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论文题目: 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教育学原理

作者: 石美萍

导师: 涂艳国

关键词: 大学生,通识教育,创造力

文献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第一部分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简要回顾中外一些学者对通识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人对这一概念的见解,并指出了通识教育的特点,接着对与通识教育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 第二部分着重考察了实施通识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发展意义。分别从通识教育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整体思维能力的训练、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它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对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透视和原因分析。这部分首先选择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然后,从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思想观念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四部分对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论述。这部分首先对我国一些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然后提出了建构通识教育的意见:即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目标、改革专业设置、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一) 通识教育的概念

(二) 通识教育的特征

(三) 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意义

(一) 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 有助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 有助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三、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 现状透视

(二) 原因分析

四、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通识教育

(一) 通识教育的实践

(二) 通识教育的建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关于中日两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对比研究[D]. 罗安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 [2].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魏娜.山西财经大学2016
  • [3].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 段瑞婕.武汉理工大学2015
  • [4].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D]. 胡大志.复旦大学2008
  • [5].河南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研究[D]. 张宏宇.河南师范大学2017
  • [6].论社会的高等教育责任[D]. 郭建斌.山西大学2017
  • [7].中西部13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研究[D]. 高亚男.河南大学2017
  • [8].开放背景下高等教育扩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D]. 许鹏.南京审计大学2016
  • [9].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实证研究[D]. 张弘.苏州大学2016
  • [10].协同创新视域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 陈雪.黑龙江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D]. 丛慧卉.吉林大学2007
  • [2].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研究[D]. 王晓慧.南京师范大学2007
  • [3].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 沈媛媛.南京师范大学2007
  • [4].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探索[D]. 王春春.华中科技大学2004
  • [5].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 于淑文.山东师范大学2006
  • [6].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其启示[D]. 夏杉.湖南农业大学2006
  • [7].从学术讲座视角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D]. 王添淼.东北师范大学2003
  • [8].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 谷建春.湖南师范大学2004
  • [9].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 曾德军.武汉大学2004
  • [10].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 皮凤英.华东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