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血管疾病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护理

重症心血管疾病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护理

一、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蒋博一[1](2021)在《低射血分数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低射血分数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要点,为促进成人低射血分数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提供有效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已行瓣膜置换术的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50%)101例瓣膜疾病患者。根据射血分数将其分为组A(n=45)(LVEF≤40%)和组B(n=56)(40%<LVEF<5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术后相关资料。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既往疾病史、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等术前相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病史时间(12[8.5,24]月)明显长于B组(6[1.25,24]月)(P<0.05);疾病构成比方面,A组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比例(n=25(55.56%))明显高于B组(n=18(32.14%))(P<0.05)。(2)术中方面,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红细胞输注量(316.96±72.36min;157.22±36.97min;103.29±35.34min;3.79±1.55u)上明显高于B组(278.16±49.17min;137.09±23.69min;87.71±19.06min;3.09±2.02u)(P<0.05)。(3)术后方面,两组患者在ECMO辅助、CRRT治疗及最终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A组(36[27.5,69.5]h;65[44,114]h;36.13±11.95d;n=13(28.89%))明显高于B组(18[12.5,42.75]h;45.5[38.5,73.25]h;29.16.18±9.86d;n=7(12.50%))(P<0.05)。一例患者术前LVEF18%,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死亡。(4)Euro SCORE II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血分数越低,提示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成人低射血分数患者27%<LVEF<40%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疗效好;Euro SCORE II可以较好的预测本研究患者术后死亡;成人低射血分数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加强术前心功能调整、术中完善的心肌保护、围术期积极辅助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低射血分数患者的治疗效果。

钟富秀[2](2021)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现况调查及列线图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2)明确CPB术后患者发生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以便医护人员更好识别ICU-AW。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某省心脏医学中心CPB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CPB资料和超声测量的数据。按超声诊断标准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对收集的资料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其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结果(P<0.05)的所有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取方差膨胀因子<3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P<0.05)作为独立风险因素。基于独立风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内部验证和图形校准对列线图模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本研究CPB术后所有患者的横截面积、肌肉层厚度和肌肉纤维进入腱膜的角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ICU-AW组患者肌肉下降较明显。(2)本研究共纳入473例患者,其中ICU-AW组241例,非ICU-AW组232例,CPB术后患者ICU-AW的发生率为50.95%。男性患者253例,发生ICU-AW共140例,占比55.34%;女性患者220例,发生ICU-AW共101例,占比45.91%。(3)在241例ICU-AW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5.69±11.59)岁,其中41~60岁的患者123例,占比例最高为51.04%;体重指数超重的患者119例,占比接近一半为49.38%。(4)CPB术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大部分为II级和III级,总占比88.4%。ICU-AW组心功能III级和IV级占比例大于非ICU-AW组。患者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3.88±8.72)%,ICU-AW组低于非ICU-AW组。患者术前巴氏量表分级大部分为III级,占比81.8%,ICU-AW组I级多于非ICU-AW组,而III级却低于非ICU-AW组。患者平均CPB时间为(129.43±59.9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9.93±39.06)min,平均手术时间(266.67±87.11)min,ICU-AW组均高于非ICU-AW组。患者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为(22.29±3.52)分,ICU-AW组高于非ICU-AW组。(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巴氏量表分级、钙离子、白蛋白、乳酸、总胆红素、肌酐、尿素、肌钙蛋白、肌酸激酶-1、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手术时间、最低鼻温、滤液输出量、术中输注红细胞、术中输注血小板、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不全、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血红蛋白、血小板、术后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及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白蛋白、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APACHE-II评分是CPB术后患者ICU-AW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7)基于以上7个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18~0.856);标准曲线和预测曲线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结论:CPB术后患者的肌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ICU-AW患者的肌肉萎缩较明显。CPB术后患者ICU-AW的发生率较高,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CPB术后患者心功能III级以上,较低的射血分数,较差的自理能力,较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高的APACHE-II评分,较低的最低鼻温,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基于以上因素,ICU-AW发生率较高。性别、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白蛋白、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APACHE-II评分是CPB术后患者发生ICU-AW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CPB术后患者ICU-AW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符合度,有助于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杨润瑜[3](2021)在《碳酸氢钠溶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编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用于评估HF患者口腔舒适状况。2.观察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对HF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开展HF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1)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质性访谈形成问卷条目池,经两轮专家咨询后形成问卷初稿;(2)纳入20例HF患者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试,纳入190例HF患者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2.临床干预:(1)病例纳入与分组: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HF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6例)、干预组1(B组,36例)、干预组2(C组,36例)。(2)干预方法:A组给予常规口腔清洁,观察7天;B组在常规口腔清洁的基础上增加每日2次(早、晚各1次)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干预7天;C组在常规口腔清洁的基础上增加每日5次(早、晚及三餐后)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干预7天。(3)效果评价指标:(1)舌苔:温克尔舌苔系数;(2)口腔卫生:口腔菌落数、口腔牙菌斑指数;(3)口腔舒适:编制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评估问卷》得分;(4)口腔健康:Beck口腔评分;(5)口腔pH值;(6)病情观察:NYHA分级、LVEF。结果:1.问卷的信度及效度:(1)问卷信度: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10,Spearman-Brown系数为0.732;(2)问卷效度:最终形成的问卷共包含4个维度、24个条目,条目I-CVI在0.833~1之间,S-CVI/UA为0.875、S-CVI/Ave为0.979,与Beck口腔评分表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3,均在可接受范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出4项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611%。2.口腔护理干预结果:(1)舌苔:(1)组间比较:干预第1~3天A、B、C三组患者温克尔舌苔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4天起,B组、C组温克尔舌苔系数较A组降低(P<0.05);干预第6天起,C组温克尔舌苔系数较B组低(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温克尔舌苔系数干预第1~7天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温克尔舌苔系数干预第2~7天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温克尔舌苔系数对口腔卫生存在调节效应,但温克尔舌苔系数<4.600时干预效果不明显。(2)口腔卫生:(1)组间比较:干预第7天A、B、C三组患者口腔菌落数与口腔牙菌斑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7天口腔菌落数、口腔牙菌斑指数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干预第7天口腔菌落数、口腔牙菌斑指数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口腔舒适:(1)组间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7天内,A、B、C三组患者口腔舒适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1~7天内每日舒适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第4~7天口腔舒适每日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第2~7天口腔舒适每日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健康:(1)组间比较:干预第1~7天内,A、B、C三组患者Beck口腔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1~7天每日Beck口腔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第3~7天每日Beck口腔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第2~7天每日Beck口腔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口腔pH值:(1)组间比较:干预前及干预第1~6天内,A、B、C三组患者口腔pH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天,A、B、C三组患者口腔pH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1~7天每日口腔pH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第6~7天每日口腔pH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第5~7天每日口腔pH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病情观察:(1)组间比较:干预第7天,A、B、C三组患者NYHA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A、B、C三组患者干预第7天NYHA分级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干预第7天LVEF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干预第7天LVEF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编制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HF患者的口腔舒适状况评估。2.对HF患者实施以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的口腔护理有利于改善HF患者舌苔增厚,并能提升HF患者口腔卫生、口腔舒适、口腔健康、口腔pH值,对HF患者病程改善无显着效果。

崔超[4](2021)在《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与鼻氧管吸氧两种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反映呼吸与心脏功能状态的指标的改善程度,旨在探究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纠正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衰竭的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是否有效以及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与分析2018年11月到2021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采用的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分为辅助通气组25例和常规吸氧组26例,51例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在初步判断病情后开始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常规吸氧组在予患者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同时予统一规格的鼻氧管吸氧支持,辅助通气组则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经抗心衰和呼吸支持治疗后心源性肺水肿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T1)与治疗后12小时(T2)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动脉血气分析、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值的改善程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T1)与治疗后48小时(T3)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经积极的抗心衰药物与呼吸支持治疗后,辅助通气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20(16.50-25.00)分钟]显着少于常规吸氧组的缓解时间[52(33.00-87.25)分钟](U=27,P<0.05);经积极治疗后,51例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辅助通气组患者T2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BR)、平均动脉血压(MAP)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而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则显着升高(P<0.05);辅助通气组患者T2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着降低(P<0.05);辅助通气组研究对象T2时NT-pro BNP与cTnI值较常规吸氧组明显降低(P<0.05);辅助通气组研究对象T3时LVEF值较常规吸氧组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辅助通气组中有显效病例18例,有效病例6例,无效病例1例,总有效病例数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常规吸氧组中有显效病例5例,有效病例12例,无效病例9例,总有效病例数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5.4%;辅助通气组总治疗有效率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较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以快速且有效地改善此类患者因组织缺氧而造成的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其临床实用价值得到肯定,因此极力推荐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尽早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王雅宁[7](2020)在《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危重症患者预防和减轻肺部感染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是促进痰液的排出,促进痰液排出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物理治疗,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对多频振动排痰法与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两种排痰法的排痰效果以及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指标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排痰方法应用于临床,以降低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预防肺不张,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为临床胸部物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带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为对照组,经多频振动排痰机进行5分钟机械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另6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进行完5分钟多频振动排痰机机械排痰后再连续进行三次简易呼吸气囊的充气排痰。所有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当天均使用自制数据记录表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24小时后按6:00/14:00/22:00给予排痰护理治疗并详细记录观察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排痰前后吸痰均要评估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排痰后再次听诊来确定患者肺部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在排痰操作前后均查血气分析,来对比吸痰前后Pa O2及Pa CO2、HCO3-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胸部物理治疗排痰法7天为一周期的排痰量、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排痰次数、痰液粘稠度、气管粘膜的损伤、肺不张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入科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体温、神志、吸烟史、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 观察组、对照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至做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前24小时排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物理排痰治疗7天周期内同一治疗时间点,观察组第1~5天24小时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6~7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不同治疗时间点之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F=63.766,420.539;P<0.001),其中第1~3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4~7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呈下降趋势,至第6天时接近治疗前水平。3. 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每24小时吸痰次数,两组随治疗时间的增加每24小时吸痰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4,5.350;P<0.001)其中观察组从第3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对照组从第5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24小时排痰次数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 H值、Pa O2、Pa CO2、HCO3-)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a O2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CO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Pa CO2在吸痰前后没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前后对比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两组排痰治疗后均能有效升高Sp O2,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排痰前后两组患者肺底和大气道部位的痰鸣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呼吸音明显改善54例,占90.00%,对照组明显改善41例,占68.3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7天两者痰液粘稠度,其中观察组I、II、III度例数分别为39、12、9,对照组分别为35、10、15例,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操作前后5分钟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研究表明吸痰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吸痰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住院患者7天肺不张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观察组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排痰法均能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排痰的次数,减少气道粘膜损伤,但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多频振动排痰。2.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防止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3.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胡富林[8](2019)在《PiCCO指导的CRRT液体管理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 CCO)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指导作用及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全部病例资料来源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CRRT救治的85例危重患者,其中40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及动脉穿刺导管行Pi CCO监测(设为Pi CCO组),监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在CRRT治疗过程中根据平均动脉压力(MAP)、ITBVI、EVLWI的变化指导CRRT的液体管理,另45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设为CVP组),根据CVP、MAP的变化,指导CRRT的液体管理。记录Pi CCO组患者CRRT治疗前、治疗后12h、24h、72h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观察Pi CCO组和CVP组所有患者CRRT治疗前及治疗后12h、24h、72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Pi CCO组和CVP组3d液体总入量、ICU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压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乳酸升高率及28d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Pi CCO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CRRT治疗后12h与治疗前相比,患者ITBVI及SVRI开始上升,EVLWI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的24h和72h,ITBVI、SVRI及EVLWI逐渐趋于较稳定的水平。CVP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i CCO与CVP组APACHE I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与CVP组相比,Pi CCO组患者CRRT治疗前APACHE 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 CCO组治疗后12h、24h、72h APACHE II评分较CVP组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i CCO组3d液体总入量(10.93±2.01)L,少于CVP组(15.12±3.07)L,Pi CCO组ICU停留时间(13.43±2.84)d,低于CVP组(15.17±2.9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i CCO组患者容量相关性低血压、肺水肿发生率,高乳酸发生率及28d死亡率(7.50%、5.00%、10.00%、10.00%)显着低于CVP组(24.44%、20.00%、28.89%、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P相比,Pi CCO指导危重患者CRRT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液体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苗晓,马靓,徐萍,翟怀香,张洁,唐冰[9](2019)在《不同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影响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38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30°半卧位与平卧位时测量CVP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70,95%CI:-1.15~-0.24,P=0.003);45°半卧位与平卧位时测量CVP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1.34,95%CI:-1.82~-0.86,P<0.001);60°半卧位与平卧位时测量CVP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96,95%CI:-3.91~-2.00,P<0.001)。结论 30°、45°、60°半卧位与平卧位时CVP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异。为保证机械通气患者CVP测量值的准确性,建议为患者取平卧位进行测量。

齐鑫[10](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二、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低射血分数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体外循环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现况调查及列线图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问题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操作性定义及相关概念
    7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现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列线图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2 研究创新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未来研究的方向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碳酸氢钠溶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频次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碳酸氢钠应用于口腔护理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情况评估问卷》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二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情况评估问卷》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三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
附录四 Beck口腔评分表
附录五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六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4)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通气在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胸部物理排痰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PiCCO指导的CRRT液体管理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CRRT概述
    1.2 CRRT的液体管理
    1.3 CVP在 CRRT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1.4 PiCCO在 CRRT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1.5 PiCCO监测指标的指导意义
    1.6 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iCCO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
    3.3 PiCCO与 CVP组 APACHE I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3.4 PiCCO组和CVP组临床干预措施比较
    3.5 PiCCO组与CVP组相关预后情况比较
4.讨论
    4.1 危重患者CRRT治疗的背景
    4.2 CRRT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原理
    4.3 危重患者CRRT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4.4 两种监测方法在CRRT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4.5 两种监测方法的结果分析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5 伦理学原理
结果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措施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射血分数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D]. 蒋博一.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体外循环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现况调查及列线图的构建[D]. 钟富秀.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碳酸氢钠溶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D]. 杨润瑜.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D]. 崔超.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7]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 王雅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PiCCO指导的CRRT液体管理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D]. 胡富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9]不同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影响的系统评价[J]. 苗晓,马靓,徐萍,翟怀香,张洁,唐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1)
  • [10]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重症心血管疾病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