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适宜的发病条件,使条锈病近年来成为该小麦生态区最严重的病害。究其原因除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快,条锈病抗源匮乏,可利用的抗性基因较少,育成小麦品种抗性遗传基础单一等因素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条锈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及植物抗病机理复杂,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抗条锈病新品种的培育。因此,在不断地发现新的抗性基因,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的同时,加强条锈病原菌与寄主识别及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克隆抗条锈病及其相关基因,是推动从根本上解决小麦条锈病威胁的关键。本研究以四川省重点推广的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川农19(CN19,含抗条锈病新基因Yr41)为研究材料,采用高灵敏度和高产出率的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条锈菌诱导表达的SSHcDNA文库,通过筛选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并对相关ESTs进行功能预测分析,以期从基因组水平探讨条锈菌诱导的抗病反应分子机理,为发掘抗条锈病相关基因、开发新的分子标记、新基因Yr41的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小麦条锈菌诱导的cDNA文库,获得6972个重组克隆。通过对SSH cDNA文库构建中关键环节,包括总RNA及起始mRNA质量、接头连接效率(70%左右)、差减效率等方面的控制,使之构建的文库质量较好,菌液PCR扩增结果分析发现cDNA插入片段大小主要分布在200—700bp之间,符合实验预期要求,为高效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2.应用cDNA点阵结合正反差别杂交的方法对文库克隆中4000个克隆进行点杂交筛选,得到216个阳性克隆。随机选取60个阳性克隆测序后共获得56个有效ESTs。通过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获得14个与抗病防卫反应相关的ESTs序列,其中包括1个抗病调控基因,1个病原菌抵御蛋白,1个次生代谢相关酶类,1个水解酶类和2个氧自由基清除酶类。另外34个ESTs主要涉及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代谢,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等;4个ESTs在数据库中找到相似序列,但功能尚不清楚。除此之外,另有4个ESTs在蛋白数据库中没有显著相似性,可能代表新基因或者变异度较高的cDNA非编码区序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鸡卵巢组织SSH cDNA文库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初步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2].喜旱莲子草花序正反向SSH 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06)
- [3].高温胁迫下菜心SSH cDNA文库的建立[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