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大量滞留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城镇化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并不畅通。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出现了转移小高潮,并以向乡镇企业转移为主,形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局面。但是2000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发展的滞缓,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始出现跨省跨地区向东部沿海、大中城市转移的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季节性、阶段性、自发性等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呈现的特征中,隐藏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因素。其中包括: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因素、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制约因素、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因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因素、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因素等。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教育。其次,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转变。第三,扩大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第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和完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镇化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 劳动力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