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对济宁地区民间音乐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对济宁地区民间音乐的影响

论文摘要

京杭大运河是沟通我国南北地区的唯一一条大河,它的贯通为沿线城市造成了诸多影响。本文以运河城市—济宁为代表,研究京杭大运河对沿线城市民间音乐的影响。探讨河运交通对地方音乐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运河的开凿、修浚到漕运的勃兴为济宁形成了众多音乐曲种,而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又为济宁地区的音乐交流提供了优越条件,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外地艺人。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由运河劳作而产生的运河号子”,研究从京杭大运河修浚到通航的一系列劳作中,为济宁形成的新的音乐曲种。第二章:“运河上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主要研究通过运河上的音乐交流,传入济宁的音乐曲种,以及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济宁本土风俗相结合而成的新形式。第三章研究运河岸边的娱乐场所,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物质场所的支撑,运河带动的经济发展,吸引了众多外地商人、艺人来此经商、定居,他们通过土山、会馆、茶楼等娱乐场所把自己家乡的音乐带到了济宁。论文运用音乐学理论知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史料的收集,全面地系统地分析了京杭大运河对济宁地区的民间音乐所造成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济宁地区音乐曲种的梳理,丰富和完善了济宁地方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一章 由运河劳作而产生的运河号子
  • 第一节 运河修浚产生的运河硪号
  • 第二节 造船业产生的运河号子—打排斧
  • 第三节 漕船航行形成的航运号子
  • 第二章 运河上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 第一节 漕运兴盛随之传播而来的八角鼓
  • 一、八角鼓的产生与传播
  • 二、济宁八角鼓的形成与艺术特征
  • 第二节 从“秦腔”的传入到“山东梆子”的形成
  • 一、秦腔发展为山东梆子
  • 二、山东梆子的艺术特征
  • 三、山东梆子支派之"汶上梆子"
  • 第三节 由洪泽湖传播而来的"端鼓腔"艺术
  • 一、端鼓腔的发展脉络及渊源
  • 二、沈氏家族祭祖盛会
  • 三、演员与现状调查
  • 第四节 民间乐器和器乐曲的传播
  • 第三章 济宁运河沿岸的音乐场所
  • 第一节 平民百姓的游艺场—土山
  • 一、土山的形成
  • 二、土山的演出状况及历史意义
  • 第二节 "大兴楼"茶馆与京剧票友
  • 一、济宁的京剧演出状况与票友活动
  • 二、"大兴楼"茶馆
  • 第三节 运河岸边会馆的建立
  • 一、"浙江会馆"
  • 二、"三省会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京杭大运河对济宁地区民间音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