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青海土族节庆习俗中的生存理念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俗学
作者: 蔡秀清
导师: 郗慧民
关键词: 青海土族,节庆习俗,生存理念
文献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究其来源与活动内容,土族的节日可以分为世俗性节日、宗教性节日和民间集会三大类。节日饱含了土族的认识论。是土族历史传统的沿袭,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架在现实生活与想象生活之间的桥梁、族群认同的凝聚点、展现民族文化的大舞台。教育不是节庆产生的原因,但却成了节庆的结果之一。研究土族节庆习俗,把土族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时期,如何把保存民族文化和适应新的生存关系有机地统一起来,凸现人们为了保存生命所作的斗争和思考。从而说明某一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变迁是因该民族的实际生存需要而产生和发生变化的,与该民族的生态环境、社会关系、生产方式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息息相关,从中探索新时期土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新的结合点和心理适应性,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三、参考文献来源及其评价
四、关于土族节庆习俗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五、主要理论假设
六、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七、田野作业地区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 土族节庆习俗的来源与类型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土族节庆习俗的来源和分类
一、节日的来源
二、分类原则
三、土族节庆习俗的分类标准
第三章: 土族节庆习俗概述及其特点
第一节: 土族节庆习俗的基本概况
一、敬畏与崇拜—土族世俗节日
二、环境适应和人的自省—宗教性节日
三、族际交流的渠道和结果—民间集会
第二节: 土族节庆习俗的特点
第四章: 节庆习俗—土族生存理念的延续和嬗变
第一节: 节日与俗民生活
一、世俗生活与想象生活的桥梁
二、教育的平台
三、族群认同的凝聚点
四、积郁的宣泄与释放
五、展现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第二节: 节日是生存经验的总结和延续
一、永远的游牧情结
二、敬畏天、顺从天与反抗天
三、互惠的交换关系
四、传承与变迁
五、勇于自我反省
第三节: 节庆文化与土族现代化
结论
参考书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土族节日现状表(表1)
访谈对象一览表(表2)
后记
发布时间: 2008-06-13
参考文献
- [1].青海土族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白锦秀.山东大学2006
- [2].天祝县土族民俗旅游景区开发研究[D]. 张海燕.西北师范大学2008
- [3].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D]. 崔阳.青海大学2016
- [4].互助土族政治文化研究[D]. 郭志凯.青海民族大学2015
- [5].迁居他乡土族人文化与民族认同的研究[D]. 伊日乖.内蒙古大学2016
- [6].青海藏族与土族文化关系史研究[D]. 才项多杰.西藏大学2013
- [7].民俗旅游与土族民族社区变迁[D]. 屈兰.兰州大学2011
- [8].村落中的祭祀[D]. 何梁.中央美术学院2014
相关论文
- [1].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研究[D]. 宋梅.石河子大学2008
- [2].旅游节庆的品牌化研究[D]. 苏静.四川师范大学2008
- [3].论我国刑法信仰的现状与建构[D]. 张冠军.西南政法大学2008
- [4].隐私侵权类型化研究[D]. 陈于婧.西南政法大学2008
- [5].论公民环境权的理论基础[D]. 侯英俊.西南政法大学2008
- [6].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衡平[D]. 吕受毅.西南政法大学2008
- [7].河湟筏子客生活世界的民俗内涵[D]. 刘目斌.西北民族大学2005
- [8].宗教自由法律规制研究[D]. 陈立洋.西南政法大学2008
- [9].论古代蒙古族习惯法对草原生态的保护[D]. 宁天琪.西南政法大学2008
- [10].土族口头传统的确认[D]. 邢海燕.西北民族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