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拓(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1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于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使用手术方式摘除动脉瘤共102个,其中包括实施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76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4个,动脉瘤孤立术12个,统计并报告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脑积水9例,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血肿2例,血栓1例,术后血栓栓塞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6.67%。结论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术后血肿、血栓和术后血栓栓塞是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做好防范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092-01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而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当前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明确,据不完全资料显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的发病均与其有关。脑动脉瘤的发病常常在手术中最为棘手的地方,如脑动脉、主动脉和大动脉等。现将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间来我院诊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0.25±3.55岁,病程为1~15年,平均6.34±2.23年,40例表现为颈项强硬,克氏征阳性,失语症14例、偏瘫11例、眼神经麻痹15例。手术方式摘除动脉瘤102个,其中包括实施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76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4个,动脉瘤孤立术12个,住院时间为10~42d,80例患者均全部治愈。对患者进行术后出院的随访,统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并进行分析。
1.2临床治疗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通过对患者进行脑血管来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来确定最终的手术方案。出血急性期,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确认SAH的情况。在头颅CT平扫和强化扫描时需要鉴别动脉瘤出血和高密度肿瘤、囊肿等情况,如发现脑外高密度结节时应该考虑肿瘤、结核瘤、血瘤和动脉瘤等情况[2]。在动脉瘤瘤腔空信号和其他肿瘤的鉴别时应该使用MRI,但血栓T1高信号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也会出现相应的特征。在考虑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情况外,还应该考虑到脑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等同样的能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通过脑血管造影、CT和MRI检查可对其确诊范围做出确切的判断[3]。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脑氧代谢、ICP、CBF和CPP等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后结果比较
80例患者均使用手术方式摘除动脉瘤共102个,其中包括实施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76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4个,动脉瘤孤立术12个,术后脑积水9例,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血肿2例,血栓1例,术后血栓栓塞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6.67%。
2.2生命指标值比较
治疗前后,没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的脑氧代谢值不如正常值,但所有患者的指标均有所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代谢值与治疗前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
表1治疗前、后脑氧代谢值与正常组的比较
3讨论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动脉瘤手术后最重要的监护和治疗任务,特别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停循环时间的长短、体外循环的灌注质量和体外循环的方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4]。手术时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对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密的监护和及时的处理以及有效的治疗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总之,针对动脉瘤手术的复杂性和并发症的高比率,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护和有效的治疗都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峰,刘承龙.脑血管外科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01-505.
[2]张胜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51-1058.
[3]周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61-789.
[4]沈澳.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08,24(16):748-754.
[5]薛耀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分型[J].海南医学,2009,32(32):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