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的水稻是在淹水条件下进行种植的,长期的种植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土壤肥力下降。尤其在一些水分匮乏和实行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种植制度的地区,这些矛盾日益显得突出。因此在这些地区开展节水种植、提高土壤质量,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添加地表覆盖实行水稻旱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稻节水栽培措施已经在国内外陆续开展,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然而对稻麦一年两熟制度中添加不同地表覆盖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相关的研究只针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和常规水作水稻以及与后季轮作大麦过程中土壤矿质态氮变化、地上部生长和氮素累积、产量等特征和差异以及不同处理作物的氮素利用和生理利用的研究,旨在阐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的供氮水平变化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为农业生产中氮肥利用程度不高和土壤肥力低下等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并为节水种植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于2002~2004年在盐城农科院实验场开展了不同地表覆盖(常规水作、旱作覆盖薄膜、旱作覆盖生稻草秸秆和旱作裸露地表)种植水稻和后茬连续旱作种植大麦的田间试验。 通过对作物种植期间土壤氮素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NH4+-N和NO3--N两种养分形态的含量受作物吸收、施肥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水稻季旱作表层施肥后NO3--N可达40mg·kg-1土,NH4+-N可达12mg·kg-1土,而大麦季表层最高分别为120mg·kg-1土和10mg·kg-1土,底层二者均基本保持在10mg·kg-1土以下。四季作物土壤中各养分形态自土壤表层向下基本逐渐减少且在各层次中变动幅度基本保持一致。各处理土壤中因地表覆盖造成的水分含量的差异而保持不同的铵硝比例,水分愈高的铵硝比例愈高,反之亦然。不同的覆盖处理因改变土壤的水分状况和肥力使得处理间矿质态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盖草处理能明显抑制土壤氮素的损失,裸露处理土壤硝化严重,NO3--N含量明显上升,常规水作则相反,这四种不同的地表环境所造成的水稻季土壤氮素的变化规律同样能延续稻作后茬大麦季的土壤中。 通过对四季作物生长期间生物学产量的研究表明,作物的干物质生产随生育期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材料与方法1.田间试验1.1 试验地点的自然状况1.2 试验材料1.3 试验处理及小区分布1.4 肥料施用和田间管理2.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4+-N和NO3--N分析方法'>2.1 土壤分析NH4+-N和NO3--N分析方法2.2 植物样分析方法3 数据处理方法3.1 数据结果的表述3.2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3.3 本文所运用的计算公式结果与讨论4+-N和NO3--N的变化特征'>第1章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1 大麦季各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1.1 2002季大麦各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1.2 2003季大麦各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2 水稻季各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2.1 2003季水稻各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2.2 2004季水稻各处理土壤各层次中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1.3 不同地表覆盖作物生育期中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1.4 讨论1.5 小结第2章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作物在生育期内的产量效应2.1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生物产量的变化特征2.1.1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作物的生物学产量2.1.2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作物的产量2.2 不同地表覆盖作物的收获指数(HI)2.3 讨论2.4 小结第3章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对氮肥利用的影响3.1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作物全生育期内的吸氮变化特征3.2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的地上部氮素积累特征3.3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4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的氮收获指数(NHI)的比较3.5 讨论3.6 小结第4章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的肥料利用在各生理器官上的表现4.1 同地表覆盖处理地上部各叶位器官的N、P、K含量4.1.1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地上部各叶位器官的N含量4.1.2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地上部各叶位器官的K含量4.1.3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地上部各叶位器官的P含量4.2 讨论4.3 小结全文总结文献综述1.节水农业与旱作水稻种植技术1.1 我国水资源状况1.2 节水农业发展的迫切性1.3 水稻旱作技术1.4 水稻旱作条件的适应性1.5 旱作水稻中的地表覆盖技术2.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研究进展2.1 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2.2 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及危害2.3 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因子2.4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2.5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策略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早作水稻论文; 矿质态氮论文; 生物产量论文; 收获指数论文; 吸氮强度论文; 叶位器官论文;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长期稻麦轮作系统中作物生长与氮素营养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