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木质藤本,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和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癌、抗风湿、抗艾滋等多种功效。在农用活性研究方面发现其对农业害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可引起拒食反应,或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在医用和农用无公害新型杀虫剂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使野生雷公藤资源盲目的开采利用而急剧减少。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植物后,通常会产生发状根。与常规人工栽培相较,发状根生长速度快、不受季节影响、无有害物质污染,因此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A4侵染,以期得到发状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发根农杆菌A4和ATCC15834在MS和1/2MS培养基上对雷公藤叶片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得到雷公藤发状根。A4+1/2MS组合发状根的诱导率最高达80.36%,A4+MS组合的诱导率次之为72.73%,ATCC15834+MS组合诱导率最低为46.30%。发根农杆菌A4和ATCC15834均可诱导雷公藤外植体生成发状根,但雷公藤外植体对发根农杆菌A4更敏感,并且雷公藤更适宜在1/2MS培养基上生成发状根。2. HPLC分析检测显示,雷公藤发状根中内酯醇、吉碱和次碱的含量分别为39.98、1100.20和234.61μg/g DW,分别是未转化愈伤组织的22.72,3.04和16.38倍。内酯醇含量最高的是不定根,发状根次之,愈伤组织含量最低,发状根和不定根的含量均高于七年生自然根。次碱含量最高的是自然根,其次是发状根,不定根的含量最低。发状根和自然根的吉碱含量相当。3.以雷公藤发状根的生长量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发状根固体培养条件(蔗糖浓度、大量元素含量、接种量和p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雷公藤发状根固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蔗糖浓度20g/L、大量元素4.09g/L (1650mg/L NH4NO3,1900mg/L KNO3,370mg/L MgSO4·7H2O,170mg/L KH2PO4)、接种量4g/L、pH5.5,此条件下雷公藤发状根的生长量最高达14.71g。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雷公藤在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20(04)
- [2].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12)
- [3].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01)
- [4].第六届全国雷公藤会议闭幕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7(03)
- [5].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09)
- [6].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11)
- [7].雷公藤疗效得到进一步论证[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06)
- [8].祛风除湿雷公藤 因有大毒须慎用[J]. 长寿 2014(07)
- [9].甘草炮制对雷公藤治疗窗的影响: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例[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6)
- [10].基于高内涵分析的甘草炮制雷公藤减毒作用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11)
- [11].基于雷公藤配伍前后雷公藤内酯酮含量变化探讨其减毒机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08)
- [12].雷公藤提取物能治肥胖症[J]. 养猪 2016(04)
- [13].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04)
- [14].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0)
- [15].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04)
- [16].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1)
- [17].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10)
- [18].雷公藤从毒草变良药[J]. 药物与人 2008(01)
- [19].雷公藤甙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 2014(01)
- [20].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草甘片抗炎作用量效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14(09)
- [21].雷公藤提取物溶解性能的测定方法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05)
- [22].雷公藤药酒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48例[J]. 陕西中医 2011(12)
- [23].雷公藤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残留量的测定[J]. 中国药师 2010(05)
- [24].雷公藤提取物性能的研究[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12)
- [25].雷公藤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2)
- [26].雷公藤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9(02)
- [27].雷公藤的毒理作用及增效减毒配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08(09)
- [28].关于召开“第5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04)
- [29].关于召开“第五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3)
- [30].雷公藤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展[J]. 种子科技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