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世界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作家,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可谓当代英国文学中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也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现己被译成多种文字。小说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独特,奠定了莱辛在英美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也使她在2007年获得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价她为“女性经验的史书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生态批评的主要使命是探究人类的思想、文化、科技、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竭泽而渔式的行为,如何导致了生态危机。生态批评的最终目的是思想文化变革,进而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推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批评最主要的思想特征是生态整体主义。卢梭、达尔文、惠格斯的生态思想,海德格尔的生态哲学,利奥波德、罗尔斯顿、拉夫洛克和深层生态学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生态的和谐观与正义观以及生态的主体间性理论,构成了生态批评的哲学基础。生态批评为文学批评、美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打开了新视角、开拓了新领域、提供了新课题、输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金色笔记》由一个独立的故事和五本笔记构成,整部小说没有章节划分,而其中黑、红、黄、蓝四种不同颜色的笔记代表“自由女性”女主人公安娜生存的四个不同方面,即作家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四种不同角色令安娜在生活中无法统一,使之陷入人格分裂的困境,四本笔记记录了安娜走出分裂状态的心路历程。最后的“金色笔记”是安娜对人生的一个总结。自问世以来,评论家从不同层面对该小说进行了探讨。他们对该小说解读的方法涵盖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主义等。然而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人对莱辛的作品从生态批评的视域做过较系统的梳理和更深入地发掘,也末见将生态文学批评与女性话语分析相结合来研究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论文或著作。鉴于此,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对《金色笔记》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探讨。内容上,本文着重从两方面阐释了莱辛作品中的生态整体观。一是莱辛生态意识的形成,二是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整体观:人类中心主义批评探究、菲勒斯中心主义批评探究、殖民主义批评探究,旨在希望人们思考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各种社会危机的根源,以及如何缔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并为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形式上,该小说体现了作者在文本建构方式上的伟大创新: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角度与独特的叙述结构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父权制文本的单一视角,书写女性经验,颠覆女性客体和他者地位,从而构建女性的主体性,使女性成为真正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和言说主体,结束了男女二元对立体系中女性“失语”的状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假想人生残酷世界——多丽丝·莱辛的《我的父亲母亲》的伦理解读[J]. 海外英语 2018(05)
- [2].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 戏剧之家 2017(02)
- [3].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五彩的灵魂世界[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4].论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修辞美[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5].多丽丝·莱辛《到十九号房》在后现代场域下的解构向度[J]. 怀化学院学报 2017(06)
- [6].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身体政治解读[J]. 北方文学 2019(03)
- [7].浅析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9(05)
- [8].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都市描写[J]. 北方文学 2019(06)
- [9].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家庭创伤[J]. 北方文学 2016(26)
- [10].《又来了,爱情》双层叙事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11].多丽丝·莱辛《黑色圣母像》中的种族问题解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7)
- [12].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3)
- [13].猫咪也疯狂——介绍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7(Z2)
- [14].多丽丝·莱辛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分析[J]. 唐山文学 2017(08)
- [15].在“穿越隧道”的痛苦中成长——读多丽丝·莱辛的《穿越隧道》有感[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 [16].试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人物的创伤原因[J]. 北方文学 2017(15)
- [17].多丽丝·莱辛《黑色圣母像》的空间解读[J]. 北方文学 2017(27)
- [18].多丽丝·莱辛女性文学意识的形成及其体现[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6)
- [19].多丽丝·莱辛作品中女性关系初探[J]. 芒种 2014(05)
- [20].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我的父亲》探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3)
- [21].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创作特点[J]. 长城 2013(08)
- [22].“他者”多丽丝·莱辛的伦敦书写[J]. 文化学刊 2019(03)
- [23].多丽丝·莱辛创作研究概述[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24].喜剧叙事中的猫与女性——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21)
- [25].多丽丝·莱辛[J]. 学苑教育 2018(20)
- [26].男人和女人:谁比谁更水性杨花——读多丽丝·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J]. 福建文学 2014(02)
- [27].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 收藏 2013(24)
- [28].走出分裂,走向健全——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08)
- [29].多丽丝·莱辛的正面女性观解读[J]. 长城 2012(04)
- [30].对多丽丝·莱辛《十九号房》中语言对话的赏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