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的QOS测量和QOE测量](https://www.lw50.cn/thumb/5efc1577290cfb647901a0a3.webp)
论文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和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新型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例如VoIP,VOD、网络视频会议等,而这些新型的网络应用的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对网络提出质量要求。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Provider)和网络用户都想了解自己提供或正在使用的网络的性能,他们希望得到准确的数字指标来保证网络的性能。如何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以及如何在这些测量数据基础上,对网络的运行状态做一个恰当的评估,从而发现问题,进而提高网络的性能,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IP网络QoS/QoE测量通过测量获取网络的性能参数,并据此确定网络的问题所在,进一步解决问题使性能得到优化,从而达到人们对网络性能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对IP网络的QoS/QoE测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IP网络的QoS/QoE测量的发展背景和目前网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而系统地讲解了现有的IP网络QoS/QoE测量的参数体系和测量方法。接下来对IP QoS测量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IP QoS的重要测量参数如网络时延、丢包率、带宽的测量作了侧重的讲解,并提出了对这些参数测量结果的分析模型。另外,本文的课题是面向性能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三大基本网络性能指标(时延、丢包率和带宽)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了能够直接表达网络运行QoS的指标体系。为了尽量准确表达网络运行的健康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有别与传统的若干平行指标,是一种层次化的立体结构,包括从网络层面到应用层面的不同指标。并针对所提出的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被动测量方法,通过监听和分析骨干网络关键路径中的流量,来分析IP网络各种端到端会话的分组序列、传输质量,从而进一步得出IP子网与子网之间的各项QoS指标。与现有测量方式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对IP网络的QoS/QoE质量进行测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1.2 IP Qos研究背景1.2.1 目前IP网络的特点1.2.2 网络高速度与服务质量的需要1.3 IP QoS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1.3.1 IP QoS相关概念1.3.2 IP QoS测量技术现状1.3.3 研究意义1.4 IP网络QoE的研究1.4.1 IP QoE研究意义1.4.2 QoE概述1.4.3 QoE和QoS的关系1.4.4 IP QoE的研究现状及预测1.4.4.1 相关标准化组织进展1.4.4.2 面临的问题1.4.4.3 QoE研究发展趋势1.5 论文组织结构第二章 IP QOS测量研究现状2.1 IP QoS测量技术概述2.2 测量的参数体系2.2.1 IETF定义的IP QoS参数2.2.2 ITU-T定义的IP QoS参数2.3 IP QoS测量方法2.3.1 主动测量2.3.2 被动测量2.3.3 基于路由的测量2.3.4 路由协作的测量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IP QOS测量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3.1 时延测量研究3.1.1 时延的分类3.1.2 被动模式的RTT测量3.1.2.1 测量对象定义3.1.2.2 相关测量研究3.2 丢包率测量研究3.2.1 丢包概念3.2.2 影响测量的包行为3.2.3 丢包测量方法3.3 带宽测量研究3.3.1 瓶颈带宽测量3.3.2 可用带宽测量3.3.3 TCP连接吞吐量3.4 测量结果的分析模型3.4.1 基本原理3.4.2 最大似然估计和EM算法3.5 时钟同步问题3.5.1 时钟同步研究进展3.5.2 基于NTP的时间同步3.5.2.1 NTP协议概述3.5.2.2 NTP的工作原理3.5.2.3 NTP的工作模式3.5.2.4 NTP系统体系结构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被动模式的QOS/QOE测量系统设计4.1 系统框架4.1.1 指标体系设计4.1.1.1 基本QoS指标4.1.1.2 应用QoS指标4.1.2 网络QoS/QoE指标测量方法4.1.2.1 基本测量原理4.1.2.2 测量方法与架构4.2 基于NDIS的高速流量捕获4.2.1 报文捕获驱动程序4.2.2 WinPcap系统介绍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实验平台设计与测试5.1 平台设计5.2 实验结论5.2.1 测量子网之间的往返时延IDTD5.2.2 测量子网之间的路径带宽IDPB5.2.3 测量子网之间的子网间音频流媒体QoE评分IDAR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 工作总结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作者攻硕期间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服务质量论文; 网络测量论文; 被动测量论文; 用户体验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