贾志

奥陶系潜山论文-靳宝珍,杨云霄,邱京卫,田信民,贾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奥陶系潜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二类裂缝,岩溶裂隙,地热开发,天津

奥陶系潜山论文文献综述

靳宝珍,杨云霄,邱京卫,田信民,贾志[1](2019)在《天津市古潜山奥陶系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奥陶系在天津平原区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基岩热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发现,该层岩溶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富水性相差较大,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严重阻碍着地热资源的开发进程。为此,对全市近百眼揭露奥陶系地热井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构造单元奥陶系一、二类裂缝发育和原始出水量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其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溶裂隙多分布于灰岩较纯的马家沟组,泥质灰岩较发育的亮甲山组和冶里组次之;在埋深小于2 300 m的地区,奥陶系裂隙发育随地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和中生界的岩溶裂隙发育厚度大于上覆地层为石炭系的;双窑和潘庄凸起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好;张性断裂附近岩溶裂隙最发育。据此可知,岩溶裂隙多分布在张性断裂附近、灰岩较纯的马家沟组,以及埋深较浅、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和中生界的凸起区,这些地区富水性较好,可为地热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9年02期)

张宏友[2](2019)在《渤海油田某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后试井曲线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某油田奥陶系潜山油藏属于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物性差。经DST测试,酸化前无产量,酸化后日产油量达100 m3左右,且产油量稳定,试井曲线表现出垂直裂缝压裂井典型的"线性流"特征。通过酸化作业,有效地沟通了储层中的天然孔隙和裂缝,建立了高导流能力的渗流通道,使油井产能大幅提高。酸化作业是此类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有效增产措施,值得在油田未来开发中全面推广。(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玲[3](2019)在《应用断块分型法分析陈罗地区奥陶系潜山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罗潜山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造就了复杂的成藏环境。以陈罗地区奥陶系潜山为研究对象,将复杂的成藏模式分析建立在简化的断块分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奥陶系潜山特点,抓住影响奥陶系潜山油藏成藏的关键。研究结果认为:地垒型和反向屋脊型是奥陶系潜山成藏的最佳构造类型;陈罗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成藏模式为反向断层控制的残丘山构造油藏,反向断层断距和盖层厚度是控制圈闭含油规模并影响油井产能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薛辉,韩春元,肖博雅,赵文龙,李文战[4](2019)在《安次地区奥陶系潜山裂缝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安次地区奥陶系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生产差异性大等问题,利用岩芯、薄片及测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内裂缝类型、发育程度及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工区内发育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3类,其中,构造缝最为发育,以NE走向的高角度缝为主;岩性和断层控制裂缝的发育程度,厚度薄、岩性纯、靠近断层发育的白云岩储层裂缝最为发育;张开度和充填程度反映裂缝有效性,研究区裂缝发育,多数裂缝半填充—未填充,裂缝有效性好。多口井钻探证实,裂缝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条件,还提供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提高单井产能,同时,裂缝的形成时期和发育部位控制油气运聚成藏:新近纪以后形成的裂缝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油气藏内部的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运聚,形成富油气聚集区。(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崔宇,李宏军,付立新,肖飞,王辉[5](2018)在《歧口凹陷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勘探进展缓慢。在分析宏观构造背景、钻井、录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试油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提出了多期次岩溶发育模式。北大港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溶洞、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以及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古岩溶的综合改造。基于恢复的岩溶古地貌、试油表现、溶洞充填物和构造背景,建立了3期古岩溶改造模式,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准平原化岩溶残丘—斜坡—洼地改造模式、印支期—燕山期总体岩溶斜坡背景下的次级残丘—洼地模式、喜马拉雅期的断裂岩溶改造模式。其中,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是北大港构造带最重要的储层改造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古岩溶储层的改造作用仅在千米桥潜山带较明显,而喜马拉雅期的古岩溶改造仅发育于古近系凹陷的边界断裂带,改造了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古岩溶地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子卿[6](2018)在《冀中地区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及压裂工作液体系优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冀中地区奥陶系储层具有裂缝发育差异大、非均质性较强、酸蚀距离短的特点,且常规水基压裂不能满足复杂储层的措施改造需求,因此需要研究针对奥陶系特殊储层特点配置与其配套的压裂工作液。本论文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实验等资料,对华北油田冀中地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水敏、酸敏及应力感性特征等系统研究,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冀中地区奥陶系潜山各组岩性以灰岩、云岩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白云石,含少量硬石膏、燧石和粘土矿物。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溶蚀孔、溶洞、构造缝为主。储集空间组合主要为叁类:大洞-大缝型、微缝-孔隙型、缝洞复合型。储层物性较差,平均渗透率仅0.625mD,孔隙结构较差,总体上属于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主要以压实、充填、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作用为主,其中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作用有扩大孔隙空间、增大孔隙度的作用。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型为主。奥陶系潜山储层水敏总体为中等偏弱,入井液可以使用水基工作液;注酸后渗透力增大,酸液进入地层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储层渗透率,无酸敏,可以采用酸压改造;裂缝敏感性极强,地层压力变化对于裂缝渗透率的影响较大,在开发时需及时分析调整。针对奥陶系储层特点,对生产中常用的压裂工作液进行适应性评价,可得出结论:奥陶系储层岩石酸溶蚀率达到78%以上,有利于进行酸压改造。其中,清洁酸压裂工作液的酸岩反应速率比其他压裂工作液反应速率更低,有利于增加穿透深度,使酸岩反应的有效距离更长。且清洁酸压裂工作液在高温地层条件下的适应性更强。所以在本次酸压改造中优选清洁酸压裂工作液。再针对清洁酸压裂工作液开展性能评价,得出清洁酸压裂工作液也同时具有残渣少、返排性能好、具有变粘性且可实现均匀酸蚀的特点。所以本次储层改造选择用清洁酸压裂工作液来进行。对安探1X井实际现场施工,清洁酸压裂工作液较好的改造了储层,探井试油后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压后微地震监测显示,缝网长度572m,宽度372m,高度129m,完全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表明该压裂工作液适合奥陶系潜山储层改造。(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汶,杜春晓,孙风涛,张婕茹,吕世聪[7](2017)在《南堡凹陷曹妃甸油田奥陶系潜山岩溶带特征及油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西南端曹妃甸油田奥陶系潜山在沉积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改造,其岩溶带结构与储层分布特征均有别于周边潜山油藏。受成岩期胶结作用影响,研究区潜山岩溶带并没有发育碳酸盐岩岩溶的完整模式。通过钻井、取心、测井、测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岩性以白云岩为主,但结晶程度有差异,为泥–细晶白云岩。岩溶带中储层的发育受岩性的控制和影响,主要发育在岩性以细晶白云岩为主的叁个层段内,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溶洞及裂缝,为低孔低渗储层。岩溶带油藏类型为层状的岩性–构造油藏。(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薛辉,窦连彬,吕亚辉,郭朝志,肖博雅[8](2017)在《冀中坳陷Y9井区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Y9井区奥陶系潜山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测井、地震等解释成果,对冀中坳陷Y9井区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9井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其次为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孔、粒间(内)溶孔为主,且发育构造缝、构造—溶蚀缝和溶洞,属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成岩、岩溶、构造等4个方面作用影响,灰云坪、云坪微相中储层最发育,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大大改善了储层的最终物性,奥陶系潜山顶部和断层发育带附近岩溶作用发育,多形成优质储层,构造作用产生构造裂缝,改善了储层渗滤能力。(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7年05期)

卢世浩,陈颖[9](2017)在《XRF元素录井技术在奥陶系古潜山识别与层位划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XRF元素录井技术的引进旨在解决塔河油田古潜山风化壳准确识别和奥陶系层位划分难题。由于塔河油田属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埋藏深,平均深度在6000m左右,为缩短建井周期,工区普遍使用PDC+动力钻具、扭力冲击器等工具提高机械钻速,造成岩屑极为细碎,岩屑岩性不易识别,为录井地层划分提出了一个难题。通过在塔河油田18口井岩心、岩屑资料的XRF元素录井应用,依据地层特定元素组合及数值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点分别建立了识别古潜山风化壳的K、Ca元素含量曲线特征法和划分奥陶系地层层位的Ca元素含量与K、Fe、Al、Si 4元素含量组合曲线特征法。应用实践表明效果较好,可作为古潜山风化壳识别和层位划分的新手段。(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谢会文,能源,敬兵,朱永峰,王斌[10](2017)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新发现与勘探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油气勘探自1989年塔中1井获得突破以后,围绕白云岩潜山开展了持续探索,除塔北隆起北部牙哈—英买力寒武系白云岩潜山取得良好勘探开发效果外,塔中隆起—巴楚隆起仅发现了塔中1和山1两个出油气井点,区域上展开勘探全部失利,20多年来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基本处于停滞。2016年通过重新认识构造模型和重新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在麦盖提斜坡和塔中隆起东部优选了罗斯2、中古58两个白云岩潜山勘探目标进行钻探,均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白云岩潜山勘探的新发现,揭示了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领域具有重要勘探价值。通过重新开展二维、叁维地震资料解释处理,落实了塔中隆起东部、罗南—鸟山构造带、玛东构造带叁大白云岩潜山分布区,有利区带面积达1600km~2。白云岩潜山油气藏具有埋藏相对较浅(3500~5500m)、勘探效益好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7年03期)

奥陶系潜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上某油田奥陶系潜山油藏属于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物性差。经DST测试,酸化前无产量,酸化后日产油量达100 m3左右,且产油量稳定,试井曲线表现出垂直裂缝压裂井典型的"线性流"特征。通过酸化作业,有效地沟通了储层中的天然孔隙和裂缝,建立了高导流能力的渗流通道,使油井产能大幅提高。酸化作业是此类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有效增产措施,值得在油田未来开发中全面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奥陶系潜山论文参考文献

[1].靳宝珍,杨云霄,邱京卫,田信民,贾志.天津市古潜山奥陶系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地质调查.2019

[2].张宏友.渤海油田某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后试井曲线特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玲.应用断块分型法分析陈罗地区奥陶系潜山成藏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4].薛辉,韩春元,肖博雅,赵文龙,李文战.安次地区奥陶系潜山裂缝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崔宇,李宏军,付立新,肖飞,王辉.歧口凹陷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J].石油学报.2018

[6].张子卿.冀中地区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及压裂工作液体系优选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7].张汶,杜春晓,孙风涛,张婕茹,吕世聪.南堡凹陷曹妃甸油田奥陶系潜山岩溶带特征及油藏模式[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

[8].薛辉,窦连彬,吕亚辉,郭朝志,肖博雅.冀中坳陷Y9井区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

[9].卢世浩,陈颖.XRF元素录井技术在奥陶系古潜山识别与层位划分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7

[10].谢会文,能源,敬兵,朱永峰,王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新发现与勘探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17

标签:;  ;  ;  ;  ;  

奥陶系潜山论文-靳宝珍,杨云霄,邱京卫,田信民,贾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