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帝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学帝国主义”,社会价值观,价值导向
社会帝国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赵昆[1](2019)在《“经济学帝国主义”思潮的社会价值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帝国主义"表面上是一种经济学研究范围"越界"、经济分析和解释对象扩大现象,但在伦理学视阈内,其许多"霸权"行为实质上是某种"泛经济主义",即"唯经济论"和市场价值观泛滥。经济学的行为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对许多社会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无限扩大经济分析的界限,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视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混乱。(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杭聪[2](2018)在《帝国主义、社会控制和英属非洲的非殖民化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大众教育和"文明使命论"联系,精英教育同非殖民化计划联系,可以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模式综合作用的产物。大众教育首重"公民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措施呈现种族歧视、注重控制、欠缺投入等特征。帝国主义者没有积极推动"文明"传播的表现。精英教育首重"自由教育""政治教育"兼顾实际技能。非洲人不满实际技能教育受到限制的、种族歧视的教育计划,这使帝国主义者的计划落空。(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春元[3](2018)在《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争取和平与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第19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作为各国共产党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于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在圣彼得堡召开了第19届会议。与会代表们在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肯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在当前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党在当前的战略策略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表达了加强团结的深切愿望,通过了联合声明《呼吁书》,确定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开展联合行动的具体措施。第19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规模空前,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邱卫东,胡博成[4](2017)在《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两大社会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基于列宁《帝国主义论》时代困境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已越来越成为相互交融的命运共同体。这与一个世纪前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关于两大社会制度间相互关系的预判出现了巨大差别。综合来看,列宁逝世后随着资本全球扩张不断走向深入而来的社会主义诞生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分离的历史新境遇,是造成既有经典论断与现实历史进程存在巨大差别的根本原因。以此境遇来全面反思全球化时代的两大社会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必将有助于我们在澄明现实社会主义应有实践原则的基础上,客观评价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及内在特征,并看清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幻象。与此同时,也必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反思现时代两大社会制度间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机理、内在限度及交往准则。(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7年03期)
李雪阳[5](2014)在《“全球化”视阈中的帝国主义——列宁“帝国主义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纲领”的当代适用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主义及其"帝国主义论"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广大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理论灯塔,其中的主要观点和"预言"也一再地被历史实践所证实。然而,随着二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风云变幻,资本主义"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以及"苏东巨变",列宁主义(包括"帝国主义论")合法性根基逐步受到蚕食、鲸吞,帝国主义理论也面临着日益被肢解和摧毁的威胁。严酷的时代背景中,怎样看待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难题。本文通过对库恩"范式"(paradigm)论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学说的回顾认为,列宁"帝国主义论"虽然不属于自然科学,然而,其作为成熟的社会理论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纲领",那么,这个"研究纲领"必然具有内在的"硬核"理论部分。我们将这个部分指认为:资本垄断、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战争,并进而将这些因素放置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时期中进行辨析;与此同时,文章对"苏联解体"与列宁主义(包括"帝国主义论")的关系作出梳理和阐释,通过上述两个维度的考察,尝试着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适用性问题作出肯定性的回答:列宁主义及其帝国主义理论正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奇幻斗篷下所深藏的危机,远未消失的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抗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展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深广的理论包容度。(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金在涌,吴延华,禹尚烈[6](2014)在《合作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末期之韩国社会与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6月出版/59.00元本书旨在探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期间韩国社会的作家群体的两种表现:一是与日本殖民者合作的亲日派文学作家,一是采取各种抵抗形式的作家群体针对亲日派作家现象,作者提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新认识,史料详实、论述缜密,涉及近代韩国文学界广大作家群体,对中同相同主题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后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韩国》期刊2014年02期)
林颐[7](2014)在《资本垄断与社会民主:考茨基帝国主义理论再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新型企业形式在世界市场上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政治等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相应地,考茨基有关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理论中包含的合理化因素逐步显现出来。以考茨基的帝国主义理论为基础,重新考察考茨基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帝国主义的本质等观点,分析考茨基从"垄断"与"民主"双重维度理解"帝国主义"的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考茨基帝国主义理论中的不足之处与合理因素,进而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陆轶之[8](2014)在《为了社会主义,为了满足人民的社会—经济—民主权利和愿望,加强反对日益升级的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共产党工人党《贝鲁特宣言》》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十四次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12年11月22日-25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举行。会议通过了以"为了社会主义,为了满足人民的社会—经济—民主权利和愿望,加强反对日益升级的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为主题的《贝鲁特宣言》。《宣言》重申了第十二次会议和第十叁次会议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声明,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危机造成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加剧了它们对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剥削与镇压,同时也加速了它们对弱小国家的渗透、侵略和干涉。共产党和工人党应该对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带领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和阶级斗争,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4年05期)
李彪,潘佳宝[9](2014)在《再中心化:文化帝国主义视角下全球媒介产品贸易网络研究——基于全球电影贸易的社会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受到一定挑战,本文以媒介产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地图,分析2004年和2012年近十年以来贸易网络参数的变化,研究发现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全球电影贸易集中化趋势更为明显,发展更为不均衡,经济、语言和地理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也出现了一定异化,在区域内重新构成新的文化霸权中心,全球电影贸易地位不平等趋势在不断强化。(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4年03期)
[10](2013)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第二辑)》《2012~2013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帝国主义新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实践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3-06-27)
社会帝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将大众教育和"文明使命论"联系,精英教育同非殖民化计划联系,可以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模式综合作用的产物。大众教育首重"公民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措施呈现种族歧视、注重控制、欠缺投入等特征。帝国主义者没有积极推动"文明"传播的表现。精英教育首重"自由教育""政治教育"兼顾实际技能。非洲人不满实际技能教育受到限制的、种族歧视的教育计划,这使帝国主义者的计划落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帝国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昆.“经济学帝国主义”思潮的社会价值影响[J].理论学刊.2019
[2].杭聪.帝国主义、社会控制和英属非洲的非殖民化教育[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刘春元.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争取和平与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第19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
[4].邱卫东,胡博成.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两大社会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基于列宁《帝国主义论》时代困境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
[5].李雪阳.“全球化”视阈中的帝国主义——列宁“帝国主义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纲领”的当代适用性辨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金在涌,吴延华,禹尚烈.合作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末期之韩国社会与文学[J].当代韩国.2014
[7].林颐.资本垄断与社会民主:考茨基帝国主义理论再审视[J].江西社会科学.2014
[8].陆轶之.为了社会主义,为了满足人民的社会—经济—民主权利和愿望,加强反对日益升级的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共产党工人党《贝鲁特宣言》[J].社会科学论坛.2014
[9].李彪,潘佳宝.再中心化:文化帝国主义视角下全球媒介产品贸易网络研究——基于全球电影贸易的社会网络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4
[10]..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N].光明日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