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丁玲30年代和讲话后两次转向为切入点,探寻丁玲主体与革命和体制建构之间融合与冲突的对话性关联,彰显压迫\反抗、强制\屈服的分析模式所掩盖着的问题,更深层地关联起“五四”话语和“左翼”话语,“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换的历史线索。在三十年代的时代境遇中,个体缠绕在自我分裂的内心世界,革命作为想象的幻觉成为克服困惑的拯救性因素。丁玲在革命和体制内挣扎于日常\理念、个人\集体、女性\革命、主体\体制等多重话语之间,不断地自我否定,又勾连起原有的体验,拒绝任何理念的抽象化,寻找可感觉到的信念。在一次次自我形成的紧张瞬间,丁玲呈现出了一种主体成长最为动人的魅力。“讲话”后,体制紧缩了主体的空间,但又为知识分子走进大众提供了契机,由此,大众的喜怒哀乐展开了。丁玲在自我经验与历史叙述之间进行紧张衔接,呈现出了农民主体意识的成长,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现实政治,但并未创造出丰富的感性形象。复出后的丁玲,将政治问题道德化、伦理化和情感化,并坚守理想的主体形象,不断地抹杀曾有的摩擦,清除异质,对抗性的逻辑使得丁玲无法应对现实的变动,更丧失了反思历史的可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再论“丁玲不简单”——“丁玲与当代文学七十年”三人谈[J]. 文艺争鸣 2019(11)
- [2].陈明对晚年丁玲的影响[J]. 南方文坛 2020(01)
- [3].图文互释下的人物塑造——论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连环画改编[J]. 美与时代(下) 2020(08)
- [4].“忠贞”的悖论:丁玲的烈女/烈士认同与革命时代的性别政治[J]. 学术月刊 2019(07)
- [5].丁玲佚信三封及其他[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6].《中国》杂志:考察“晚年丁玲”与80年代文学的一个视角[J].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4)
- [7].男性的政治隐喻与丁玲的革命皈依[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8)
- [8].北大荒体验和丁玲晚年的“左”[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9].浅谈丁玲笔下的革命与恋爱——以《韦护》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2)
- [10].丁玲在延安期间的一次答记者问——浩歌的《丁玲会见记》[J]. 新文学史料 2017(01)
- [11].“革命”与“有情”——丁玲再解读[J]. 文学评论 2017(01)
- [12].丁玲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转变[J]. 名作欣赏 2017(15)
- [13].一枚“丁玲”图章[J]. 档案春秋 2017(03)
- [14].晚年丁玲再考察——以《中国》杂志为中心[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4)
- [15].中国知识分子革命实践的路径——从韦护形象与丁玲的瞿秋白论谈起[J]. 文学评论 2015(02)
- [16].丁玲的逻辑[J]. 读书 2015(05)
- [17].丁玲漫像[J]. 百家评论 2015(04)
- [18].“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丁玲在左联[J]. 传记文学 2020(03)
- [19].丁玲走后的日子——关于陈明的片段回忆(上)[J]. 传记文学 2020(03)
- [20].陈明:一生做“丁玲的月亮”[J]. 传记文学 2020(08)
- [21].外规与内转:论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语言[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02)
- [22].丁玲与冯达[J]. 四川文学 2019(01)
- [23].新语境中的丁玲课教学[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11)
- [24].晚年丁玲创作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冲突[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1)
- [25].“主体”建构之可能——“与革命相向而行”的丁玲[J]. 唐山文学 2018(10)
- [26].丁玲与瞿秋白的特殊交往[J]. 传记文学 2017(02)
- [27].1942年,改变了丁玲[J]. 传记文学 2017(05)
- [28].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J]. 知识文库 2016(06)
- [29].丁玲:文学·政治·爱情[J]. 报刊荟萃 2015(04)
- [30].论激情与规训对丁玲创作的影响[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