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意”之上的语文课堂

行走在“意”之上的语文课堂

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444200

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是大的语文,是有意趣的语文,既不能囿于课文和试卷,也不能限于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之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语文课堂中那一点点“意趣”成为课堂的精髓所在。

一、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步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语文课堂,是带着人情味的,体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蕴含着社会的人情冷暖。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歌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都折射出社会的万千姿态,因而细致地咀嚼课文,会别有一番滋味。如果仍然还是传统的课堂模式,那么语文的滋味则是无法体会出来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中,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获得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地进行对话,能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平等的话语权在语文课堂中是及其重要的,这样能够使学生完完全全地进入课堂情境,去体会和感受作者的境遇和情感。于是乎,语文课堂就成为了充满意趣,富有诗意,情感饱满的文学大观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孔子沐浴畅怀的山水圣地中舒展心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柳永留别的柳岸寄予相思;“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在震川先生的南阁子中体味亲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沈从文的边城世界里感受纯洁的爱情。浓浓的情感,百态的人生都浓缩在短短的语文课堂中。

二、呼应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式

中国自古就提倡写意手法,而且把意发扬到博大精深的程度,因而中国文学处处体现着诗的光辉,洋溢着浓浓的情感。意境和氛围的营造,让中国文学提高到另一个境界,而且是一种空灵和憧憬的感觉。何谓“意”,真的很难叙述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觉似有似无,浩瀚广博,具有无限的境界。例如中国的绘画,寥寥几笔,跃然纸上,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中国重在写意,西方重在写实。国画似乎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要经过思考和体会才会感觉到其中的美。一直都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无穷,听听他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让人立刻想象到边塞日落的苍凉景象。仿佛大漠的风就从耳边呼啸而过,那落日的余晖就洒在我们身上,边塞雄浑的气息就在身边,处处可感。语文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是文学的课堂,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意的体现,而我们的语文世界时时刻刻都被所谓的“意”充盈着。

“意”可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想象,荒诞无稽,却令人感动。《离骚》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其中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示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浪漫主义的文风,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意象跌宕。这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对后代诗歌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屈原天马行空和了无边际的想象,瑰丽而雄浑的语言,浓郁而深沉的情感,感动了无数人,“美人香草”似地的理想成为后人的追求。这些诗中,感受得到屈原的失意和落寞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意”也可以是一种超然于世的生活状态,是超脱现实物质而直接诉诸本体。很明显的,老子和庄子就是代表人物。“以天为盖,地为庐”该是多么宏大的胸怀,其实《庄子》散文变幻诡奇、汪洋恣肆,运用大量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想象奇特,笔力酣畅,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恢宏瑰奇,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抒情色彩。这些无时不展现了老庄超然的生活状态。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徜徉山水,琴诗自乐,以放任为达,这种生活情趣为众人所艳羡。

“意”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的语言魅力,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写意手法的集大成者,所以有人说,看红楼,就是含笑的悲剧。曹雪芹善于写境,让所有的事物都有骨有肉、有血有脉,有性情,这是《红楼梦》真正的生命的精彩、精华。林黛玉、薛宝钗一上场,略微交代了一下。几句诗文,一切都道出来。“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一分。”没有交代黛玉到底是何相貌,穿着如何,全凭读者自己想象。还有宝钗的相貌,描写更少,“肌股莹润,举止娴雅”。寥寥几笔,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向往。

然后再看看怡红院怎么出现的,就八个字写怡红院的外形,“粉墙庇护”。就是一个普通的住户小院子,粉墙庇护,再外层绿柳低垂整个围着怡红院,都是垂杨柳。这是曹雪芹写境界的手法,四个字就传达了最好的境界。比如说有一次宝玉病了,病好了以后,到院子里头散散心,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暮春,他沿着那一条沁芳溪岸上,叫翠月堤。他形容春天大观园的景致只有八个字,“桃吐丹砂,柳垂金线”,真是绝妙之至啊!那个桃花是吐着放开,丹砂那个红,这是诗,不是文。曹雪芹不会用大篇幅的所谓的描写,不会如何如何地去写景,统统没有。红楼中的每一个字眼都透着浓浓的情谊,空灵而梦幻;含蓄委婉的表情达意,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却千变万化;带着忧伤,悲凉的氛围,令我们动容。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意境蕴含其中,让人感到无尽的美。中国人的想象无穷,营造了这具有诗意的中国文明,而传承这种诗意文明的使命也是在语文课堂的肩上。只有我们顺着传统文化中渗透的点点诗意,营造出优美的语文课堂,到那时,语文素养的生成便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

总之,“意”可以伴随着语文课堂的始终,让我们的语文可以是智慧的、优美的、知性的、有魅力的、有情怀的。

标签:;  ;  ;  

行走在“意”之上的语文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