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系均聚物和共聚物反相乳液的合成研究

丙烯酰胺系均聚物和共聚物反相乳液的合成研究

论文摘要

丙烯酰胺(AM)系均聚物及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精细、功能高分子产品,可作为增稠剂和超高吸水性树脂等,广泛用于石油工业、水处理、涂料、印染等方面。本论文以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AM)、丙烯酸铵(AANH4)、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等为基本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三类聚合物乳液(PAM、P(AM/AANH4)、P(AM/DMDAAC)),研究了产物的稳定性能,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采用透射电镜对反相乳液粒子的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1、简要论述了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反应机理、优点和实际应用,并着重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的基本概念、聚合机理、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反相乳液聚合技术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乳液聚合技术,其突出优点是:在高聚合速率、高转化率下,生产出高分子量的水溶性产品;制备的特种聚合物胶乳和功能聚合物胶乳粒子,很容易反转并溶解于水中,便于很多领域的应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2、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研究了溶剂、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浓度、交联剂和通氮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粘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即:当单体AM含量为40%,油/水重量比接近1.0,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Span-80/OP-10为复合乳化剂时,产物粘度达到0.84Pa·s,并采用透射电镜对反相乳液粒子的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3、以丙烯酰胺/丙烯酸铵(AM/AANH4)为单体合成了共聚物P(AM/AANH4),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水相pH值、反应温度、乳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粘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即:当单体AM的含量为4045%,油/水重量比接近1.1,复合乳化剂中Span-80的含量为92%,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6%,pH值约为9,聚合温度70℃时,产物粘度达到3.28Pa·s,并采用透射电镜对反相乳液粒子的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表征。4、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AM/DMDAAC)为单体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P(AM/DMDAAC),研究了单体摩尔配比、引发剂浓度、水相pH值、乳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粘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即:当单体(AM)的含量为40%,复合乳化剂中OP-10用量为4%,乳化剂的用量占油相总质量的6%,DMDAAC/AM的摩尔配比为1.6,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1.0%,pH值约为5,聚合温度40℃时,产物粘度达到0.78Pa·s,并采用透射电镜对反相乳液粒子的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总之,采用反相乳液技术制备的三类丙烯酰胺系均聚物和共聚物(PAM、P(AM/AANH4)、P(AM/DMDAAC)),具有稳定性能高、表观粘度大、在水中溶解速度快等特点,以期在高吸水性树脂、石油回收、絮凝剂、增稠剂、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以及造纸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反相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 1 乳液聚合
  • 2 反相乳液聚合
  • 3 课题设计与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丙烯酰胺均聚物 PAM 的合成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4)的合成研究'>第三章 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 P(AM/AANH4)的合成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 P(AM/DMDAAC)的合成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反相乳液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其在油田上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15(06)
    • [2].反相乳液体系的制备及其微胶囊化应用研究进展[J]. 弹性体 2018(04)
    • [3].利用反相乳液-水滴模板法制备功能性生物基图案化结构[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06)
    • [4].两性反相乳液的合成与表征[J]. 胶体与聚合物 2009(02)
    • [5].聚合物反相乳液调驱剂对孤岛油田的适应性[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6].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J]. 化工学报 2018(02)
    • [7].反相乳液型减阻剂及滑溜水体系的研发与应用[J]. 石油钻探技术 2015(01)
    • [8].反相乳液法无乳化剂制备炭微米球及其电化学性能[J]. 新型炭材料 2016(06)
    • [9].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基微球及其表征[J]. 化学与粘合 2017(04)
    • [10].丙烯酰胺/α-甲基丙烯酸反相乳液共聚工艺条件探讨[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1].AM-DMC反相乳液的合成[J]. 河南化工 2009(03)
    • [12].反相乳液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J].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0(03)
    • [13].双引发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及其应用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0(11)
    • [14].丙烯酰胺和阳离子型单体反相乳液共聚合及其絮凝性能[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8(06)
    • [15].超声活化淀粉与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J]. 福建热作科技 2013(03)
    • [16].反相乳液法制备水溶性高分子引发剂的选择[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8(09)
    • [17].vispac-12钻井液增黏剂反相乳液的性能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8(02)
    • [18].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备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J]. 日用化学工业 2015(04)
    • [19].反相乳液体系中丁腈橡胶的可控加氢反应[J]. 合成橡胶工业 2020(06)
    • [20].一种含磷阻垢分散剂的反相乳液合成及性能[J]. 化工时刊 2008(06)
    • [21].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2(02)
    • [22].精细化学品工业[J]. 中国石化文摘 2009(09)
    • [23].反相乳液法制备磁性木薯淀粉微球的研究[J]. 食品工业 2014(01)
    • [24].交联淀粉微球的制备与载药性能研究[J]. 粮油加工 2009(02)
    • [25].Ag_5PMo_(10)V_2O_(40)微纳米材料的反相乳液超声法合成及表征[J]. 化工管理 2019(03)
    • [26].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J]. 造纸化学品 2011(01)
    • [27].钻井液增黏剂的反相乳液制备及性能评价[J]. 化学工程 2011(09)
    • [28].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10)
    • [29].淀粉预处理对反相乳液法合成高吸水树脂的影响[J]. 粮油食品科技 2015(06)
    • [30].超声活化淀粉与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标签:;  ;  ;  ;  ;  

    丙烯酰胺系均聚物和共聚物反相乳液的合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