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

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东海及邻域位于东亚大陆边缘,包括宽阔的陆架,相对较窄的陆坡和西太平洋典型的沟弧盆体系。陆架区水深相对较浅,新生代以来陆架盆地以沉降为主并接受沉积,沉积物物源丰富;第四纪以来,受气候的冷暖交替,该区经历了多次的海进海退旋回,海洋动力环境复杂;新构造运动对地层的改造作用也使得该区地层连续性较差。因此,陆架区受海平面变化、沉积动力、新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沉积物来源多样化,沉积结构复杂,地层连续性差等特点;同时也是研究晚第四纪陆架沉积特征、海平面变化、沉积环境演变和新构造运动的理想区域。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内浅地层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分区解释,对比及全区闭合,西部海区分成4个层序,9个地层单元,东部陆架海区分为4个层序,13个地层单元,一个层序代表一次全球性(或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的沉积,西部海区反映了四次海侵和三次海退,东部陆架海区则反映了四次海侵和四次海退;根据层序划分原则和反射界面的识别标志(上超、下超、削截和顶超等),对研究区单道地震资料进行了全区的解释,对比和闭合,划分出5个反射界面和5个地层单元,并对每个地层单元的层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振幅、相位、频率、连续性、反射结构、几何形态的组合关系等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多种地震相单元,如埋藏古河道、潮流沙脊、浅层气、断层、火成岩等。结合前人资料与最新取得成果,认为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主要表现为:1)研究区及邻区新构造期构造运动以区域性沉降为主,期间存在三个较大的沉降中心和一个持续隆起区。在南部两个沉降中心,新近纪以来沉积厚达1300余米的地层;在北部沉降中心,新近纪以来沉积厚达1100余米的地层;在西部隆起区个别地段,仅沉积了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全球性气候波动和新构造运动的综合作用造成了第四纪东海陆架及邻区的海进海退。2)在浅部地震剖面上看到的断层大多为沉积盖层内的“无根断层”,没有断到盖层基底以下,只有少数的控坳(凹)边界段裂和坳(凹)陷内次级断裂才‘错断盖层基底。研究区大多数控坳(凹)边界断裂为同生断层,以NE、NNE、NW和近EW向为主,新构造期继承性活动,控制了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形成、发展和沉降中心的形成,并控制了晚期断裂的发育与分布;在两组断裂交叉区附近,新构造运动强烈,为地震多发地带。3)研究区123°30′以西主要为前新近纪火成岩,北部和南部零星分布,仅在舟山海域附近发现第四纪火成岩,上新世、中新世火成岩在研究区东南部和北部分布。岩浆活动自西向东有逐渐变新的趋势,空间分布明显受控于NNE向断裂,NW向构造在一定程度也影响其发育程度和分布状态,岩浆活动在空间上自西向东侵入活动逐渐减弱,喷发活动逐渐增强。4)从天然地震震中投影位置来看,东海陆架及邻区有三个地震丛集区,研究区内地震主要分布于长江口海域,呈“X”分布,结合长江口海域断裂分布特征,地震发育在断裂交叉地带,应力易于聚集和释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绪论
  • 1.1 国内外调查研究现状
  • 1.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资料来源
  • 1.5 技术路线
  • 1.6 主要创新点
  • 2 地理和区域地质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沿岸水系
  • 2.3 水文特征
  • 2.4 陆架区地形地貌
  • 2.4.1 地形特征
  • 2.4.2 地貌类型
  • 2.5 区域构造
  • 2.6 陆架盆地的构造演化
  • 2.6.1 晚古生代一中生代构造演化
  • 2.6.2 新生代的盆地构造演化
  • 2.7 地层分布
  • 3 浅部地震地层层序的划分及解释
  • 3.1 地震层序划分的依据
  • 3.2 浅剖地震资料的解释及对比
  • 3.2.1 研究区西部海区
  • 3.2.1.1 研究区西部海区沉积环境及地层
  • 3.2.1.2 研究区西部海区的反射界面特征
  • 3.2.1.3 研究区西部海区地震地层单元特征
  • 3.2.1.4 研究区西部海区浅部地层层序的划分
  • 3.2.2 研究区东部陆架海区
  • 3.2.2.1 研究区东部陆架海区地层结构及钻孔对比
  • 3.2.2.2 研究区东部陆架海区反射界面特征
  • 3.2.2.3 研究区东部陆架海区地震地层单元特征
  • 3.2.2.4 研究区东部陆架海区浅部地层层序的划分
  • 3.2.3 研究区特征地质现象的典型浅地层剖面
  • 3.3 单道地震资料的解释及对比
  • 3.3.1 钻孔对比与速度选取
  • 3.3.1.1 钻孔对比
  • 3.3.1.2 速度选取
  • 3.3.2 反射界面划分及特征
  • 3.3.3 层组划分及其特征
  • 3.3.4 剖面解释及地层分布特征
  • 3.3.5 典型记录解释
  • 3.3.6 研究区特征地质现象的典型浅地层剖面
  • 4 东海陆架及邻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 4.1 新构造运动研究方法
  • 4.2 东海陆架及邻区新构造运动机理
  • 4.3 东海陆架及邻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 4.3.1 地貌标志
  • 4.3.2 地热异常
  • 4.3.3 陆架及邻区的升降运动
  • 4.3.4 活动断裂
  • 4.3.5 地震
  • 4.3.6 岩浆活动
  • 5 结论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海浪》[J]. 艺苑 2017(06)
    • [2].东海“开渔节”千帆竞发[J]. 中国海事 2018(10)
    • [3].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意义[J]. 法制与社会 2017(23)
    • [4].东海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思及对策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16(04)
    • [5].试论东海吕剧的起源与特色[J]. 戏剧之家 2016(23)
    • [6].东海岛屿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8)
    • [7].东海小麦“一喷三防”保丰产[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12)
    • [8].崔东海作品[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20(09)
    • [9].崔东海作品[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19(08)
    • [10].东海[J]. 中学生百科 2019(25)
    • [11].银东海作品欣赏[J].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02)
    • [12].崔东海作品[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18(04)
    • [13].崔东海作品欣赏[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17(11)
    • [14].崔东海作品[J]. 中国钢笔书法 2016(01)
    • [15].崔东海作品[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16(03)
    • [16].崔东海作品[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16(07)
    • [17].崔东海作品[J].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16(09)
    • [18].讽东海夺岛闹剧[J]. 老年人 2015(01)
    • [19].一剪梅·夜观东海[J]. 晚晴 2014(11)
    • [20].崔东海作品[J]. 中国钢笔书法 2015(09)
    • [21].观音菩萨临东海[J]. 宝藏 2009(07)
    • [22].东海福地[J]. 词刊 2009(08)
    • [23].东海长虹[J]. 歌曲 2009(08)
    • [24].东海渔嫂[J]. 词刊 2011(01)
    • [25].走进东海[J]. 诗刊 2011(19)
    • [26].东海区域蒸发波导变化特性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20(03)
    • [27].东海防水 滴水不漏[J]. 上海建材 2017(06)
    • [28].东海县牛、羊产业的发展[J]. 现代畜牧科技 2018(10)
    • [29].东海争端中的台湾因素研究[J]. 台海研究 2016(04)
    • [30].六年援藏路 一生西藏情——记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柯东海[J]. 民族大家庭 2016(04)

    标签:;  ;  ;  ;  ;  

    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