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杨顺智

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杨顺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双Mach-Zehnder干涉仪,扰动信号定位算法,特征提取

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杨顺智[1](2018)在《双M-Z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扰动信号的定位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可测距离远、测量精度高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成为周界防护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分布式光纤周界防护系统分为:干涉型传感技术、后向散射型传感技术。采用双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具有灵敏度高、能够对扰动信号定位、实现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同时提高扰动信号定位精度与实时性,对混合模式下的扰动信号进行准确分类,以减少系统误报率,是该系统中的两个难点问题。本文针对双M-Z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中的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理论仿真分析和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针对双M-Z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扰动信号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扰动信号采样频率、信噪比等参数与定位精度的关系。将二次互相关算法应用到入侵信号扰动位置的估计中,通过维纳-辛钦定理将互相关算法变换到频域,进行共轭乘积运算,再用傅里叶反变换计算得到扰动信号的位置。采用二次互相关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得到扰动位置在6公里处的估计根均方误差与互相关估计方法相比减少了140m,同时单次定位计算时间平均为27ms。然后,针对双M-Z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检测到的扰动信号存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与振幅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扰动信号进行区分,以降低系统对扰动信号识别成入侵事件的误报率。采用离散小波变换、短时过阈值率等算法对扰动信号的时-频特征进行了提取。在分类方法方面,采用BP(Back Propagation,BP)分类方法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方法分别对数据模式分类进行比较。采用离散小波分解提取传感信号在不同频带内的能量谱特征,采用短时过阈值检测方法提取了信号过阈值率特征,并把两种方法的结果应用于SVM分类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基于双M-Z分布式光纤传感实验平台,对模式识别算法进行了测试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0组训练样本、100组识别样本下采用本文改进的SVM分类算法能够得到较高准确率的分类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郑斌青[2](2018)在《电网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识别及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全国互联的超大规模电网的初步形成,发电和输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的同时,由于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中出现的功率扰动源也日益增多。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持续的周期性功率扰动会引发强迫功率振荡,当且仅当振荡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发生大幅的功率振荡,这称为共振现象。强迫功率振荡起振快、振幅大、传播范围广,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抑制强迫功率振荡,需要尽快切除系统中的强迫扰动源,因此快速定位强迫扰动源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论文围绕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的扰动源定位方法进行如下相关研究:(1)研究了强迫功率振荡与负阻尼低频振荡之间的区别和特征。首先建立了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模型,在总结负阻尼低频振荡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强迫功率振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原动机及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进行建模,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对强迫功率振荡和负阻尼低频振荡进行分析和对比。所得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强迫功率振荡的发生机理和扰动源的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提出了一种考虑发电机控制装置的强迫扰动源定位和识别方法。通过对负阻尼低频振荡和强迫功率振荡发生时,发电机内部自动控制装置电气量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炼出两者响应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哈密顿函数构建暂态能量函数推导出了振荡源定位和识别的判据。进一步,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得到判据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而对系统中发电机组振荡源进行定位并识别其振荡性质。最后,在四机两区仿真系统和新英格兰仿真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波动及电压频率波动相位的强迫扰动源定位方法。首先研究了强迫功率振荡时,系统暂态振荡能量的转化和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相量图方法分析了系统振荡过程中有功功率波动相位和电压频率波动相位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振荡能量流向的判据。进一步,采用TLS-ESPRIT方法获取系统电气变化量的相位信息,进行能量流向判别实现电网中扰动源的定位。最后,在四机两区仿真系统和华东电网实际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1-01)

王曦,毕贵红,祖哲[3](2012)在《基于递归特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与定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将递归图和定量递归分析技术引入非平稳电能扰动信号处理研究中,通过分析递归图和递归特性,选择递归量化参数定量地表征电能扰动信号的递归特性,利用定量递归分析提取的不同参数,并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扰动训练,最终实现区分不同的电能扰动模式。进一步选择信号递归度这一特征参数,初步检测了电能扰动信号的端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压暂降、暂升、中断、振荡暂态、电压尖峰和暂态谐波等多种暂态扰动信号有较好的识别与定位,识别率在98%以上。(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刘奇,周雒维,卢伟国[4](2012)在《基于广义S变换的暂态电能质量扰动定位与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S变换由于时频分辨率固定,从而导致定位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效果差。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扰动定位新方法,利用高频处时间幅值曲线的突变点峰值进行定位检测,以提高扰动的定位精度。首先通过广义S变换得到扰动信号的模时频矩阵,然后利用高频处时间幅值曲线定位扰动的起止时刻,再根据最大频谱曲线、基频幅值曲线与定位结果提取四个识别特征量,最后基于分类规则树方法实现扰动信号的自动分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简单直观,精度较高;提取的识别特征量少而有效,分类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2年07期)

徐永海,赵燕[5](2011)在《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与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扰动时间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作为时频信号分析工具研究电能质量扰动识别问题,同时提出了用奇异值分解技术研究扰动时间定位问题。从扰动电压信号短时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二维频谱幅值矩阵中提取出4个特征序列,生成频谱峰值曲线、基频幅值曲线、高频幅值曲线和幅值标准差曲线,这些曲线用6个特征量来表征。当6个特征量中的某几个满足一定的取值组合时能够唯一确定一种扰动,文中通过建立决策树,实现多种单一与复合扰动的识别。利用采样信号构造Hankel矩阵,对此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分量信号的构造并从中提取模极大值点,进行扰动时间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8种单一与8种复合扰动的类型识别,准确检测出电压暂降、暂升、中断的幅值,并可对电压暂降、振荡、脉冲等扰动进行精确的扰动时间定位。(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秦英林[6](2010)在《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识别和时刻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能在当今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电网的负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大量的非线性、波动性、冲击性负荷涌入电力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也造成电网的污染,导致电能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些设备对电能质量比较敏感,受到电能质量问题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电能质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电能质量检测、分析及控制技术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电能质量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电能质量对用户的影响。电能质量监测为最终解决电能质量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构成了电能质量控制的基础。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对电能质量扰动进行检测、评估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实现电能质量监测的基础是电能质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需要从其准确性、正确性和可行性来考察其有效性。电能质量问题从大类来说分为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和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它们的检测、分析和评估方法有很大的差别。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电能质量的检测与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分析工具。稳态电能质量问题的检测、分析通常采用傅立叶变换的方法,并有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技术上相对成熟。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的检测与分析较稳态电能质量复杂。短时电压扰动如电压暂降、暂升和中断是暂态电能质量问题中对用户影响最大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研究短时电压扰动的检测与定位方法有重要意义。短时电压扰动的检测和定位为判断电能质量扰动产生的原因提供依据,成为电能质量问题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短时电压扰动的检测和定位主要是依据电压信号在扰动发生时的奇异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时域扰动检测法、神经网络扰动检测法、小波变换法、数学形态学法、TEO能量算子法和其Hilbert-Huang变换法等。但当采样信号的背景噪声较强时,将会给扰动信号奇异点的检测和定位带来误差甚至不能定位。如何从含有随机噪声的扰动信号中检测与定位扰动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也是考核一个扰动检测与定位方法优劣的标志。电能质量扰动分类为电能质量扰动的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因此研究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识别方法构成了研究热点。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识别方法分为两部分,即信号特征向量的提取和分类器分类。提取出的信号特征向量一方面要能够代表信号的特征,另一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小特征向量的大小。常用的特征向量提取方法主要有小波变换、S变换、HHT变换等方法及其衍生出来的一些方法。分类器构造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分类、专家系统、模糊专家系统等。本文着重研究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的检测和定位方法、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方法,并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综合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能量分布和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对采样信号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利用小波变换系数计算该信号的能量分布向量并与标准信号的能量分布向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能量分布差向量。将该能量分布差向量作为所提取的信号特征向量,用于信号分类器输入,经叁层BP神经网络得到电能质量扰动的类型。在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时,为使所采用的信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使扰动的发生时刻和持续时间是随机量,另一方面在信号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噪声,以获取该方法在噪声环境下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噪声环境下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有较高的识别率,且性能保持稳定,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2)提出了基于信号自回归模型的短时电压扰动起止时刻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自回归模型线性预测理论对各个采样点数据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的电压采样数据进行比较,由二者的残差曲线上对应于短时电压扰动发生的起止点上的突变来确定短时电压扰动的准确起止时刻。在处理过程中,将采样信号分成相互重迭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内计算自回归模型,并在预测段内数据时保持不变,但各数据段之间使用相同阶数的自回归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对短时电压扰动的起止时刻定位准确,对噪声干扰和谐波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由投运空载变压器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了动模实验研究,投运空载变压器引起的励磁涌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二次谐波,对电力系统影响较大;投运空载变压器能够引起母线电压暂降,并且其母线电压是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利用所提的方法对投运空载变压器引起的电压暂降波形进行了分析,对电压暂降的起点定位非常准确。(3)提出了基于Hankel矩阵奇异值分解技术的短时电压扰动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根据短时电压扰动的电压采样序列构造Hankel矩阵,并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基于该分解结果将原电压信号分解到多个分解层,得到扰动信号的一种线性分解,在某些分解层上电压扰动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突变,根据这些突变点可以定位扰动起始和结束时刻。从原采样序列中,在起点两侧分别提取一个周波信号进行FFT运算以获取扰动发生前后的基波幅值,基于两者幅值关系可以确定扰动的类型,并计算出其指标。对短时电压信号、混合信号及实测信号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与小波变换方法在定位奇异点的集中性和适用性方面进行比较,其结果说明所提方法比小波变换法优越。该方法计算量适中,适合于在线分析。(4)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综合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分为终端机系统、数据服务器系统和通讯系统叁部分。对系统每一部分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给出了系统功能结构图和系统的流程。系统的软件在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下开发。终端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硬件部分包括互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及数据采集卡和工控机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电能质量指标计算模块,电能质量数据存储模块及电能质量数据统计模块等。数据服务器系统的硬件采用通用计算机即可;软件系统是其主要部分,其软件主要完成电能质量数据的统计,根据用户的需要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以友好方式显示出来或输出统计报告。由于电能质量监测的终端机通常安装在中心变、配电站处,一般有通讯通道可用,因此通讯系统的硬件方面未介绍;在软件方面,采用DataSocket技术设计了运行于终端机和数据服务器系统的数据通讯软件。在通讯系统设计中,为保证通讯系统的可靠性,采用通讯双方相互返回验证信息的方法。搭建了短时电压扰动实验电路系统,采用所提出的基于Hankel矩阵奇异值分解技术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与定位方法编写了短时电压扰动的检测分析程序,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0-04-16)

秦晓辉,毕天姝,杨奇逊[7](2009)在《基于广域同步量测的电力系统扰动识别与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准确的识别扰动类型与位置对于实施及时有效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至关重要,但目前稳定控制系统对扰动的感知范围依赖于子站测点的布置,因此扰动识别的准确性和冗余度不够。文中在对各种常见扰动机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同步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扰动识别与定位方法。该方法一方面选取扰动后的相量测量单元实测正序支路电流相量作为特征提取量;另一方面利用迭加原理,在扰动分量网络中求取支路电流的估计扰动分量,通过实测特征提取量和预设事件估计扰动分量之间的快速匹配(利用距离二范数),实现了对扰动类型和位置的快速有效识别,以改进稳定控制系统的故障场景识别和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大多数扰动进行快速有效的识别和定位。(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9年12期)

胡为兵[8](2008)在《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识别和定位相关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容量不断扩大,各种分布式发电单元逐步接入电网,同时各种大功率的非线性负载,如各种整流设备,电弧炉和开关电源使用不断增加,造成公用电网电能质量日益恶化。而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对电压扰动敏感性有增无减,造成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此提出了综合电能质量测试平台的构架,前端的电能质量监测仪可以实现电能质量稳态指标的计算和显示,并且具有扰动触发单元,一旦监测到电能质量扰动就可以触发记录单元,记录扰动期间的数据,并将其通过变电站通讯系统传输到电能质量分析中心,以便利用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模糊专家系统、谱估计等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得到更多关于电能质量扰动的信息。本文针对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扰动监测中波形特征参数的计算、电能质量扰动自动分类以及投切电容的自动辨识和定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RMS值和小波变换的电压骤降起止时刻的检测方法。电压骤降是配电系统最普遍的电能质量扰动问题,而电压骤降的主要特征通过骤降的电压RMS值和骤降的时间间隔表征其特性。电压RMS值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而电压骤降起止时刻的精确检测由于在骤降结束区间波形变化平缓,很难实现。提出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电压骤降实际波形的特征,采用滑动窗RMS方法确定电压骤降起止时刻的范围,然后在小波分解尺度d1中采用正态分布叁倍标准偏差阈值确定相关的奇异点,而电压骤降的起止时刻对应着小波变换的奇异点,因此通过在确定的范围内搜索小波变换奇异点可以精确地检测骤降的起止时刻。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改进型模糊专家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电能质量扰动的检测、定位和分类是电能质量分析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扰动分类可以辨识电能质量扰动类型,便于统计配电系统的主要扰动,为电网改善提供实时数据。提出的方法首先利用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以及RMS值等计算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特征量,将计算的特征矢量输入到模糊专家系统,通过if-then实现输入到输出的转化,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振荡暂态、短时断电、骤降、骤升、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脉冲和陷波等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分类,识别率达到99%。模糊专家系统基于统计研究和专家知识得到特征量的成员函数和规则基,采用模糊推理实现电能质量扰动分类。考虑噪声和谐波对已有模糊专家分类系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隶属函数的改进和增加模糊推理规则基,改善了模糊专家系统在噪声和谐波两种扰动情况的分类识别率,达到了95.25%。针对电能质量振荡暂态特性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极大值小波域和总体最小二乘法-旋转不变技术的信号参数估计(TLS-ESPRIT)算法,可以实现投切电容的振荡辨识和投切电容的方位确定。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对应信号的奇异点实现振荡起止时刻确定,从而得到振荡区间的持续时间。TLS-ESPRIT算法是一种基于子空间的高分辨率信号分析方法,直接以振荡区间的数据构成的数据矩阵为基础,把信号空间分解为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能够高精度地估计振荡信号各分量的频率、阻尼比、振幅和相位等信息。根据估计的主导振荡频率分量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关系就可以确定投切电容相对于测量点的方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崔连生,张文涛[9](2007)在《投切电容器扰动的识别、定位与故障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针对投入和切除电容器扰动的识别、定位和确定是否发生机械故障的新方法。其它此类方法多对从扰动开始到扰动结束时的短暂的扰动时间内进行分析,这使得其受某些复杂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瞬时电弧、低压投入时的弱信号、复杂信号等。此方法利用了投切电容器扰动独有的特点,对扰动开始前的稳态和扰动结束后的稳态进行分析,所以受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较小。此方法原理可靠准确,计算简单,可信度得到很大提高。经仿真验证,新方法显示了它的高可信度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继电器》期刊2007年18期)

张文涛,王成山[10](2007)在《基于小波熵的电容器扰动识别和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投电容器扰动识别和定位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对其他此类方法的不足,比如在电压幅值低时投电容器扰动的识别、定位“可信度不高”等,文中通过提取小波变换的特定层的系数,对需要识别的电容器扰动的分解信号相对增强,而其他扰动的分解信号相对减弱,然后再提取熵特征值,结果表明它可以作为识别低电压时投电容器扰动的依据。在对电容器扰动进行定位时,参考了功率和能量定位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仿真分析证明,在电压幅值较低时,可以准确和可靠地对电容器扰动进行识别和定位。(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7年07期)

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全国互联的超大规模电网的初步形成,发电和输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的同时,由于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中出现的功率扰动源也日益增多。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持续的周期性功率扰动会引发强迫功率振荡,当且仅当振荡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发生大幅的功率振荡,这称为共振现象。强迫功率振荡起振快、振幅大、传播范围广,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抑制强迫功率振荡,需要尽快切除系统中的强迫扰动源,因此快速定位强迫扰动源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论文围绕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的扰动源定位方法进行如下相关研究:(1)研究了强迫功率振荡与负阻尼低频振荡之间的区别和特征。首先建立了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模型,在总结负阻尼低频振荡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强迫功率振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原动机及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进行建模,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对强迫功率振荡和负阻尼低频振荡进行分析和对比。所得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强迫功率振荡的发生机理和扰动源的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提出了一种考虑发电机控制装置的强迫扰动源定位和识别方法。通过对负阻尼低频振荡和强迫功率振荡发生时,发电机内部自动控制装置电气量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炼出两者响应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哈密顿函数构建暂态能量函数推导出了振荡源定位和识别的判据。进一步,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得到判据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而对系统中发电机组振荡源进行定位并识别其振荡性质。最后,在四机两区仿真系统和新英格兰仿真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波动及电压频率波动相位的强迫扰动源定位方法。首先研究了强迫功率振荡时,系统暂态振荡能量的转化和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相量图方法分析了系统振荡过程中有功功率波动相位和电压频率波动相位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振荡能量流向的判据。进一步,采用TLS-ESPRIT方法获取系统电气变化量的相位信息,进行能量流向判别实现电网中扰动源的定位。最后,在四机两区仿真系统和华东电网实际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杨顺智.双M-Z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扰动信号的定位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2].郑斌青.电网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识别及定位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王曦,毕贵红,祖哲.基于递归特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与定位(英文)[J].电网技术.2012

[4].刘奇,周雒维,卢伟国.基于广义S变换的暂态电能质量扰动定位与识别[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

[5].徐永海,赵燕.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与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扰动时间定位[J].电网技术.2011

[6].秦英林.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识别和时刻定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0

[7].秦晓辉,毕天姝,杨奇逊.基于广域同步量测的电力系统扰动识别与定位方法[J].电网技术.2009

[8].胡为兵.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识别和定位相关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9].崔连生,张文涛.投切电容器扰动的识别、定位与故障判断[J].继电器.2007

[10].张文涛,王成山.基于小波熵的电容器扰动识别和定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标签:;  ;  ;  ;  

扰动识别与定位论文-杨顺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