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其机理

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其机理

论文摘要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由于毒性强、降解周期长而成为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土壤是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库,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以及农产品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菌根真菌与植物联合修复是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的热点研究领域。本研究以丛枝菌根菌(Abuscular Mcorrhizal Fnfus,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效应为中心,采用外加芘的方法模拟芘污染条件,结合土培、砂培等生物培养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源于石油污染土壤中的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AMF与玉米联合效应中土壤微生物、玉米以及AMF的综合效应在土壤芘污染修复中的相对贡献率,并对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石油污染土壤中扩繁出的AMF与玉米联合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效果显著。5mg/kg、10mg/kg和50mg/kg土壤芘处理中AMF能够保持较高的侵染活性;各土壤芘浓度水平处理下,玉米接种AMF处理土壤的残留浓度比不灭菌的对照处理降低了23%78%,土壤芘的去除率分别是不灭菌对照处理的1.42.3倍,表明AMF与玉米联合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芘的残留浓度,促进土壤芘污染的修复;AMF与玉米联合在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中的综合贡献率可达45%,其中玉米的综合贡献率34%,AMF的综合贡献率为11%。2、不同磷肥水平下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均有显著效果,缺磷土壤中施磷对玉米与AMF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0mg/kg芘处理低磷土壤中施用80mg/kg和20mg/kg磷对丛枝菌根的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培养60天后, 20mg/kg和80mg/kg施磷水平下芘处理土壤中玉米接种AMF处理土壤芘的残留浓度分别比无玉米的不灭菌对照处理(CK)降低了53%和58%,土壤芘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和31%;玉米与AMF联合对土壤芘去除的贡献率为23%和23.8%;与20mg/kg磷处理相比,80mg/kg磷处理玉米接种AMF处理的土壤芘残留浓度降低了18.4%;施磷对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综合贡献率影响不大,但会降低AMF修复土壤芘污染的贡献率;土壤微生物碳量与土壤芘的去除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接种AMF处理和80mg/kg磷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碳量,因此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其促进土壤芘的去除的重要原因。3、表面活性剂TW80对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有明显促进作用,但随着TW80处理浓度的增加,单位浓度的TW80引起的土壤芘残留浓度的降低幅度成幂函数下降。5000mg/kgTW80处理条件下每100mg/kgTW80引起的土壤芘残留浓度的下降幅度比相应的100mg/kgTW80处理降低了98%;500mg/kgTW80处理对玉米与AMF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效果最佳,其土壤芘残留浓度比相应的无TW80的对照处理降低了22.4%;TW80对AMF在土壤芘修复中的贡献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是AMF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植物与AMF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中使用TW80应该注意控制TW80的浓度。4、从石油污染土壤中扩繁出的AMF混合菌群及其中的单一菌种与玉米联合均能促进土壤芘污染的修复,原始混合菌群具有明显的种群优势,其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效果最佳。1mg/kg、10mg/kg和50mg/kg芘处理土壤中,玉米接种混合菌种M4(Glomus intraradices, Glomus mosseae, Glomus etunicatum和Arcaulospora tuberculata)处理土壤的芘残留浓度分别为0.12mg/kg,0.54mg/kg和3.92mg/kg,分别比接种单一菌种M1(G.mossea)处理降低了32.6%,58.6%和42.2%,比接种单一菌种M2(G.intradices)处理降低了28.1%,59.9%和36.6%,比接种复合菌种M3(G.intradices+G.mossea)处理降低了2.7%,55%和23.5%。5、从石油污染土壤中扩繁出的混合AMF菌群在无原始条件下的整体扩繁会改变菌群的组成及其结构,并会对菌群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供试混合AMF菌群含有4个菌种,经过三次无原始条件的扩繁以后,菌群中菌种的孢子数量、组成和比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50mg/kg芘处理土壤中,玉米接种三次扩繁的AMF菌群土壤芘的去除率分别为86.24%、85.73%和82.76%,分别比相应的无玉米的不灭菌对照处理提高了110%、97%和85%,表明三次扩繁的混合AMF菌群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均有明显促进效果,但也可以看出,该效果有逐渐下降趋势,菌种可能出现了功能退化现象。因此利用AMF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应该考虑菌种的来源以及菌种功能的稳定性。6、玉米与AMF联合能够改变玉米根系吸收的芘在玉米体内的分配比例,但是对芘的总累积提取量影响不大。玉米通过根系吸收的芘主要累积在根系,芘10mg/kg、50mg/kg、100mg/kg处理条件下,各处理玉米根系中的芘含量是地上部的516倍;AMF与玉米联合能够进一步促进玉米根系吸收的芘在根系内累积,降低芘在玉米地上部的分配系数,各芘处理条件下接种AMF处理玉米地上部芘含量分别降低了30%37%,而根系芘含量则提高了19%35%;各接种AMF处理根外菌丝中的芘含量略低于根系内芘含量,但显著高于地上部芘含量,表明从枝菌根根外菌丝对芘也有较强的累积能力;玉米吸收累积芘的总量仅为加入量的0.02%0.05%,因此玉米的吸收累积在玉米与AMF联合修复芘污染的效应中贡献不大。7、芘处理条件下,AMF与玉米联合对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及芘对玉米的氧化损伤有明显影响。芘处理条件下,接种AMF处理对玉米根际的pH值没有显著影响,但接种AMF处理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分泌琥珀酸和水杨酸,为芘的共代谢降解提供底物;芘处理条件下AMF与玉米联合能够提高玉米的根系活力,降低叶片MDA浓度和CAT活性,缓解芘对叶片的氧化损伤,从而提高玉米对芘污染的抗性。8、AMF与玉米联合能够显著提高芘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或微生物碳总量,增强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为土壤芘污染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 1.1.1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
  • 1.1.1.1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其含量
  • 1.1.1.2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毒性及其危害
  • 1.1.1.3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吸附
  • 1.1.1.4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去除
  • 1.1.2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修复
  • 1.1.2.1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 1.1.2.2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植物修复
  • 1.1.3 菌根与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
  • 1.1.3.1 丛枝菌根在植物逆境生理中的作用
  • 1.1.3.2 菌根真菌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 1.2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典型区域土壤中的芘含量及芘污染土壤中的丛枝菌根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典型区域土壤中的芘含量
  • 2.2.2 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丛枝菌根菌
  • 2.2.2.1 丛枝菌根菌的种类及其特征描述
  • 2.2.2.2 石油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菌的种群特征
  • 2.2.2.3 环境因子对丛枝菌根菌孢子密度的影响
  • 2.2.2.3.1 土壤养分因子、土壤盐分与孢子密度之间的关系
  • 2.2.2.3.2 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菌孢子密度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效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芘污染土壤中玉米的菌根侵染率
  • 3.2.2 丛枝菌根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 3.2.3 丛枝菌根对玉米吸收累积芘的影响
  • 3.2.3.1 丛枝菌根对玉米体内芘含量及分配的影响
  • 3.2.3.2 丛枝菌根对玉米芘的总累积量的影响
  • 3.2.3.3 丛枝菌根对玉米芘的生物富集系数的影响
  • 3.2.4 丛枝菌根对土壤芘去除的影响
  • 3.2.4.1 丛枝菌根对土壤芘残留浓度的影响
  • 3.2.4.2 丛枝菌根对土壤芘去除率的影响
  • 3.2.4.3 各因素对土壤芘去除的贡献
  • 3.2.5 丛枝菌根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 3.2.5.1 丛枝菌根对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3.2.5.2 丛枝菌根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 4.1 磷肥对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1.2.1 土壤磷肥水平及芘处理对玉米丛枝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4.1.2.2 土壤磷肥水平及丛枝菌根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 4.1.2.3 不同磷肥水平下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对土壤芘去除的作用
  • 4.1.2.4 土壤磷水平及丛枝菌根对土壤微生物碳总量的影响
  • 4.1.3 小结
  • 4.2 TW80 对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2.2.1 芘污染土壤中TW80 对玉米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4.2.2.2 TW80 对玉米的生物量的影响
  • 4.2.2.3 TW80 对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去除土壤芘的影响
  • 4.2.2.4 单位TW80 施用量与土壤芘去除的关系
  • 4.2.3 小结
  • 4.3 不同丛枝菌根菌对其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2.1 不同丛枝菌根菌对玉米的侵染率
  • 4.3.2.2 接种不同丛枝菌根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4.3.2.3 不同丛枝菌根菌对其与玉米联合去除土壤芘的影响
  • 4.3.2.4 玉米接种不同丛枝菌根菌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碳总量
  • 4.3.3 小结
  • 4.4 扩繁对菌种及其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
  • 4.4.1 材料与方法
  • 4.4.2 结果与分析
  • 4.4.2.1 连续扩繁后的菌种种群特征
  • 4.4.2.1.1 种群组成的变化
  • 4.4.2.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 4.4.2.1.3 种群结构的变化
  • 4.4.2.2 扩繁菌种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4.4.2.3 扩繁菌种对其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
  • 4.4.3 小结
  • 第五章 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机理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接种丛枝菌根菌对玉米吸收提取芘的影响
  • 5.1.2 芘污染条件下丛枝菌根对玉米根际pH 值、根系分泌有机酸、根系活力以及叶片氧化损伤的影响
  • 5.1.3 不同浓度的芘污染对玉米叶片的氧化损伤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菌根化玉米对芘的吸收提取
  • 5.2.1.1 芘污染条件下玉米的菌根侵染率及其生物量
  • 5.2.1.2 菌根化玉米对芘的吸收累积
  • 5.2.1.3 菌根化玉米体内芘的分配
  • 5.2.2 菌根化玉米根系为芘的共代谢降解提供底物
  • 5.2.2.1 芘污染条件下菌根化玉米的根际pH 值
  • 5.2.2.2 菌根化玉米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组成
  • 5.2.3 丛枝菌根提高玉米对芘污染的抗性
  • 5.2.3.1 芘污染条件下菌根玉米的根系活力
  • 5.2.3.2 芘污染条件下丛枝菌根缓解玉米的氧化损伤
  • 5.2.3.2.1 芘污染条件下丛枝菌根对玉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5.2.3.2.2 芘污染条件下丛枝菌根对玉米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5.3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1.1 丛枝菌根对玉米修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可能机理
  • 6.1.1.1 刺激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间接促进土壤芘的去除
  • 6.1.1.2 丛枝菌根菌对芘的直接吸收与降解
  • 6.1.1.3 玉米对芘的吸收降解
  • 6.1.1.4 促进共代谢降解
  • 6.1.1.5 各因素在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中的贡献
  • 6.1.2 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因素
  • 6.1.2.1 矿质营养
  • 6.1.2.2 菌种
  • 6.1.2.3 表面活性剂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其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