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总结出电针的治疗优势。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电针组、新斯的明组、普通针刺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四组术后均给予护理常规,禁食水,常规补液,胃肠减压,抗炎治疗等措施,重症患者可同时给予吸氧,全胃肠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电针组加用电针足三里、上巨虚,新斯的明组加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普通针刺组加用普通针刺足三里、上巨虚,空白组不加用特殊处理。上述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小时开始应用,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的准确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分析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效果,评价电针的疗效,总结出电针治疗的优越性。结果:电针组、普通针刺组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肠鸣音恢复快,优于新斯的明组和空白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与普通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均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全身状况,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且电针刺激强度规范,容易控制刺激量,节省人力。结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文献综述1. 现代医学关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1.1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1.2 西医对胃肠运动功能的用药研究1.3 静脉给药方法的治疗进展1.4 胃肠起搏器的应用情况1.5 术后给予肠内营养的作用2. 祖国医学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2.1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2.2 中医的治疗现状2.3 中药内服的研究2.4 外用药物的研究2.5 中药敷脐的应用2.6 中医针灸的治疗进展2.7 电针的研究进展3. 足三里、上巨虚的穴位研究概况3.1 祖国医学对足三里、上巨虚穴位的认识3.2 关于足三里、上巨虚的临床应用3.3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的基础实验研究3.4 电针的临床研究概况临床研究1. 一般资料2. 病例选择标准2.1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依据2.2 纳入病例标准2.3 排除病例标准3. 试验方法3.1 病例采集3.2 一般处理3.3 分组3.4 选择针具3.5 选择体位3.6 选取穴位3.7 消毒3.8 方法4.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5. 针刺注意事项6. 观测指标及观测方法7. 疗效制定标准7.1 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判定7.2 安全性指标观察8.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报告讨论1.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机1.1 影响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2. 足三里、上巨虚穴位的精确定位、解剖层次2.1 足三里、上巨虚的断面解剖学2.2 足三里及上巨虚的显微结构3. 足三里、上巨虚穴位的作用总结4.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的作用机理4.1 针刺足三里、上巨虚的大脑功能区分布4.2 针刺对胃动素的调节作用4.3 针刺对人体功能的影响4.4 针刺对胃蠕动的影响4.5 电针对紊乱胃电的影响4.6 穴位特异性与胃肠运动的调节5. 电针的优越性与疗效评价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电针论文; 普通针刺论文; 足三里论文; 上巨虚论文;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论文;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