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将藏传佛教节日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论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文献考据法、整体性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传召大法会、雪顿节等几个较为典型的藏传佛教节日为主要探讨对象,分析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在封建农奴制时期与世俗政治、经济及群众信仰的关系;探讨民主改革后藏传佛教节日发生世俗化变迁的表现和原因,以及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的文化功能等。论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藏传佛教节日进行概括介绍,包括一些典型节日举行的时间、流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等,并对传召大法会、雪顿节等几个影响广泛的节日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后文的论述奠定基础。在简要介绍藏传佛教节日的基础上,笔者对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作了历时的比较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对封建农奴制时期的藏传佛教节日进行了分析,认为此阶段的藏传佛教节日不仅承载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受藏传佛教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文化因素的影响,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和奴化民众的工具。节日里商贸、文娱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藏区经济及文化的交流,但寺院获得的大量布施又对藏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第三部分对1959年民主改革后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现象和原因进行了研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废除,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促进了藏区社会的进步。曾经被统治阶级利用的藏传佛教节日回归为宗教的节日,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世俗化的转变:寺院不再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经济、文化活动与佛事活动并重,人民群众成为节日的受益者。世界众多宗教的世俗化发展趋势、政教分离、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及藏传佛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传统等促成了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文章最后对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的价值和功能进行了探讨。藏区社会环境的改变,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及全球化、城市化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赋予了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新的文化功能和存在价值,如民族情感表达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功能、和谐理念传播功能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选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二章 藏传佛教节日概述
  • 第三章 封建农奴制时期的藏传佛教节日
  • 一、藏传佛教节日与政治
  • 二、藏传佛教节日与经济
  • 三、藏传佛教节日与群众信仰
  • 第四章 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
  • 一、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概念
  • 二、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表现
  • (一) 寺院不再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 (二) 经济、文化活动与佛事活动并重
  • (三) 服务对象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
  • 三、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变迁的原因
  • (一) 世俗化已成为世界众多宗教发展的趋势
  • (二) 政教分离促进了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
  • (三) 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
  • (四) 藏传佛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传统
  • 第五章 新时期藏传佛教节日的文化功能
  • 一、民族情感表达功能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功能
  • 三、和谐理念传播功能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藏传佛教研究回顾——基于藏文期刊论文为中心的讨论[J]. 宗教学研究 2019(04)
    • [2].阿坝州藏传佛教寺庙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3].青海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初探——擦擦造像的构图方式[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8)
    • [4].16世纪以来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研究的再思考[J]. 建筑学报 2020(07)
    • [5].玉树通天河沿岸发现藏传佛教早期壁画残片[J]. 西藏艺术研究 2019(04)
    • [6].北京古刹护国寺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J]. 法音 2020(07)
    • [7].新形势下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考[J]. 攀登 2018(06)
    • [8].西夏时期藏传佛教的流传[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1)
    • [9].藏传佛教寺庙概述[J]. 戏剧之家 2018(29)
    • [10].藏传佛教的“两重性”和有关对策研究[J]. 中国藏学 2019(03)
    • [11].当代西方藏传佛教研究评论[J]. 中国藏学 2019(03)
    • [12].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在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上的发言[J]. 法音 2017(12)
    • [13].元、清两朝藏传佛教政策管控及其效果[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4].谈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兼谈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方向[J]. 中国藏学 2018(02)
    • [15].新时代藏传佛教教规教义阐释工作刍议[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4)
    • [16].给现代人讲清藏传佛教——评尕藏加的《中国藏传佛教》[J]. 法音 2018(07)
    • [17].互助土族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基于对互助佑宁寺与信众之间互动关系的观察[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8].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教育状况及其思考[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19].2016年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研讨会召开[J]. 法音 2016(12)
    • [20].藏传佛教学衔的设定探微[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1].全球化背景下的藏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研究[J]. 文化纵横 2017(01)
    • [22].故宫神秘的藏传佛教[J]. 中国报道 2017(02)
    • [23].扎实开展工作 推动藏传佛教事业迈出新步伐[J]. 中国宗教 2017(04)
    • [24].改善和加强专委会工作 推动藏传佛教工作迈上新台阶[J]. 中国宗教 2017(04)
    • [25].谈藏传佛教在西藏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6)
    • [26].藏传佛教在美国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究[J]. 前沿 2017(04)
    • [27].藏传佛教在华锐地区的传播及影响[J]. 法音 2017(02)
    • [28].藏传佛教尼姑:丹却白玛前往拉萨的朝圣之旅(英文)[J]. China Tibetology 2017(02)
    • [29].2015年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研讨会综述[J]. 中国藏学 2015(04)
    • [30].蒙古国藏传佛教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J]. 国际研究参考 2015(09)

    标签:;  ;  ;  ;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