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制度构建

论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制度构建

论文摘要

公正与效率一直是现代刑事诉讼所追求的价值理念。然而,纵观我国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在庭审方式改革上吸收了大量对抗制因素,但由于缺乏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和规则,新的庭审机制远未发挥出预想的效果,并产生了控辩双方对抗力量失衡以及辩护律师阅卷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作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的配套措施,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方向,也有助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因此,加强对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研究,并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本文立足于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理论基础,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考察英美两国的先进立法例、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及司法实务界对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探索,最后结合在前文总结所得的有益经验及作者提出的观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了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相关理论问题,包括其概念、目的及价值基础。第二部分,选取了英美两国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和经验总结,以选取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有益成分。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及司法实务界对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探索经验,进行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在我国建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第四部分,结合上述总结的有益分成以及作者的构思,提出建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对证据展示制度中的实体性问题、程序性问题和保障机制分别予以构建。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区别于全面参照西方立法例的做法,只选取英美两国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可以说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并且本文在制度构建时注意结合我国现阶段的诉讼实际及司法实务界的接受程度,放眼于未来而又着力解决现阶段问题。由于水平和资料所限,文中如又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刑事证据展示的相关理论问题
  • 第一节 刑事证据展示的概念及目的
  • 一. 刑事证据展示的概念
  • 二. 刑事证据展示的目的
  • 第二节 刑事证据展示的价值基础
  • 一. 刑事证据展示与公正价值
  • 二. 刑事证据展示与效率价值
  • 三. 刑事证据展示与秩序价值
  • 第二章 美英两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分析与借鉴
  • 第一节 英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 一. 《1996 年刑事程序与侦查法》中关于刑事证据展示的规定
  • 二. 2003 年英国刑事司法中关于证据展示制度的新变化
  • 第二节 美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 一. 预审阶段
  • 二. 审前动议阶段
  • 第三节 英美两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 一. 控辩双方展示义务的平等
  • 二. 控方展示证据的范围
  • 三. 辩护方展示证据的范围
  • 四. 保障证据展示的司法程序
  • 五. 违反证据展示义务的法律后果
  • 六.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现状分析与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立法分析
  • 一.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相关立法规定
  • 二. 对我国证据展示的立法评价
  • 第二节 司法界对刑事证据展示的有益探索
  • 一. 司法界对刑事证据展示的探索性试点工作归纳
  • 二. 对司法界的刑事证据展示试点性工作的评价
  • 第三节 我国建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
  • 一.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 二. 刑事证据展示与现行立法中的相关规定
  • 三. 刑事证据展示与该制度在诉讼实践中的运行
  • 四.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制度构建
  • 第一节 建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 一. 双向展示原则
  • 二. 不对等展示原则
  • 三. 相对合理原则
  • 第二节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中的实体性问题
  • 一. 刑事证据展示的主体
  • 二. 刑事证据展示的范围
  • 第三节 刑事证据展示中的程序性问题
  • 一. 刑事证据展示的时间和地点
  • 二. 刑事证据展示的程序
  • 第四节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中的保障机制
  • 一. 对违反证据展示义务的违法性制裁
  • 二. 刑事证据展示中的法官司法审查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事证据辩护的理论反思[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我国刑事证据推理模式的转型:从日常思维到精密论证[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3)
    • [3].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的法律问题与应对策略[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3)
    • [4].论刑事证据的特性[J]. 商业故事 2016(31)
    • [5].从一起命案积案看刑事证据的印证证明[J]. 中国刑事警察 2020(01)
    • [6].刑事证据转化为行政证据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7].刑事证据与民事性证据异同的法哲学思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 [8].刑事证据印证模式省思:理论、运作与规制[J]. 昆明学院学报 2018(01)
    • [9].刑事证据“潜规则”论——以鉴定意见为视角[J]. 研究生法学 2013(04)
    • [10].浅议刑事证据展示制度[J]. 大众商务 2009(16)
    • [11].刑事物证保全与刑事证据合法性研究[J]. 商 2014(13)
    • [12].徘徊于发现真实和人权保护之间的刑事证据——浅谈刑事证据收集过程中人权价值的平衡[J]. 商 2012(08)
    • [13].科学技术发展对刑事证据的影响研究[J]. 河南科技 2012(18)
    • [14].浅析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之建构[J]. 学理论 2009(14)
    • [15].论刑事证据展示制度[J]. 镇江高专学报 2009(02)
    • [16].刑事证据审查运用的公诉实践[J]. 人民检察 2018(11)
    • [17].浅析我国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J]. 法制与社会 2019(25)
    • [18].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问题探析[J]. 法制博览 2018(11)
    • [19].刑事证据审查的基本制度结构[J]. 中国检察官 2018(09)
    • [20].论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J]. 学理论 2018(09)
    • [21].刑事证据的收集与审查[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10)
    • [22].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J]. 文教资料 2018(12)
    • [23].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制度须进一步完善[J]. 法律与生活 2014(10)
    • [24].从“事实说”到“材料说”的证据概念转变管窥中国刑事证据辩护[J]. 法制与社会 2014(29)
    • [25].对“两个刑事证据规定”的宪法解读[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0(06)
    • [26].刑事证据合法性的主要内容[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 [27].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问题研究[J]. 中外法学 2008(01)
    • [28].刑事证据审查体系的层阶化再造——以规范要素的系统性整合为基点[J]. 河北法学 2020(05)
    • [29].刑事证据中专家意见的关联性[J]. 法制博览 2020(19)
    • [30].刑事证据印证的证据矛盾向度:误区与辩正[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01)

    标签:;  ;  ;  

    论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制度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