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高温超导体RuSr2Gd1.4Ce0.6Cu2O10与RP型材料Sr3Fe2-xRuxO7的物理性质研究以及电子型超导体SCCO的制备

磁性高温超导体RuSr2Gd1.4Ce0.6Cu2O10与RP型材料Sr3Fe2-xRuxO7的物理性质研究以及电子型超导体SCCO的制备

论文摘要

过渡金属氧化物是凝聚态物理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包含了丰富而奇异的物理现象,如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锰氧化物的巨磁电阻等等。由于这些奇异的现象中蕴涵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利用将为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些奇异的现象背后的本质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理论,因而,对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在本论文中,我们对Ru基磁性高温超导体RuSr2Gd1.4Ce0.6Cu2O10和Ruddelsen-Popper型化合物Sr3Fe2-xRuxO7的输运性质、磁性质以及其他受到关注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部分研究结果已在J.Appl.Phys.,SolidState Commun.等杂志上发表,还有部分成果正在整理发表中。本论文分为六章,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我们主要对人们对于高温超导电性的认知现状和最新的一些研究方法做了一个全貌性的介绍。虽然也不尽完整,但应该使读者能够对高温超导电性得到一个大概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利用最新研究手段得到一些研究成果.而且我们也对这些高级的研究手段做了一些介绍,比如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中子散射技术等。第二章中我们对Ru基磁性高温超导体做了一个背景介绍。这一部分中我们对以前其他工作者做的重要工作做了一个总结,对比分析了Ru基磁性高温超导体两个体系Ru-1212和Ru-1222的各方面性质和研究进展。重要的是,在这一章中我们引出了很多以前研究上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结果以及尚未得到明确结论的问题,以作为我们工作的方向和研究重点,接下来的两章我们主要通过各种测量手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第三章题为“RuSr2Gd1.4Ce0.6Cu2O10的制备和超导电性稳定性研究”。首先介绍了我们制备RuSr2Gd1.4Ce0.6Cu2O10的过程以及对样品各方面的表征。由于Ru基高温超导体的体超导电性经常表现出对环境的严重的依赖关系,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第四章题为“RuSr2Gd1.4Ce0.6Cu2O10的磁性质、输运性质和超导态性质的研究”。我们一开始对于Ru离子的自旋态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对磁性质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结论.我们进一步通过热导的磁场效应研究了和分析RuO-2层内的电子对输运性质的影响和贡献。在这一章最后一部分我们探讨了Meissner态和自发涡旋态的存在状况。第五章题为“Ruddlesdcn-Popper型化合物Sr3(Pe,Ru)2O7体系的磁性质和输运性质研究”,这是我们较早的一些工作。该体系为对Mott绝缘体的一种掺杂,我们对于Ru掺杂对该体系的结构、输运性质以及磁性质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一定的认识.第六章主要讲述了我们对于电子型掺杂超导体Sm2-xCexCuO4材料的制备条件和退火条件的探索,以对电子型超导体的各种特性进行研究。从实验结果看,这些材料的制备条件已取得一些结果,而退火条件需要进一步摸索,而各方面的物理性质需要小组继续进行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高温超导实验研究的各种先进手段
  • 1.2.1 极端条件下输运性质的测量(热导率,能斯特)
  • 1.2.2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分析
  • 1.2.3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
  • 1.2.4 中子散射技术
  • 1.2.5 其他测量(相敏测量)
  • 1.3 高温超导体的研究进展
  • 1.3.1 对相图的认识
  • 1.3.2 铜氧化物中基本的电子结构
  • 1.3.3 欠掺杂空穴型铜氧化物中的复杂现象
  • 1.3.4 中子散射、共振与条纹相
  • 1.3.5 超导态中的准粒子
  • 1.3.6 RVB理论的引入以及赝能隙的简单解释
  • 1.3.7 相涨落与竞争序
  • 1.4 当前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的困难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Ru基铁磁性超导体的特性
  • 2.1 超导与铁磁共存的体系
  • 2.2 Ru-1212体系与Ru-1222体系的晶体结构
  • 2.3 Ru-1212体系和Ru-1222体系的各种物理性质
  • 2.3.1 Ru-1212体系和Ru-1222体系各成员
  • 2.3.2 两体系中Ru离子的价态
  • 2.3.3 两个体系的电、磁学性质
  • 2.4 本章小结
  • 2Gd1.4Ce0.6Cu2O10的制备和超导电性稳定性研究'>第3章 RuSr2Gd1.4Ce0.6Cu2O10的制备和超导电性稳定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 3.2.1 样品制备
  • 3.2.2 样品的表征
  • 3.3 样品的超导电性稳定性研究
  • 3.3.1 实验设计
  • 3.3.2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2Gd1.4Ce0.6Cu2O10的磁性质、输运性质和超导态性质的研究'>第4章 RuSr2Gd1.4Ce0.6Cu2O10的磁性质、输运性质和超导态性质的研究
  • 4.1 引言
  • 2Gd1.4Ce0.6Cu2O10的磁性质'>4.2 RuSr2Gd1.4Ce0.6Cu2O10的磁性质
  • 4.2.1 Ru的化合价和离子磁矩
  • 2Gd1.4Ce0.6Cu2O10的Ru离子的高温磁矩'>4.2.2 RuSr2Gd1.4Ce0.6Cu2O10的Ru离子的高温磁矩
  • 2Gd1.4Ce0.6Cu2O10的Ru离子的低温磁行为'>4.2.3 RuSr2Gd1.4Ce0.6Cu2O10的Ru离子的低温磁行为
  • 2Gd1.4Ce0.6Cu2O10的输运性质'>4.3 RuSr2Gd1.4Ce0.6Cu2O10的输运性质
  • 2Gd1.4Ce0.6Cu2O10的超导态性质'>4.4 RuSr2Gd1.4Ce0.6Cu2O10的超导态性质
  • 4.5 本章小结
  • 3(Fe,Ru)2O7体系的磁性质和输运性质研究'>第5章 Ruddlesden-Popper型化合物Sr3(Fe,Ru)2O7体系的磁性质和输运性质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合成及结构表征
  • 5.2.1 合成
  • 5.2.2 结构表征
  • 5.3 样品的电输运特性
  • 5.4 样品的磁学性质
  • 5.5 本章小结
  • 2-xCexCuO4的制备和退火条件摸索'>第6章 Sm2-xCexCuO4的制备和退火条件摸索
  • 2-xCexCuO4'>6.1 电子型高温超导材料Sm2-xCexCuO4
  • 6.2 样品制备
  • 6.2.1 样品的制备
  • 6.2.2 样品的表征
  • 6.3 样品的表征结果分析
  • 6.3.1 磁测量分析
  • 6.3.2 电阻测量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性高炉渣对Ce~(3+)的吸附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5)
    • [2].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CE教育及其启示[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5(19)
    • [3].N对高CE高强度制动盘的影响[J]. 现代铸铁 2016(06)
    • [4].Ce含量对铝硅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6(06)
    • [5].植保机械产品欧盟CE标志技术法规要求[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01)
    • [6].Ce对铝锌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2)
    • [7].Ce~(3+)掺杂铝酸锌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3)
    • [8].CE公司员工招聘对策探析[J]. 经济师 2017(06)
    • [9].CE电网储备定额及仓库网络优化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11)
    • [10].Ce~(3+)掺杂Na_2Ca_3Si_2O_8长余辉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02)
    • [11].Ce合金化及喷丸对Q2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20(04)
    • [12].标准EN 61000-3-2:2019对CE认证的照明设备谐波测试的影响[J].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0(05)
    • [13].稀土Ce对2304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7(12)
    • [14].Ce对取向硅钢高温退火组织及织构的影响[J]. 稀土 2015(01)
    • [15].测量髋关节CE角在髋关节疾病临床中的应用[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03)
    • [16].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中3种有效成分的CE法测定[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02)
    • [17].浅析履带起重机符合CE认证的设计要求[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2(04)
    • [18].Ce对00Cr17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影响[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0(01)
    • [19].稀土Ce~(3+)离子置换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09(10)
    • [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类抗-Ce自身抗体的鉴定及输血1例[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22)
    • [21].含Ce(Ⅳ)去污工艺产生废液的安全性分析和处理方法[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4(02)
    • [22].桃褐腐病菌的拮抗细菌CE的发酵条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0)
    • [23].Ce微合金化对取向硅钢高温退火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7(01)
    • [24].稀土Ce对3%取向硅钢组织及抑制剂演变规律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7(07)
    • [25].外源稀土Ce~(3+)对紫背浮萍光合作用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 2012(02)
    • [26].CE法检测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10)
    • [27].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0(06)
    • [28].Ce(Ⅳ)-抗坏血酸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氯普噻吨[J]. 分析试验室 2008(06)
    • [29].蒙脱石对模拟核素Ce(Ⅲ)的吸附特性和机制研究[J]. 非金属矿 2016(02)
    • [30].稀土元素Ce对汽车用新型镁合金显微组织和腐蚀性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5(12)

    标签:;  ;  ;  ;  

    磁性高温超导体RuSr2Gd1.4Ce0.6Cu2O10与RP型材料Sr3Fe2-xRuxO7的物理性质研究以及电子型超导体SCCO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