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路电务维修体制改革的建议

对铁路电务维修体制改革的建议

史海云

内蒙古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100

摘要: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维修体制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电务设备“用”与“修”的矛盾日益突出。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破“紧箍咒”的束缚,改革现行维修体制,由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将是现阶段电务维修工作面临的重点任务。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铁路电务维修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铁路电务维修;体制改革

1、前言

电务设备是铁路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何使电务技术装备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发展,实现维护管理由制约型向适应型过渡,将维修方式由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已成为每一个电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必须深入探索电务维修体制的新模式,以适应铁路发展。

2、铁路电务维修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2.1现状

(1)管理模式。电务生产力布局调整后,实行铁路局(电务处)、电务段分级专业管理。电务段是维修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实行段、车间(领工区)、工区三级管理,工区作为维修工作的一线班组,又分为现场信号工区和基地信号工区。维修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信号设备现场维修分为日常养护和集中检修,把养护和检修基本分开。凡影响行车的检修作业项目,都纳入“天窗”时间。在“天窗”时间内无法完成的较大型检修作业,电务段需提前向铁路局主管运营部门提报施工申请计划,审批后再纳入月度综合运输作业计划,给点后方可作业。当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设备隐患时,应立即按规定办理停用手续,克服设备缺陷。

(2)维修模式。信号设备维修可分为现场维修和基地维修。现场维修是对运用中的信号设备进行日常养护和集中检修,掌握设备性能,预防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基地维修主要是指对现场可替换的信号设备进行周期入所修。

2.2存在的问题

(1)不能适应铁路提速、扩能的形势。目前的电务维修体制,一是设备修程修制落后,导致运用成本增加,设备质量难以根本保证;二是检修基地分散,规模效益、维修水平难以提高,设备质量更难以保证;三是电务“天窗”修兑现率不高,“用”与“修”的矛盾日益突现;四是有些设备存在不修则已,越修问题越多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设备缺点。

(2)不能满足大量电子设备上道的要求。现场信号工区对新设备的运行状况基本上是“三不动”,发现设备有异状能以“换”代“修”就算是很了不起了。基地信号工区工作性质还是基于基础器材,如继电器和电动转辙机等设备的器材轮修,对电子设备的维修还是空白点,人员结构明显不能适应大量电子设备上道的要求。

3、探索新维修体制是信号技术发展的需要

3.1信号新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

随着铁路发展的不断推进,电务新技术装备、技术政策也在同步跟进。以机车信号为主体的列车速度控制系统、以UM71(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为主体的区间自动闭塞系统、以计算机联锁为主体的车站集中控制系统已逐步成为铁路的主导信号设备。要维护这些设备,仅靠现场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检修工艺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维修体制进行改革。

3.2信号设备网络化的需要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铁路信号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技术平台。信号设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以站为单位、相对独立的个体,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因此现在信号维修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带来的技术成果,努力将现场维修过渡到状态修,势必要对现有的维修体制进行改革。

3.3铁路大提速的需要

铁路提速后,信号设备利用行车间隔时间检修的难度越来越大,“修”与“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天窗”修随即成为现场维修的主要方式。因此,现场维修组织及检修方式就必然发生变化。

4、关于电务维修体制改革的思考

4.1建立“大维修”架构,实现设备分层维修

所谓“大维修”,就是通过一定的责任、经济关系作纽带,把提供电务产品的设备生产厂家、各级维修中心以及现场工区,都纳入到设备维修的范畴,构成一个有机的维修整体,形成一定的维修层次。

4.2建立厂家维修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给用户的相关技术越来越少,相反,对维护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现场信号工不可能,也无法承担起某些设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设备的维护任务。因此必须建立设备生产厂家的主体维修地位。厂家必须对其设备器材的质量负责,并更多地关注设备器材在现场的运用情况。同时,作为使用者在选择设备时,要引入竞争机制,让那些设备质量好、售后服务体系完善、信誉高的厂家参与到铁路的建设中来。厂家参与现场设备维修应从以下途径实现。

(1)寿命维修。任何一种产品不论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厂家必须明确设备器材的寿命周期,超过使用寿命就必须下道淘汰。厂家必须建立对应的设备资料,对超过寿命周期还在使用的产品所发生的问题,一律不予承担责任。对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使用单位有权要求厂家召回或采取补救措施。

(2)定期回访,指导现场维修。厂家应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制定回访制度,定期派人调查现场设备运用状况,针对设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现场共同制定提高设备运用质量的改进措施。

(3)协议维修。厂家对提供给现场的设备有保修的义务,可以与现场维修单位签订维修协议,明确维修范围、责任以及修理费用。

(4)参与现场疑难故障处理。对于各种信号软件系统,为保证其安全性和知识产权,厂家不可能让现场维护人员进入系统,一旦发生系统故障,必须由厂家派人来现场紧急处理。通过厂家直接参与现场故障处理的方式,既能让厂家实现技术保密,又能更好地维护系统的安全性。

4.3建立维修中心维修模式

本着既发挥人员集中、技术集中、设备集中的优势,又节省资金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应设立区域性的维修中心。维修中心在局设置较为妥当:①便于管理,容易协调;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满足设备倒换中间过程时间差的要求;③在备用设备上道以后的短期内,维修中心可以将故障设备修复并返还,有助于降低对备用设备的总体需求量。

4.4建立现场维修模式

现场维修是最基层的维修,它具有2个特点:①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设备缺点主要靠现场来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②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论是设备的更换,还是故障的处理都由现场来执行,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用质量。

(1)以“换”代“修”。信号设备维修要由现场维修向现场更换转变。例如计算机联锁、智能化电源屏、微机监测、TDCS等,现场是无法进行维修的,必须进行倒换。可以说,随着新的信号技术进一步发展,在新的运输形势下,现场工区应逐步以“换”代“修”,减少维修层次。

(2)实行“专业修”。比如,电源屏维修要由电源屏工区来做,施工由专业施工队伍来做,质量一般都有保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用专业化的队伍开展专业化的维修是电务系统今后维修的必由之路。而且,实现专业化后,从业人员在特定领域的见识更多,经验更丰富,综合素质包括应变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将更强。

(3)实行集中“天窗”修。集中“天窗”修有诸多优点:①有助于提高“天窗”修的检修效率,1次“天窗”基本上可以完成1个站或1个咽喉,实现了“天窗”点的充分利用;②有助于实现设备的分类维修,根据分类维修的理念,检修工区有条件分为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室内设备等检修小组以及专职人身防护员。

5、结语

维修体制改革是铁路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成效的工作。铁路各级相关部门认真分析、研讨,密切配合,只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5]238号.普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2]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5]322号.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标签:;  ;  ;  

对铁路电务维修体制改革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