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48例院前急救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48例院前急救体会

周敬涛(桓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56400)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44-02

【摘要】目的总结48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抢救脱险42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8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重型

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它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转移病人也有一定的危险,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本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抢救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2~71岁,平均45.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人,坠落伤10人,击砸伤6人,摔伤4人。入院时表现:浅昏迷患者10例,深昏迷38例;无自主呼吸3例;合并伤30例,其中骨折10例,面部损伤8例,肝脾破裂6例,血气胸4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3例,硬膜外血肿16例,脑干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8例。

1.2Glasgow昏迷分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lasgow昏迷分级来判断伤情(GCS评分划分三级,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正常;低于15分表示存在意识障碍;最低为3分,表示深昏迷),本组患者得分6~8分的共10例,3-5分的为38例。

2结果

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5-10分钟内得到救护者40例,占83.3%;在10分钟后得到救治者8例,占16.7%。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抢救脱险42例,转运途中死亡4例,院内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87.5%。

3院前急救措施

3.1伤情评估: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伤情,向现场人员询问致伤原因和着力部位,根据格拉斯奇昏迷评分(GCS)昏迷及时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检查病理反射、肢体活动,检查瞳孔、监测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伤情进行综合判定。

3.2现场急救:现场急救应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迅速包扎伤口,制止活动性出血,减少污染防止再出血。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通畅,有效供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并根据伤情给予升压药、利尿剂、脱水剂和止血药等。

3.3转运:转运过程中应选择路面平坦路程短的公路,病人宜采取侧卧位或仰卧头侧位头部抬高15°-30°,医人员守护病人身边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静脉输液通畅。转运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脉搏、呼吸、瞳孔等体征变化,若出现呼吸、心搏骤停,应立即实施人工心脏复苏。及时和院内沟通,告知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3.4入院急救:将病人安排在抢救室,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了解其他脏器受伤情况,明确有无复合伤,并给与必要处理。不可因检查过久耽误抢救处理;也不可粗心大意漏诊重要器官损伤。吸氧吸痰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同时行心电监护。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防止和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及瞳孔不等大,则是颅脑损伤严重表现。一侧瞳孔散大立即使用脱水剂,最常用为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同时应用速尿40mg静推,同时应密切注意用药后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应注意在未明确有脑疝之前不能应用脱水剂,以免加重出血。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与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彩超等,完善术前准备,包括心电图、备皮、验血、备血,及时通知手术室。检查及住院途中医护人员应全程陪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与相应的处理。

4讨论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占全身各部位外伤的15%~20%,但病死率(30%~40%)和致残率(10%左右)为各部位之首。院前急救的现场复杂多变,颅脑损伤伤情多复杂、合并伤多,因此院前急救要以先救命、后治病为原则,对颅脑损伤病人现场的抢救工作,最初的重点应是呼吸与循环的复苏和支持。事故现场对有创口者紧急包扎,即刻止血以减少血容量的丢失和缓解疼痛,可防止休克继续加重和发展。颅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但数小时、数天后会有继发性损害。而脑缺血缺氧是继发性损害的主要机制,重视改善颅脑损伤后脑缺血缺氧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是预防脑缺氧发生脑水肿的重要措施。现场只局限于抢救生命,妥善固定,正确止血和包扎,清理气道及供氧、补液,正确及时的转运。院前急救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熟悉各种疾病的紧急救治方法,病情观察及监护能力,与院内急救保持联系,提前做好一切抢救准备,才能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总之,对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急诊科的强化救治,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标签:;  ;  ;  

重型颅脑损伤48例院前急救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