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的目的:(1)检验单位GDP能耗是否存在着空间自相关;(2)检验单位GDP能耗和技术创新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怎样的相关关系以及为何存在。能源关乎人类生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各国都将能源视为经济发展之关键因素。中国虽说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的能源供应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能源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几年,国内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另外随着世界制造业继续向中国转移,高耗能产业仍将高速发展,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生活用能、交通用能也将持续增长,能源短缺在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存在。为此,我国非常重视能源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能耗,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目前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将单位GDP能耗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大力度降低国家乃至各个省份的能源强度。降低能耗成为各个省份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了各种方法对能耗的影响因素作了研究,能源消耗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价格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降低能耗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其中学者们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耗的影响研究的较为普遍,认为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加大发展第三产业是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但本文认为短期内依靠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的余地不大,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要特别依靠技术创新,主要从三点来看:一是从国外经验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当工业向高端升级才导致单位GDP能耗从上升转为下降,而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重工业比重急速提高。二是经济只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第三产业才能成为单位GDP能耗下降的长期途径。三是事实上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性因素,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技术创新。本文选取R&D支出、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和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的变量,以及代表能源强度的单位GDP能耗变量作为研究变量.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回归模型,本文使用Matlab工具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部分数据缺失,故剔除)的单位GDP能耗和技术创新变量做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相邻区域间(指地理位置相邻,如浙江与上海)的单位GDP能耗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而某区域的的技术创新变量对它相邻区域的单位GDP能耗却也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且R&D支出和科学家与工程师这两个技术创新投入对能耗的空间相关强度高于专利授权量这个技术创新产出变量,本文认为由于技术创新“搭便车”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导致了上述结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创新与能源强度[J]. 当代财经 2019(01)
- [2].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 资源科学 2017(12)
- [3].京津冀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重心演变时空特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10)
- [4].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9(02)
- [5].能源强度演变的倒U型规律与我国节能降耗内在动力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1(06)
- [6].能源强度收敛: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检验[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1)
- [7].产业转移视角下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收敛性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9(01)
- [8].中国省际能源强度的分布动态演进及其成因[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2)
- [9].河南省能源强度分解及节能减排政策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6)
- [10].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区域影响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12)
- [11].中国能源强度区域特征、空间效应与区域差异[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03)
- [12].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动因——基于生产与生活视角[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2)
- [13].长三角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20)
- [14].1985-2013年甘肃省节能降耗实证分析[J]. 社科纵横 2017(01)
- [15].我国区域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4(02)
- [16].福建对国家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分析[J]. 发展研究 2008(08)
- [17].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与工业能源强度关系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8)
- [18].中国制造业集聚对能源强度的门槛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 2019(02)
- [19].信息化对我国产业能源强度影响的测算[J]. 统计与决策 2018(07)
- [20].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11)
- [21].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04)
- [22].山西能源强度变动研究[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10(04)
- [23].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学家 2009(09)
- [24].“山西综改实验区”成立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管理 2017(11)
- [25].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地区差异与协同降耗的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18(04)
- [26].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12)
- [27].城镇化进程与区域能源强度——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 2014(04)
- [28].相对地位变化对中国省际能源消耗的影响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 [29].“十二五”能源强度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中国软科学 2014(02)
- [30].基于能源强度视角看碳强度目标的实现[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