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树枝状聚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共聚凝胶有望作为骨替代材料以改善聚酸酐在降解时间和药物释放方面的缺陷。首先,采用发散法,以乙二胺为引发核与丙烯酸甲酯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0.5G (Genaration)四元酯,产物与过量乙二胺发生氨解反应生成1.0G四元酰胺化合物,重复以上Michael加成和氨解反应步骤得到2.0G聚酰胺-胺(2.0G-PAMAM)树状分子,产物为淡黄色胶状液体。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以及元素分析,结果证实所制备的PAMAM树状分子中各种特征官能团和端基的存在,与理论结构相符。其次,采用真空熔融缩聚法第一步由乙酸酐与α-甲基丙烯酸制备乙酸甲基丙烯酸酐(SA),第二步由SA和癸二酸制备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MSA),产物为白色粉末。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证实所制备的MSA分子中各种特征官能团和端基的存在,与理论结构相符。第三,采用酰化法,由甲基丙烯酰氯与2.0G聚酰胺-胺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合成树枝状聚酰胺-甲基丙烯酰胺(PAMAM-DB),产物与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在光引发剂存在下,经过紫外光照射得到树枝状聚酰胺-甲基丙酰胺与聚酸酐共聚凝胶(PAMAM-DB-g-MSA),对不同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含量的凝胶进行红外表征,结果证实所制备的凝胶随着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质量分数的改变分子中主要特征官能团和端基的存在和变化,与理论上的结构变化符合。最后,对所合成的凝胶进行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对其热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测量凝胶在模拟体液中的pH变化,失重量、溶胀度以及表面形貌的变化来研究不同聚酸酐含量的凝胶的生物降解性能。实验表明,聚酸酐含量为40-50wt%的凝胶以表面溶蚀的方式降解,随着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MSA)在凝胶中含量不同,降解时间在45~60天之间,pH在6.50-8.06范围内改变。选取MSA50作为模型药物氧氟沙星的载体,进行控释药物行为研究,包埋氧氟沙星凝胶的降解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聚酸酐的含量控制降解时间和药物释放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聚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论文; 甲基丙烯酸酐化癸二酸论文; 光交联论文; 表面溶蚀论文; 药物控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