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系统结构分析与研究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系统结构分析与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IT业在寻求自身发展定位中遇到瓶颈,在传统软件行业和硬件行业中均未找到后发优势点与国外IT业进行竞争。本文试图从蓝海战略的思维角度,结合中国现有软件业成功案例,提出中国IT业崭新定位点——将专业软件与通用软件相结合的协同软件,该软件具备通用软件的销售量级以及专业软件的利润额的强大后发优势,可望成为中国IT的蓝海区域。本文在确定中国IT业定位点基础上,吸收了引爆点基础概念,进一步探讨协同软件可供流行的条件——自身号召力、环境威力及专家内行和推销员。通过论证和分析发现,高校教育自身发展迅速,已具备能够广泛流行的条件。高校现今已经普遍具备教学管理软件,专业操作已有相当积累,但这类软件并未实现通用化,造成开发与应用的低效率。协同软件作为通用平台,利用专业软件开放端口,实现专业软件和通用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时合理整合数据库资源,使专业软件与通用平台最大限度的协作,可节约大量的二次开发成本。再者,高校教学协同软件入门门槛较低,该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外加相应政策支撑,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迅速流行起来的条件,故此高校教学协同软件可以成为协同软件的引爆点。本文研究定位于高校层面应用基础上,但范围可望扩展至职教、中学等领域,具有可延伸和拓展性。本文确定开拓高校教学协同软件领域必要性,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可行性。为保证软件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对需求结构分析,进一步对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接口设计以及主要算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进而将协同软件概念设计落到实处。从理论层面来看,本文首次以通用专业软件整合的协同软件为核心,结合不同类别软件的自身情况,探讨协同软件的杠杆点与引爆点概念,提出高校协同软件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架构。从实践层面来看,为各大院校和软件运营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具,以整合各层用户需求要素,从而更为方便与快捷的提出各类解决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综述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1.1 中国IT业定位的蓝海区域——通用专业协同软件
  • 1.1.2 蓝海定位的杠杆点——高校教学协同软件
  • 1.2 协同软件的研究综述
  • 1.2.1 协同软件的概念
  • 1.2.2 协同软件的发展路径
  • 1.2.3 协同软件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协同软件的定位点与结构分析
  • 2.1 国内外软件业比较研究
  • 2.1.1 国内外软件业发展现状
  • 2.1.2 探索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模式
  • 2.2 在通用软件与专业软件领域选取合适定位点
  • 2.2.1 国内通用软件与专业软件优劣势分析
  • 2.2.2 在软件领域内选取合适定位点
  • 2.3 选择与整合不同层次与结构的协同软件
  • 2.3.1 不同软件领域内的协同软件
  • 2.3.2 通用软件领域与专业软件领域相整合的协同软件
  • 2.3.3 应用案例分析
  • 第三章 协同软件的引爆点分析
  • 3.1 引爆点的流行三法则
  • 3.2 附着力因素法则
  • 3.3 环境威力法则
  • 3.4 个别人物法则
  • 3.5 协同软件的引爆点——高校教学协同软件
  • 第四章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的需求结构分析
  • 4.1 高校教学软件现状分析
  • 4.1.1 高校教学软件的发展路径
  • 4.1.2 高校教学软件主要存在问题
  • 4.2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应用特点分析
  • 4.2.1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与传统教学软件的区别
  • 4.2.2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的解决方案
  • 4.3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需求分析
  • 4.3.1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需求调研与数据处理
  • 4.3.2 软件综合需求分析
  • 4.3.3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4.3.4 软件数据需求分析
  • 4.3.5 不同用户层次需求分析
  • 第五章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的系统结构设计
  • 5.1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5.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思想
  • 5.1.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2 各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初步设计
  • 5.2.1 各子功能模块设计
  • 5.2.2 主要菜单及操作设计
  • 5.3 功能模块接口的实现
  • 5.4 软件的主要算法
  • 5.5 软件开发工具
  • 第六章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的推广实施要点
  • 6.1 分类应用
  • 6.2 反馈完善
  • 6.3 安全保障
  • 6.3.1 用户权限的设置
  • 6.3.2 设计的安全性
  • 6.3.3 传输安全策略
  • 6.3.4 数据的安全维护
  • 6.4 效益估计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本论文的难点及创新点
  • 7.3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答辩委员会决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办公协同软件发展三大趋势及应用建议[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03)
    • [2].协同软件工程工具评价模型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11)
    • [3].协同软件中的工具软件[J]. 软件工程师 2010(09)
    • [4].协同软件中的在场状态探测与识别[J]. 软件工程师 2010(11)
    • [5].2008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回顾与展望[J]. 电子商务 2009(02)
    • [6].2009办公协同软件趋势展望[J]. 电子商务 2009(06)
    • [7].协同软件的优势及实施选型建议[J]. 信息系统工程 2009(10)
    • [8].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J]. 软件工程师 2009(12)
    • [9].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发展的推动和阻碍因素[J]. 软件世界 2009(09)
    • [10].协同软件集中在东西方管理的共同点上[J]. IT时代周刊 2008(Z1)
    • [11].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协同软件?[J]. 中国高新区 2008(02)
    • [12].中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分析与展望[J]. 电子商务 2008(08)
    • [13].协同软件:明天会更好[J]. 电子商务 2008(01)
    • [14].协同软件及其平台化[J]. 信息系统工程 2009(02)
    • [15].协同软件的巨大市场机遇[J]. 软件工程师 2009(11)
    • [16].协同软件的思想精髓[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24)
    • [17].新一代协同时代已经来临[J]. 软件世界 2009(09)
    • [18].协同软件的思想精髓[J]. 软件世界 2009(05)
    • [19].走出协同软件新路[J]. 软件世界 2009(01)
    • [20].基于协同软件开发的可视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19)
    • [21].即时通讯:协同软件纠结着的过去和未来[J]. 软件工程师 2010(Z1)
    • [22].协同软件价值剖析[J].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9(04)
    • [23].协同软件应用的春天还未到来[J]. 信息化建设 2009(12)
    • [24].SOA让协同OA走向大量定制[J].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8(02)
    • [25].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产品[J]. 程序员 2010(08)
    • [26].协同软件应对信息化挑战[J]. 数码世界 2008(03)
    • [27].中小企业该用性价比高的OA软件[J]. IT时代周刊 2008(08)
    • [28].基于计量检定校准协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 工业计量 2013(02)
    • [29].协同软件技术在煤矿隐患排查系统中的应用[J]. 煤炭工程 2010(05)
    • [30].协同OA的必由之路:从核心到专业[J].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9(06)

    标签:;  ;  ;  ;  

    高校教学协同软件系统结构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