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内独活有效成分趋向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黄龙[1](2021)在《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 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对此中医方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客观观察评估。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KOA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和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择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门诊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KOA且符合寒湿痹阻型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西药双醋瑞因胶囊口服,治疗组提供蠲痹汤加味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同治疗4个疗程。比较组间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等临床症状表现评分情况,血清中炎性因子疼痛介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3(Huma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中医总疗效及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治疗前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两类评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前俩组间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MMP-13含量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治疗后组间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的临床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口服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寒湿痹阻型型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能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KOA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起到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玲[2](2020)在《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体征、VAS评分、DAS28评分、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情况,探讨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0例,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20mg/次,1次/日,痛时加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次,1次/日。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予口服乌头汤加味,并于每日辰时(7:00-9:00)及酉时(17:00-19:00)配合艾灸治疗,总疗程8周。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关节症状体征改善情况、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10cm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白介素-6、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疾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的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组30例,完成28例,脱落2例。对照组30例,完成30例。(2)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3)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关节症状体征方面,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15m步行时间(P<0.05),但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6)实验室指标,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白介素-6等指标(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上优于单纯使用甲氨蝶呤片与来氟米特片组。2、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在控制炎症指标上优于单纯使用甲氨蝶呤片与来氟米特片组。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陈国键[3](2020)在《独活寄生汤结合髋膝联合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髋膝联合训练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总结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独活寄生汤和髋膝联合训练的治疗机制,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便捷有效的新方法和思路。方法:收集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28例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进行详细资料收集,其中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体重系数、K-L分期、生命体征以及大小便常规等,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髋膝联合训练,其中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下蹲训练、髋关节外展肌训练。训练前后均进行拉伸运动,以上训练每次进行1h,每周进行3次,以4周为1个疗程。独活寄生汤药物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日,以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计8周后均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炎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分别运用视觉疼痛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及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估,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男性患者7例,占比25%,女性患者21例,占比75%;平均年龄为(47.6±6.79)岁,年龄小于60岁占比89.3%;关节炎平均病程为(15.2±10.27)月,病程小于12月(含12月)占比67.9%;病变部位左侧10例,右侧15例,双侧3例;平均体重系数为(27.8±2.9)kg/m2,其中小于28kg/m2占比64.3%;K-L分级Ⅰ级8例,Ⅱ级17例,Ⅲ级3例,其中K-L分期Ⅰ-Ⅱ级占比89.3%。(2)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治疗8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VAS疼痛评分、WOMAC关节功能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都比之前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WOMAC关节功能评分,总有效率均为96.4%。28例KOA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髋膝联合训练对K-L分期为Ⅰ-Ⅱ级,病程12月以内、体重系数小于28kg/m2的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佳;(2)独活寄生汤祛风除湿以利关节,驱散寒邪以止疼痛,补益肝肾以强筋骨,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之功,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
汪倩[4](2020)在《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针刺结合异功降脂饮疗法对各组高脂血症小鼠进行干预,观察针药结合使用对改善高脂血症小鼠TC、TG、HDL-C、LDL-C、小鼠行为及体重的协同增效作用,观察各组高脂血症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从而探讨异功降脂饮疗法对各组高脂血症小鼠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体质量20±2g雄性健康KM小鼠,先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再使用随机数表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58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3)和实验组(n=45),实验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进行造模,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食不作处理。喂养4周后,两组各随机抽取5只,摘眼球取血,检测血脂后处死。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针药结合组、辛伐他汀组继续喂养高脂饲料,空白组继续喂养普通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0.01 ml/(g·d)灌胃治疗,异功降脂饮组给予异功降脂饮0.01 ml/(g·d)灌胃,其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针灸组针刺丰隆、足三里,内庭,留针20 min,其余组固定20 min。针药结合组予针药结合干预,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体重变化,血脂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1.治疗后小鼠体重较模型组小鼠明显降低(P<0.01),其中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异功降脂饮组与针灸组(P<0.05)。2.治疗后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血脂四项情况改善显着(P<0.01),其中针药结合组与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相比,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3.治疗后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显着或极显着提高SOD值(P<0.05,P<0.01),与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相比,针药结合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1.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异功降脂饮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小鼠的行为学表现、体质量及TC、TG、HDL-C、LDL-C含量。2.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异功降脂饮可以提高高脂血症小鼠体内SOD的含量。3.本实验表明,针刺结合异功降脂饮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徐依依[5](2020)在《基于苍术燥性对RA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临床称之为“痹”症,发病率高,难以治愈,一直受到古今医家的高度关注。中西药制剂较多,但一般均有较强的副作用,且治疗效果亦有待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者更注重从中医典籍中寻找治疗“痹”症的药物或组方。苍术为芳香化湿药,具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作用,可用于脘腹胀满、风湿痹痛等。目前关于苍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燥湿健脾”作用上,利用其“燥”性治疗“痹”症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以苍术为对象,通过体内药效学研究筛选治疗RA的主要药效部位,并对其作用进一步采用动物及细胞模型进行评价,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相关分析方法对苍术治疗RA的代谢途径进行初步预测,为苍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开发药效强、副作用小的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奠定基础。2方法2.1苍术治疗RA有效部位的筛选将Wistar大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苍术挥发油高低剂量组、苍术醇提物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组,除正常组外造AIA(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以行为学变化、足垫厚度变化及关节评分、血清IL-6、IL-17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苍术治疗RA的主要药效部位。2.2苍术挥发油体内外治疗RA的药效学研究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苍术挥发油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造AIA(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以行为学变化、足垫厚度变化及关节评分、血清IL-6、IL-17、TNF-α、IL-1β含量、踝关节HE切片以及免疫组化MMP2、MMP9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苍术挥发油抗RA药效作用。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实验,以TNF-α诱导MH7A为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苍术挥发油,测定细胞毒性及细胞增殖,考察苍术挥发油治疗RA的体外药效作用。2.3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苍术挥发油治疗RA的代谢途径采用GC-MS技术对“苍术挥发油治疗RA的药效学研究”中正常组、模型组、苍术挥发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成分进行分析,建立血清代谢图谱,运用PCA、PLS、OPLS软件分析,寻找各组之间差异成分,运用Metabo Analyst分析方法,分析差异成分代谢途径,预测苍术挥发油发挥治疗RA作用的可能代谢途径。3结果3.1苍术治疗RA有效部位的筛选大鼠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其右后足掌均出现明显红肿现象,血清IL-6、IL-17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给药后,阳性药组足爪红肿有所改善,血清IL-6、IL-17的含量显着下降(P<0.05);苍术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大鼠足爪红肿状态改善明显,血清IL-6、IL-17的含量显着下降(P<0.05),而苍术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大鼠足爪症状无明显改善,血清IL-6、IL-17的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3.2苍术挥发油体内外治疗RA的药效学研究大鼠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其右后足掌均出现明显红肿的现象,血清IL-6、IL-17、TNF-α、IL-1β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治疗给药后,阳性药组大鼠足爪有所改善,血清IL-6、IL-17、TNF-α、IL-1β的含量显着下降(P<0.05),苍术挥发油高剂量组大鼠足爪改善显着,血清IL-6、IL-17、TNF-α、IL-1β的含量显着下降(P<0.05),苍术挥发油低剂量组大鼠足爪红肿状态好转,血清TNF-α、IL-1β、TNF-α的含量显着下降(P<0.05);踝关节HE切片结果表明,模型组组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苍术挥发油高剂量组给药后显着改善;关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苍术挥发油高剂量组能抑制AIA大鼠软骨滑膜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的增加。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苍术挥发油细胞毒性较低,在80μg·m L-1以内毒性较小,并显着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异常增殖。3.3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苍术挥发油治疗RA的代谢途径经PCA、PLS、OPLS分析,正常组与模型组可以很好地分开,提示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的血清代谢产物存在显着差异;并在正常组、模型组、苍术挥发油组大鼠血清中鉴定出了28种共有的内源性代谢物,其中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的有12种氨基酸,将12个差异代谢物导入Metabo Analyst3.0分析平台,分析得出苍术挥发油治疗RA有关的6条代谢通路,分别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氨酰基-t RNA的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4结论本研究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确定苍术治疗RA的主要药效部位为挥发油部位,结合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评价了苍术挥发油对RA良好的治疗作用;采用GC-MS及相关分析初步判断与苍术挥发油治疗RA相关的6种氨基酸及代谢途径。为苍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为研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提供有潜质的中药。
陈雨舟[6](2020)在《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MMP-3、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好,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次实验用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探讨电针抗炎的分子机制,为临床疗效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MMP-3、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抑制AA大鼠的炎性反应和滑膜增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每组10只。采用在足垫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法制备关节炎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模拟造模。穴位组大鼠予电针双侧“足三里”、“悬钟”穴,2Hz,15 min/次,每2天1次,共计8次。非穴位组在“足三里”、“悬钟”穴向外旁开5mm处予以针刺透皮,电刺激强度与穴位组相同。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干预。在造模后第3天、8天、13天、18天分别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系统评价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第18天处死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和踝关节滑膜组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形态学改变;Tunnel法检测模型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踝关节滑膜的MMP-3、MMP-9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滑膜的MMP-3、MMP-9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MP-3和MMP-9表达。结果:1.关节炎指数结果显示,各个时间点上,模型组大鼠的关节指数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第18d,穴位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评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的指数评分(P<0.05)。2.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呈过度增殖状态,炎性细胞显着增多。穴位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滑膜细胞增生程度显着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且炎性细胞数较少。3.Tun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滑膜细胞凋亡率(P<0.05);穴位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模型组滑膜细胞凋亡率(P<0.05);非穴位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T-PCR检测结果显示,MMP-3、MMP-9m RNA在模型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P<0.05);MMP-3、MMP-9m RNA在穴位组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的表达水平(P<0.05);MMP-3、MMP-9m RNA在非穴位组中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MP-3、MMP-9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P<0.05);MMP-3、MMP-9蛋白在穴位组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的表达水平(P<0.05);MMP-3、MMP-9蛋白在非穴位组中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MMP-3、MMP-9血清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穴位组和非穴位组MMP-3、MMP-9的血清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非穴位组MMP-3、MMP-9血清含量显着高于穴位组(P<0.01)。结论:1.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可以减轻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提高滑膜细胞凋亡率,促进组织修复,从而控制病情进展。2.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可以调控血清和局部组织中MMP-3、MMP-9的表达水平,促进滑膜细胞的凋亡,进而控制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
濮迁[7](2020)在《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抗CIA模型大鼠软骨细胞破坏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1.实验目的:本实验构建CIA(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和软骨细胞破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2.实验方法:随机将10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及造模组。将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及牛II型胶原的混合乳剂分两次予造模组进行皮下注射,诱导大鼠形成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定期测量大鼠后足热疼痛刺激阈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18、OPN、COMP含量;将大鼠病变踝关节软骨进行病理染色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实验结果:1)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可提高CIA大鼠热疼痛刺激阈值。2)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可降低CIA大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3)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可降低CIA大鼠血清中OPN、COMP水平,较模型组有显着性差异,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软骨组织病理结果提示CIA大鼠模型组软骨病理评分较正常组升高,治疗组病理评分较模型组下降,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可减轻软骨组织病变。4.小结: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可提高CIA大鼠的热疼痛刺激阈值,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可能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8,缓解滑膜慢性炎症,达到抗炎、镇痛效果,调节RANKL/RANK/OPG,干预破骨细胞活化及成熟,干预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进而阻止软骨细胞破坏。
张琪[8](2020)在《基于外泌体microRNA表达研究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清外泌体micro RNA表达的变化,筛选与针刺效应相关的关键micro RNA。比较文献报道的micro RNA与本次研究发现的micro RNA的差异,并根据筛选到的关键micro RNA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其对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期探索针刺治疗KOA的潜在调节机制。方法:1.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与VOSviewer对KOA micro RNA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挖掘,筛选目前研究中的热点micro RNA及主要靶点;2.共纳入KOA患者40例和健康受试者17例,将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等待治疗组。针刺治疗组选择鹤顶、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进行针刺治疗,每周3次,隔天治疗1次,周末休息2天,连续治疗4周,共12次。等待治疗组在针刺干预同时期不进行干预,待4周后再给予患者针刺治疗。所有KOA患者分别于入组0周和入组4周采用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SF-12生活质量量表对针刺疗效进行评定。3.各组中分别选取15例进行micro RNA研究,其中10例进行高通量测序,5例用于后期RT-PCR验证实验。KOA患者血样分别在入组0周、4周后进行采集;健康受试者血样于入组0周时采集。收集血清后,超速离心法离心,分离血清外泌体,透射电镜下观察所分离的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9、CD63、CD81表达情况;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对外泌体进行粒径分析,以鉴定外泌体。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对分离的外泌体中的micro 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P<0.05,差异倍数、表达丰度高的原则,筛选差异表达micro RNA。通过将KO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清外泌体micro RNA的差异表达谱、针刺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外泌体micro RNA的差异表达谱、等待治疗组4周前后血清外泌体micro RNA的差异表达谱作韦恩图,筛选出针刺治疗KOA的关键micro RNA。对所筛选出的micro RNA进行RT-PCR检测,以验证测序的准确性。并通过Target Scan和mi RDB对所筛选的针刺治疗KOA的关键micro RNA进行靶基因预测;用GO与KEGG分析进一步明确靶基因相关功能与信号通路。4.基于文献研究、高通量测序及RT-PCR验证的结果,选择软骨细胞作为后续研究的目的细胞,提取并培养乳鼠软骨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甲苯胺蓝染色对其进行细胞鉴定后,分别用所筛选到的micro RNA 338-3p inhibitor、micro RNA 15b-3p mimic对软骨细胞进行转染,用脂多糖刺激软骨细胞模拟细胞炎症,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KOA micro RNA研究文献挖掘结果:共检索到850篇文章,涉及骨关节炎mi RNA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出现,总体呈递增趋势;该领域内研究的热点micro RNA有:mi R-140、mi R-146、mi R-26、mi R-34、mi R-27、mi R-181、mi R-193、mi R-30、mi R-233、mi R-206。这些mi RNA的主要作用靶点在于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2.针刺治疗KOA患者的疗效结果:针刺组四周治疗后,WOMAC总分、WOMAC疼痛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僵硬评分、WOMAC功能评分、SF-12 PCS、SF-12 MC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治疗组四周后,WOMAC总分、WOMAC疼痛评分、WOMAC僵硬评分、WOMAC功能评分、SF-12 PCS、SF-12 M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外泌体micro RNA表达的研究结果:KO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共有207个差异表达的血清外泌体micro RNA,其中上调104个,下调103个;其中,hsa-mi R-490-3p与WOMAC疼痛评分呈负相关;hsa-mi R-1255b与WOMAC疼痛评分呈正相关。针刺组治疗前后相比,共有65个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cro RNA,其中上调32个;下调33个。等待治疗组经四周观察期后与基线比较,共有76个差异表达的micro RNA,其中上调43个;下调33个。4.针刺治疗KOA下调的mi RNA为:hsa-mi R-504-3p、hsa-mi R-1915-3p、hsa-mi R-103a-2-5p、hsa-mi R-887-3p、hsa-mi R-1228-5p、hsa-mi R-34c-3p、hsa-mi R-3168、hsa-mi R-518e-3p、hsa-mi R-1296-5p、hsa-mi R-338-3p、hsa-mi R-199b-5p;针刺治疗KOA上调的mi RNA为:hsa-mi R-514a-3p、hsa-mi R-4440、hsa-let-7f-5p、hsa-mi R-15b-3p。其中mi R-338-3p、mi R-15b-3p为文献中报道的mi RNA。5.RT-PCR验证结果:hsa-338-3p在KOA患者中的表达升高(P=0.332),经过等待观察期后无明显变化(P=0.647),针刺治疗后降低(P=0.1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a-199b-5p在KOA患者中的表达升高(P=0.305),经过等待观察期后无明显变化(P=0.536),针刺治疗后仍表现出升高(P=0.252),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mi R-15b-3p在KOA患者中的表达升高(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经过等待观察期及针刺后均略有降低(P=0.083,P=0.661,),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mi R-1296-5p在KOA患者中的表达升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分别经过等待观察期及针刺后均有降低(P=0.024,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a-mi R-3168在KOA病人与健康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P=0.923),经过等待观察期及针刺后略有上升(P=0.1736,P=0.8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生物信息学结果:对mi R-338-3p、mi R-15b-3p、mi R-199b-5p、mi R-1296-5p靶基因预测显示,mi RDB与Targetscan预测的交集共有262个靶基因。对262个预测靶基因进行KEGG pathyway富集分析共37条通路,主要涉及细胞凋亡、B细胞受体、胆碱能突触、多巴胺能神经突触、癌症等生化代谢途径,以及MAPK、TNF、m TOR、PI3K-Akt、Wnt、B细胞受体、HIF-1、AMPK、Erb B等通路;GO富集分析,主要参与调节RNA代谢过程、DNA模板化、核酸酶复合代谢、核酸模板转录、RNA生物合成过程等。7.mi R-338-3p inhibitor转染后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 R-338-3p inhibitor转染后软骨细胞凋亡率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 R-15b-3p mimic转染后软骨细胞增殖力略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mi R-15b-3p mimic转染后软骨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对KOA mi RNA的文献研究发现,该领域以软骨细胞为核心,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凋亡及软骨形成等机制。2.临床研究显示KOA患者经针刺治疗后可有效缓解KOA患者关节疼痛;3.KOA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外泌体测序发现,KOA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外泌体mi RNA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上调表达的104个,下调表达的103个。针刺治疗可调节KOA患者血清外泌体mi RNA表达,其中mi R-338-3p、mi R-15b-3p、mi R-199b-5p、mi R-3168、mi R-1296-5p可能是针刺治疗KOA作用的关键mi RNA;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发现,针刺可能通过影响MAPK通路及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4.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验证发现,mi R-338-3p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mi R-15b-3p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治疗KOA的机制之一。
王燕,陈思思,李泽光[9](2019)在《浅谈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单纯药物治疗存在诸多问题,运用针药结合的中西医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其疗效可观、操作简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从诸多临床报道中可见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种不同组合形式,常见的主要有针刺加口服给药、针刺加穴位注射、针刺加艾灸以及针灸加刺络等。现从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上述不同应用形式入手,通过总结相关临床报道,发现此疗法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故对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调节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探讨针药结合疗法的增效作用及机制。
邓吉立[10](2019)在《二甲双胍协同针灸镇痛效应及其嘌呤信号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穴位局部注射二甲双胍对炎症性疼痛模型小鼠针灸镇痛的协同作用,并探究其嘌呤信号相关机制。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筛选基础热辐射痛阈值在10 s16 s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造模组给予小鼠右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20μL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造模后第4天测定小鼠右后足的热辐射痛阈,若痛阈值下降超过50%,则造模成功。造模后第4天,在小鼠右侧“足三里”处分别采用电针、艾灸、二甲双胍穴位注射、二甲双胍穴位注射+电针、二甲双胍穴位注射+艾灸进行干预;干预组小鼠于“足三里”穴位进行电针或艾灸干预30 min;镇痛效应测定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第4天(即干预前)、干预后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采用PL-200热刺痛仪测定小鼠热辐射痛阈值;小鼠尾尖部取血后,用血糖仪检测其血糖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穴位局部AMPK mRNA表达;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技术检测穴位局部腺苷含量;统计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二甲双胍对炎性痛模型小鼠镇痛效应的影响(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热辐射痛阈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4 mg二甲双胍穴位注射组小鼠痛阈显着提高,在30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g二甲双胍组小鼠痛阈提高,在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白组、模型组前后两次测量的血糖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穴位注射组在二甲双胍注射后60 min的血糖值与干预前的血糖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组的血糖值在二甲双胍灌胃后60 min明显降低(P<0.05)。2.二甲双胍协同针灸对炎性痛模型小鼠镇痛效应的影响(1)穴位注射二甲双胍对模型组小鼠进行干预后,热辐射痛阈值升高;电针对模型组小鼠干预后,痛阈值升高;二甲双胍注射后再给予电针干预,痛阈值较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注射或单独使用电针干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穴位注射二甲双胍对模型组小鼠进行干预后,痛阈值升高;艾灸对模型组小鼠干预后,痛阈值升高;二甲双胍注射后再给予艾灸干预,痛阈值较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注射或单独使用艾灸干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足三里穴位局部AMPK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足三里穴位局部的AMPK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CFA+met组、CFA+met+EA组、CFA+met+Moxi组小鼠穴位局部的AMPK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4.二甲双胍对穴位局部腺苷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模型加二甲双胍组小鼠足三里穴位局部腺苷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加二甲双胍组小鼠在二甲双胍注射后,足三里穴位局部腺苷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4 mg剂量二甲双胍对炎性痛模型小鼠有镇痛作用且较为安全。(2)二甲双胍可协同增强电针或艾灸对炎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3)足三里穴位局部AMPK mRNA可能参与介导二甲双胍对炎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足三里穴位局部AMPK mRNA可能参与介导二甲双胍与针灸的协同镇痛作用。(4)二甲双胍可能并非通过增加局部腺苷含量发挥对炎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
二、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内独活有效成分趋向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内独活有效成分趋向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
1.1.1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1.2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2 膝骨关节炎治疗 |
1.2.1 西医治疗 |
1.2.2 中医治疗 |
1.3 KOA研究现状 |
1.3.1 流行病学 |
1.3.2 病因 |
1.3.3 发病机理研究 |
第二部分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病例中止退出标准 |
2.1.6 病例脱落的标准及处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分组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验方法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 |
3.3 两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 的表达水平 |
3.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
3.5 两组临床总疗效情况 |
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中医对KO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 中医对寒湿痹阻型KOA病因病机认识 |
4.3 中医对KOA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探究 |
4.3.1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4.3.2 对软骨细胞的影响 |
4.3.3 对局部微循环、纤溶系统及骨内高压的影响 |
4.3.4 对氧化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
4.3.5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 |
4.3.6 其它 |
4.4 西医对KO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4.5 炎性因子与KOA关系分析 |
4.6 蠲痹汤加味的立方分析 |
4.7 蠲痹汤加味的药理分析 |
4.7.1 蠲痹汤加味整体药理分析 |
4.7.2 蠲痹汤加味单味药的药理分析 |
4.8 双醋瑞因胶囊的药理作用 |
4.9 研究结果分析 |
4.9.1 VAS评分 |
4.9.2 WOMAC功能评分 |
4.9.3 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 的表达水平 |
4.9.4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
4.9.5 临床总疗效情况 |
4.9.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 |
4.10 结论 |
4.11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
(2)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2 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
2.1 治疗原则 |
2.2 药物治疗 |
2.3 其他治疗 |
3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3.1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名 |
3.2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 |
3.3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 |
4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特点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来源和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X线分期标准 |
1.4 关节功能分级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1.8 脱落标准 |
1.9 剔除或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断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 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比较 |
3 两组患者DAS28 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
4 两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比较 |
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5.1 疾病疗效比较 |
5.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西药选药依据 |
2 乌头汤选方依据 |
2.1 临床应用 |
2.2 实验研究 |
3 乌头汤加味组方及方药分析 |
3.1 方药组方 |
3.2 方药分析 |
4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5 灸法治疗依据 |
6 择时灸选穴依据 |
7 择时灸的择时依据 |
8 疗效分析 |
9 安全性数据分析 |
10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主要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独活寄生汤结合髋膝联合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疗效评分 |
2.3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研究背景 |
3.2 独活寄生汤的处方分析和组成功用 |
3.3 髋膝联合训练的治疗机制 |
3.4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髋膝联合训练的治疗效果分析 |
3.5 课题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膝关节 WOMAC 评分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
(4)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基于苍术燥性对RA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苍术治疗RA的有效部位筛选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 |
2 方法 |
2.1 苍术提取部位制备 |
2.2 佐剂关节炎(AIA)模型的建立 |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4 检测指标 |
2.4.1 AIA大鼠状态观察 |
2.4.2 足垫厚度变化及关节评分 |
2.4.3 IL-6、IL-17 含量测定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苍术提取物对AIA大鼠足爪临床特征的影响 |
3.2 苍术提取物对AIA大鼠关节炎评分及足厚度的影响 |
3.3 苍术提取物对AIA大鼠血清IL-6、IL-17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二章 苍术挥发油对RA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试药的制备 |
2.2 佐剂关节炎(AIA)模型的建立 |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4 体内药效学检测指标 |
2.4.1 AIA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2.4.2 AIA大鼠足垫厚度及关节评分 |
2.4.3 TNF-α、IL-1β、IL-6、IL-17 含量测定 |
2.4.4 踝关节HE切片 |
2.4.5 踝关节免疫组化 |
2.5 体外细胞实验 |
2.5.1 苍术挥发油的细胞毒性分析 |
2.5.2 苍术挥发油对TNF-α诱导MH7A细胞增殖影响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苍术挥发油对AIA大鼠体内药效学研究 |
3.1.1 苍术挥发油对AIA大鼠足爪临床特征的影响 |
3.1.2 苍术挥发油AIA大鼠足爪厚度的影响及关节评分 |
3.1.3 苍术挥发油对AI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7表达的影响 |
3.1.4 苍术挥发油对AIA大鼠踝关节HE的影响 |
3.1.5 苍术挥发油对AIA大鼠关节中MMPs表达的影响 |
3.2 苍术挥发油的细胞毒性 |
3.2.1 苍术挥发油对HUVEC、MH7A、MC3T3-E1 细胞毒性分析 |
3.2.2 苍术挥发油对TNF-α诱导MH7A细胞增殖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GC-MS代谢组学分析苍术挥发油治疗RA大鼠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血清样本收集 |
2.2 血清样本预处理 |
2.3 GC-MS分析 |
2.4 数据分析与软件 |
3.结果 |
3.1 大鼠血清GC-MS分析TIC图 |
3.2 代谢物谱模式分析 |
3.3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与比较 |
3.4 差异代谢物比较 |
3.5 代谢通路分析 |
4.讨论 |
结语创新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MMP-3、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3.研究内容 |
4.研究意义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器材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1.1.4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研究方法 |
1.2.1 实验分组 |
1.2.2 模型制作及评价 |
1.2.3 穴位定位 |
1.2.4 干预方法 |
1.2.5 标本收集 |
1.2.6 关节炎症指数评分 |
1.2.7 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学观察 |
1.2.8 滑膜细胞凋亡观察 |
1.2.9 滑膜MMP-3、MMP-9m RNA和蛋白表达 |
1.2.10 血清MMP-3、MMP-9 的含量检测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 |
2.2 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
2.3 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观察 |
2.4 大鼠滑膜MMP-3、MMP-9m RNA表达水平比较 |
2.5 大鼠滑膜MMP-3、MMP-9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
2.6 大鼠血清MMP-3、MMP-9 的含量比较 |
讨论 |
3.1 中医对RA的认识 |
3.1.1 中医对RA病名的认识 |
3.1.2 中医对RA病因病机的认识 |
3.1.3 中医对RA治法治则的认识 |
3.2 选用电针“足三里”、“悬钟”穴的依据 |
3.2.1 选用电针的依据 |
3.2.2 选用“足三里”穴的依据 |
3.2.3 选用“悬钟”穴的依据 |
3.3 西医对RA的认识 |
3.4 实验动物的选择 |
3.5 电针对AA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 |
3.5.1 电针对AA大鼠踝关节炎症指数评分的影响 |
3.5.2 电针对AA大鼠滑膜细胞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3.5.3 电针对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情况观察 |
3.6 电针对MMP-3、MMP-9 表达水平的影响 |
3.6.1 电针对滑膜组织MMP-3、MMP-9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3.6.2 电针对滑膜组织MMP-3、MMP-9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6.3 电针对AA大鼠血清中MMP-3、MMP-9 的含量影响 |
3.7 RA与 MMP-3、MMP-9 的关系 |
3.8 电针调节AA大鼠关节炎症的机制探讨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MMP-3、MMP-9在RA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附图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抗CIA模型大鼠软骨细胞破坏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 |
2.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条件 |
2.2 实验用药 |
2.2.1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 |
2.2.2 阳性对照药 |
2.3 实验试剂 |
2.4 主要设备和仪器 |
2.5 实验方法 |
2.5.1 造模 |
2.5.2 实验动物分组 |
2.5.3 实验药物制备 |
2.5.4 给药剂量与方法 |
2.5.5 观察项目和检测方法 |
2.5.6 实验数据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对CIA大鼠热疼痛刺激阈值变化 |
3.2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 |
3.3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8 含量 |
3.4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OPN含量 |
3.5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MP含量 |
3.6 各组大鼠软骨组织病理结果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4.2 中医药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4.2.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
4.2.2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3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认识 |
4.3 桂枝芍药知母汤 |
4.3.1 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及方解 |
4.3.2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
4.3.3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学研究 |
4.3.4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相关概念和内涵 |
4.4 实验对象的选择 |
4.4.1 CIA动物模型 |
4.4.2 观察指标的选择 |
4.4.3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4.5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对CIA大鼠热刺痛阈值的影响 |
4.6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对CIA大鼠血清TNF-α、IL-18 的影响 |
4.7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对CIA大鼠软骨组织病理的影响 |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对CIA大鼠OPN、COMP的影响 |
4.9 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抗CIA大鼠软骨细胞破坏的机制 |
小结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特色与创新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破坏机制及中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基于外泌体microRNA表达研究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针刺治疗KOA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
1.2 从外泌体开展KOA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1.3 针刺可能通过外泌体miRNA发挥治疗作用 |
2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KOA miRNA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
1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Citespace与VOSviewer分析 |
3 结果 |
3.1 骨关节炎miRNA相关研究的文献发表量 |
3.2 骨关节炎miRNA相关研究的国家、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
3.3 骨关节炎miRNA相关研究文献共被引情况 |
3.4 骨关节炎miRNA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及其主要影响的miRNA |
1 技术路线图 |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 PCR引物 |
3 研究方法 |
3.1 临床研究方法 |
3.2 外泌体miRNA研究方法 |
3.3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3.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基线资料 |
4.2 针刺组4周前后组内比较 |
4.3 等待治疗组4周前后组内比较 |
4.4 血清外泌体鉴定 |
4.5 KO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差异表达的miRNA |
4.6 针刺组四周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 |
4.7 等待治疗组四周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 |
4.8 KOA患者差异miRNA与WOMAC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4.9 针刺作用关键miRNA筛选 |
4.10 RT-PCR验证 |
4.11 靶基因预测 |
4.12 GO富集分析 |
4.13 KEGG pathway分析 |
第三部分 针刺作用的关键miR-338-3P、miR-15B-3P对软骨细胞的影响 |
1 技术路线图 |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软骨细胞原代提取 |
3.2 软骨细胞传代、冻存与复苏 |
3.3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 |
3.4 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 |
3.5 细胞转染 |
3.6 CCK8细胞增殖检测 |
3.7 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 |
3.8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软骨细胞培养 |
4.2 细胞的鉴定 |
4.3 软骨细胞转染 |
4.4 LPS刺激软骨细胞 |
4.5 转染后细胞增殖情况 |
4.6 转染后细胞凋亡情况 |
讨论 |
1 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1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2 针刺治疗KOA疗效肯定,能从多方面发挥对KOA的治疗作用 |
2.1 针刺治疗KOA的临床研究疗效确切 |
2.2 针刺治疗KOA穴位的选择 |
2.3 针刺治疗KOA的机理研究 |
3 外泌体MIRNA可能是针刺治疗KOA的作用靶点之一 |
3.1 外泌体主要特性与研究方式 |
3.2 外泌体miRNA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能 |
3.3 血清外泌体miRNA可用于OA的临床诊断 |
3.4 对外泌体miRNA的调节是针刺治疗KOA途径之一 |
4 MIRNA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
4.1 miRNA参与KOA病理进程 |
4.2 骨关节炎miRNA研究热点 |
4.3 骨关节炎研究中的热点miRNA分子 |
5 针刺作用的关键外泌体MIRNA对KOA影响的可能途径 |
5.1 针刺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KOA进行调节 |
5.2 miR-338-3p、miR-15b-3p在KOA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
5.3 基于针刺效应筛选的外泌体miRNA的应用前景 |
5.4 本研究与同类型研究相比的优势与缺陷 |
结论 |
创新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文献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骨关节炎miRNA研究领域中关键词共现网络miRNA词频表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浅谈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
1.1 针刺加口服给药 |
1.2 针刺加穴位注射 |
1.3 针刺加艾灸 |
1.4 针灸加刺络 |
1.5 其他 |
2 作用机制研究 |
2.1 免疫调节 |
2.2 神经-内分泌调节 |
2.3 其他 |
3 小结 |
(10)二甲双胍协同针灸镇痛效应及其嘌呤信号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研究路线图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二甲双胍对炎性痛模型小鼠镇痛效应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实验小结 |
第二部分 二甲双胍协同针灸对炎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应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二甲双胍联合针灸使用对穴位局部AMPK mRNA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实验小结 |
第四部分 二甲双胍对穴位局部嘌呤信号物质腺苷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小结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综述 针灸与药物联合使用缓解疼痛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内独活有效成分趋向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黄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乌头汤加味联合择时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陈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独活寄生汤结合髋膝联合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D]. 陈国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D]. 汪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于苍术燥性对RA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D]. 徐依依.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6]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MMP-3、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D]. 陈雨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液抗CIA模型大鼠软骨细胞破坏的作用机制[D]. 濮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基于外泌体microRNA表达研究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D]. 张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9]浅谈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J]. 王燕,陈思思,李泽光. 针灸临床杂志, 2019(06)
- [10]二甲双胍协同针灸镇痛效应及其嘌呤信号相关机制研究[D]. 邓吉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